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生产率

2020-01-18 01:19许统生方玉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进口产品中间品生产率

许统生 方玉霞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倡导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促进了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导致中国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制裁最大的受害者。在此背景下,主动扩大进口,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主动扩大进口”等重大举措。2018年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进口”。2019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再次提出“主动扩大进口”。除了促进贸易平衡,进口的微观福利效应也不容忽视并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众多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共识。Amiti和Konings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发现,进口中间投入品关税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1]。Kasahara和Rodrigue利用智利制造业的数据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可以使企业生产率提高3.4%~22.5%[2]。Forlani研究发现爱尔兰企业进口中间品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而且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和企业的生产率正相关[3]。Halpern等研究了进口对匈牙利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导致企业生产率提高14%[4]。国内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简泽等认为进口通过竞争能够促进本土企业生产率增长[5]。张杰等发现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钟建军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和“互补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7]。

然而,也有文献认为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大。如Biesebroeck研究发现哥伦比亚企业进口高级中间品后生产率并没有发生变化[8]。Muendler发现巴西利用外国原材料和投资品对其产出没有较大影响[9]。此外,个别学者认为进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与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关。Augier等认为只有当企业的吸收能力与进口中间品匹配时,进口中间品对生产率才具有正向作用[10]。Okafor等提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获得研发投资补贴才能结合进口中间品所蕴含的先进技术,发挥提升生产率的显著作用[11]。

以上文献从关税、进口规模和质量的角度研究了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了进口种类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Romer运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产品种类增加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渠道[12]。Grossman和Helpman利用理论模型证明了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会促进进口国知识资本不断积累,进而降低研发成本、增加技术创新、促进生产率提高[13](P43-83)。Feenstra把生产率定义为商品价格指数与单位成本比率的对数差,结合其提出的进口产品种类测算方法,在理论上证明了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14][15]。Parsons和Nguyen对Feenstra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进口种类与日本行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大多数日本行业通过进口更多产品种类提高了行业生产率,并且行业自身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上游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16]。钱学锋等的研究则发现,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增加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增加未能有效促进生产率水平提高[17]。

可见,现有研究关注到了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生产率的福利效应,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从行业层面展开,无法考虑企业异质性。因此,本文拟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运用Feenstra的方法测算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该方法能有效考察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净变化[15]。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进口产品种类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机制。

二、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既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1)

式(1)中,下标i表示企业,j表示行业,t表示年份。Varietyijt为企业进口产品种类指数,tfpijt表示企业生产率。控制变量集合Xijt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人均资本、企业年龄、国有企业虚拟变量、外资企业虚拟变量和企业出口虚拟变量等。vi、vj和vt分别表示企业、行业和年份的固定效应,εijt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指标测度

1.企业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目前,常用的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是OP法和LP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需要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等指标,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2008年之后工业增加值和中间投入等指标均缺失。限于数据原因,本文参考张梦婷等的研究采用人均产出代表企业生产率,并取自然对数表示[18]。

2.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测算方法。本文借鉴Feenstra的方法测算企业进口产品种类。Feenstra以CES效用函数为基础开发了一种通过微观贸易数据测度进口产品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15]。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是一个相对指标,综合考虑了从t-1时期到t时期新产品出现和原有产品消失两种情况,其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2)

如上所述,当Variety为负数时,表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因此,预期Variety的回归系数β1为负。

3.控制变量的测算方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测算方法如下:(1)企业规模(Scale),用企业就业人数的对数表示。(2)企业年龄(Age),用企业所在年份减去开业年份并取对数衡量。(3)企业人均资本(Captial),用固定资产除以就业人数衡量,取其对数表示。(4)国有企业虚拟变量(SOE)和外资企业虚拟变量(FOE)等企业所有制性质指标,如果企业所有制类型属于国有企业,则SOE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所有制类型属于外资企业,则FOE为1,否则为0。(5)企业出口虚拟变量(EX),企业当年出口交货值大于0时取值为1,否则为0。

(三)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时间区间为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用于测度企业生产率和控制变量,中国海关数据库用于测度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先剔除劳动从业人员小于8人的企业,再剔除不符合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企业,如流动资产大于总资产、总固定资产大于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大于总资产、企业的识别码(法人代码)缺失、无效的成立时间(成立时间在1月之前或12月之后)。鉴于这两套数据库的企业代码标准不一致,本文联合使用两种合并方法将这两个数据库合并:第一,将企业名称和年份相同的企业进行合并;第二,将邮政编码相同并且电话号码后7位也相同的企业进行合并,作为上述方法的补充,在合并过程中剔除了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缺失或无效的企业,最终保留了匹配成功的样本。

(四)特征化事实

1.总体特征描述。根据上述测算方法,本文估计了2001~2013年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①。本部分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66290个企业在样本期间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②。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估计值主要集中分布在0附近,表明从总体上看,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幅度不大。从图1的分布情况来看,在样本期间,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存在差异,其中,进口产品种类增加的样本占比为48.66%,保持不变的样本占比为0.04%,减少的样本占比为51.30%。为了能够和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进行比较,本文采用Feenstra的方法测算了行业层面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情况[15],如图2所示。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的估计值也集中分布在0附近,但是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分布相较于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分布向左偏,表明行业层面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小于0的值更多。其中,进口产品种类增加的样本占比为66.41%,减少的样本占比为33.59%,前者几乎为后者的两倍。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样本占比大于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样本占比,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尽管某些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减少,但是企业之间进口产品种类相似度较小。换言之,不同企业进口的产品种类具有差异性,从而会导致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这说明企业通过进口不同的产品进行差异化生产以获得竞争优势。

图1 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分布

图2 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分布

2.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异质性分析。本部分基于企业异质性,分析企业2001~2013年间的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③。

图3 2001~2013年不同类型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变化趋势

第一,根据企业贸易方式分类,将中国海关数据中的贸易方式标注为“来料加工装备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标注为“一般贸易”的企业作为一般贸易企业。如图3(a)所示,在整个样本期间,两种类型企业的变化趋势相似,但是一般贸易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估计值小于加工贸易企业,这说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更多。可能的原因是一般贸易进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中间投入再生产以满足国内消费,另一部分进口直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会使得一般贸易进口产品种类更多。而对于加工贸易,进口则全部用于中间投入再出口,会导致进口产品种类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根据企业技术类型分类,本文借鉴吕越等(2018)的方法将企业分为高技术行业企业和中低技术行业企业[19]④。如图3(b)所示,从总体看,这两种企业的变化趋势相似,但是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估计值都低于中低技术行业企业,表明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更多。这是因为高技术行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会大量进口多样化的产品以获得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根据产品类型分类,本文根据BEC分类,可以分为中间品进口、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进口企业⑤。图3(c)给出了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情况。从总体看,这三种类型企业的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大多数年份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变化估计值都低于其他类型产品,这说明企业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增加更多,这主要受限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阶段,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某些关键零配件和机器设备相对匮乏,进口此类中间品可以促进中国技术进步。

第四,根据企业所在地区进行分类,本文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图3(d)给出了这三类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情况,从总体看,2001~2009年这三类企业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从2010年开始,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特别是2010年,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较多,而西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却出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企业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时间更长,其抗风险能力可能较弱。

综上所述,按照四种不同方式对企业进行分类,本文发现不同类型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具有异质性,那么在这四种分类方式下,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又是怎样呢?下文将会实证检验其影响异质性。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表1汇报了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加入企业和年份固定效应;第(2)列在第(1)列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控制变量;第(3)列进一步加入行业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进口产品种类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并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进口更多的产品种类提高生产率。

表1基准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回归系数的T值,回归结果中报告的系数均为模型的边际效应水平,且均为聚类到企业层面的稳健值,下表同。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均资本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人均资本增加会提高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示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生产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大企业相对官僚式的管理模式,没有有效发挥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作用,人浮于事。企业年龄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示企业经营年限越长,经营状况越稳定,企业生产率越高。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外资企业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国有企业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生产率较低。企业出口强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即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这验证了Melitz异质性贸易理论[20]。

(二)内生性检验

在式(1)中,进口产品种类可能不是外生的,因为企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进口产品种类,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可能会进口更多的产品种类,即进口产品种类可能会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例如Vogel和Wagner发现德国的企业并没有通过进口提高企业生产率,反而是企业生产率越高,进口产品种类越多,从而证明了进口的“自我选择效应”[21]。Kasahara和Lapham认为企业的进口决策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自身生产率相关[22]。因此,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选择企业层面关税作为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其原因是:一方面,中国关税水平的制定属于政府政策,具有较强的外生性;另一方面,当某种产品从一国进口的关税增加,企业将不会从该国进口,这将会减少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因此进口产品种类与关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企业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备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关税为零。本文借鉴余淼杰和李晋的做法,如果一个企业既有加工贸易进口,又有非加工贸易进口,那么企业关税指标的构建方法为[23]:

(3)

表2是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采用工具变量回归的结果,如表2的第(1)至(3)列所示,所有工具变量 F值都大于10,这表示本文选择的工具变量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工具变量选择有效。无论模型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是否加入行业固定效应,进口产品种类的估计系数都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

表2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1.进口产品种类再度量。以上是采用Feenstra的方法测算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这里借鉴Bas和Strauss-Kahn的方法,采用进口产品贸易关系数目来衡量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多少,即将从不同来源国进口的同一HS8位码产品视为不同种类[24]。回归结果如表3第(1)列所示,进口产品种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证实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2.基于2000~2007年样本的再验证。上文运用2000~2013年的样本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由于数据限制,企业生产率采用人均产出作为代理指标。为了能够进一步证实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部分运用2000~2007年的样本再次估计。本文采用三种方法衡量企业生产率:人均产出法、OP法和LP法。相应的回归结果如表3第(2)至(4)列所示,不管采用何种测算方法,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负,并且估计系数值相近,这再次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表3稳健性检验

(四)企业异质性检验

1.按照企业进口贸易方式分类。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服务于加工贸易出口,而一般贸易才能真实反映国内的需求[25]。因此,有必要把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区别开来,探讨两种贸易形式下进口产品种类对生产率影响的差异。

表4第(1)至(2)列分别汇报了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的回归结果。如回归结果所示,无论是加工贸易进口还是一般贸易进口,进口产品种类的估计系数都显著为负,即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但是加工贸易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大于一般贸易进口。其可能的原因是:一般贸易进口品包括中间品和最终品,最终品用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技术外溢效应较小,并且最终品会对国内同类产品产生替代和挤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同类企业的发展。而加工贸易进口则全部用于中间投入,在“中间在内两头在外”的产品内分工模式中加工贸易企业大量进口先进机器设备和核心零部件,这些产品包含了进口来源地的研发技术和知识,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进口这些产品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且这些进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外溢效应。此外,中国为了维持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获得大量稀缺的生产要素,在一般贸易中主要以进口资源密集性产品为主,而资源密集性产品作为对下游企业的中间投入,其技术外溢效应较低。

表4按照贸易方式和产品类型分类

2.按照企业进口产品类型分类。表4的第(3)至(5)列分别汇报了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这三种类型的进口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负。从进口产品种类的估计系数来看,中间品进口种类估计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0126)、消费品次之(0.0057)、资本品最小(0.0041),表示中间品进口种类增加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率,这与目前的研究结论相似[1][4]。其原因可能是企业进口中间品主要是用于投入再生产,特别是对核心零配件的进口,其主要用来再生产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资本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零配件的性能进行了解,从而可以剖析出进口中间品嵌入的技术。此外,进口的核心零配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效应,这会加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同时,国外企业对中间品出口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在与国外企业的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技术溢出。而关于资本品和消费品,不需要进行加工生产,而是直接投入使用,相对而言,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会较小。

3.按照企业技术水平分类。表5第(1)至(2)列依次汇报了高技术行业企业和中低技术行业企业的回归结果,无论是高技术行业企业还是中低技术行业企业,进口产品种类的估计系数都为负,并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进口产品种类对高技术行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绝对值大于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其原因可能是高技术行业企业对进口产品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利用进口产品提高企业生产率。

表5按照企业技术水平和地区分类

4.按照企业所属地区分类。表5第(3)至(5)列分别汇报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其生产率的影响。如表5所示,这三个地区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估计系数都显著为负,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最大。其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企业生产率水平本来偏低,与进口来源地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因此,西部地区企业对进口产品种类增加的反应最敏感,可以获得最多的技术外溢,进而使得其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低于对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这可能是东部地区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企业生产率水平较高,进口产品种类的技术溢出边际效应较低。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其原因可能是中部地区企业生产率位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进口产品种类技术溢出边际效应在两者之间,但中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带来的竞争效应低于东部地区,因此,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导致进口产品种类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四、机制检验

上文发现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提高了企业生产率,接下来进一步考虑其背后可能的影响渠道,这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生产率的内在关系。根据已有文献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增加通过以下渠道提高企业生产率:第一,竞争效应。随着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国内企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包括直接竞争和差异化竞争,直接竞争指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这种竞争最为激烈;差异化竞争指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存在横向差异或纵向差异,这种进口竞争的强度可能略低于前者。尽管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带来的两种竞争强度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能增强国内行业的现有竞争格局,推进优胜劣汰,促使本国企业强化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率以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26][27]。Tybout、Holmels和Schmitz认为激烈的竞争会导致国内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则必须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28][29]。第二,技术溢出效应。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还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具体表现为:如果进口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优于国内产品,本国企业可能向进口产品学习,提高自身生产率。Grossman和Helpman研究发现随着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国内企业通过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进口产品的制造研发过程进行学习和模仿,推动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从而能有效地提高生产率[13](P43-83)。同时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会扩大本国企业中间投入品的选择范围,本国企业能够选择质量更高的中间投入品,通过纵向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1][30][31]。综上所述,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生产率,对此,本文进行实证检验。

(一)竞争效应

本部分采用市场集中度作为竞争效应的代理指标,市场集中度一般采用行业的赫芬达尔指数(HHI)进行测算:

(3)

式(3)中,xi代表企业i的销售额,X表示四位码行业的销售额,该指标越小,表示行业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压力越大,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会主动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生产率。相反,该指标越大,表示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压力越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企业主动研发、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的动力,对企业生产率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部分借鉴魏浩等的两步法进行机制检验[32]。关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促进效应来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检验,第一步,验证进口产品种类对HHI的影响;第二步,验证HHI的降低是否会提高企业生产率。回归结果如表6的第(1)至(2)列所示,在第(1)列中,进口产品种类对HH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会降低市场集中度,即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在第(2)列中,HHI对企业生产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生产率提高越多,这说明竞争效应是进口产品种类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显著渠道。

(二)技术溢出效应

为了探讨进口产品种类的技术溢出效应,本部分引入企业人力资本(HC)度量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越大。谢建国和周露昭认为企业人力资本越高,则企业对进口技术的重视程度越高,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能力越强[33]。根据以往的研究,人力资本一般采用劳动者的真实小时工资来衡量,并取自然对数表示。本部分也分两个步骤检验进口产品种类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渠道是否成立:第一步,检验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影响;第二步,检验企业人力资本增加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回归结果如表6第(3)至(4)列所示,在第(3)列中,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表明进口产品种类每增加1%,企业人力资本将增加0.0037%。企业人力资本增加意味着对进口产品技术的吸收能力增强,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增强会提高国外知识转化为自身研发创新的能力。同时在第(4)列回归结果中,本文发现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即企业人力资本每增加1%,企业生产率将增加0.3274%。这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通过增强企业人力资本来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证实了技术溢出效应是进口产品种类提高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机制。

表6机制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看,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替换样本时期和变量测算方法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2)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加工贸易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高技术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中低技术行业;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西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3)从影响机制来看,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生产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政府应进一步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通关流程,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对贸易伙伴实行非歧视性进口关税政策,以促进企业进口产品来源多元化;适当降低进口平均关税,特别是要降低中间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强化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2)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应从财政、税收、融资等多方面为企业进口提供引导,鼓励企业增加进口产品种类,以利用进口产品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快提高企业生产率。(3)各级政府要建立良好的、透明的、可预期的、高度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进口企业树立竞争意识,发挥进口产品种类的竞争效应。(4)进口企业应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以有效吸收进口产品种类的技术溢出效应。

注释:

①计算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需要上一期作为基期的值,因此,2000年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无法估算。

②核密度估计方法是一种从数据样本本身出发研究数据分布特征的方法。核密度估计图可以看作为概率密度图,其拟合曲线拟合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估计值的分布情况,其纵轴是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变化估计值出现的次数,即概率密度。进口产品种类估计值出现次数越多,概率密度就越大。

③为了更好地描述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值,而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每一年的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值都取了企业的中位数。

④根据GBT4574-2002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医药制造业(27)、化学纤维制造业(28)、专用设备制造业(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等8个部门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将其余部门划分为中低技术行业。

⑤把41和521归为资本品,111、121、21、22、31、322、42、53归为中间品,22、112、61、63、62、522归为消费品。

猜你喜欢
进口产品中间品生产率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音乐专业高校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跟踪导练(三)4
政府采购应优先选择国货
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进口产品到岸成本核算过程及方法介绍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