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超声造影分析

2020-01-18 07:15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造影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深入分析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临床病理诊断的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这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实施相同的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的灰阶超声检查,对这30例的超声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边界、形态、大、内部结构回声以及增强模式等其他特征。结果:30肝脏局灶性炎变患者中有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通过对超声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5个病灶周围呈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11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8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有22个病灶为等增强、12个病灶为低增强,通过病理学分析发现,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诊断准确的病灶数为32个、有2个病灶为误诊,即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4.1%。结论:将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通过影像学分析找到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的特点,且通过超声造影图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病灶的数量、形态以及回声情况等,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进而促进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变中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目前,在临床医学中,肝脏局灶性病变最常选用的方法为常规超声影像学检查,虽然对一些明显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小的病灶诊断起来比较困难[1]。面对小病变,许多医生会建议使用增强CT进行扫描,但是会对患者造成其他的副作用,价格也比较昂贵。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提升,超声造影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肝脏局灶性小病变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临床病理诊断的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3~69岁,平均(48.7±2.9)岁。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有17例,肝结核患者有13例,其中,1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有18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13例肝结核患者中有16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患者均通过临床病理检查以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等临床综合诊断。

1.2 方法

给予30例肝脏局灶性炎变患者实施相同的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的灰阶超声检查,本次诊断需要使用的设备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彩色超声造影诊断设备,超声造影剂使用的是Bracco Sono Vue,在为患者注射超声造影剂之前,需要将造影剂加到5mL生理盐水中,振荡均匀后,在为患者注射。一般情况下,采用超声造影扫描诊断前,需要将设备参数进行调整,显像的模式通常设置成对比脉冲序列成像,然后将扫描调整调整到3~5MHz的频率范围内,机械指数在0.06左右。具体的超声造影扫描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常规灰阶超声的检查,通过这一阶段的检查详细观察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数量、形态、大小、病灶边界以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回声情况,然后将设备调整到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模式,对患者病灶内部以及周围的血流信号强度进行观察。当扫描设备切换到超声造影模式时,需要先为患者注射2.5mL的造影剂混合液,然后注射5mL生理盐水,通过超声造影图像来观察患者病灶周围的增强水平等变化。每次扫描观察的时间均超过5min[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分别为30例肝脏局灶性炎变患者实施了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后,详细记录患者的病灶数量、形态、大小、边界、回声情况、血流信号强度以及病灶周围的增强水平,通过影像学分析来判断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超声造影分析所得出的数据结果全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肝脏局灶性炎变患者中有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通过对超声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5个病灶周围呈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11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8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有22个病灶为等增强、12个病灶为低增强,通过病理学分析发现,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诊断准确的病灶数为32个、有2个病灶为误诊,即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4.1%。具体研究数据如下:

1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通过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发现,其中包含18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从灰阶超声诊断结果中看出其中不规则形状的病灶有11个,占61.1%;类圆形病灶有7个,占38.9%。其中边界清楚的病灶有12个,占66.7%;边界不清晰的病灶有6个,占33.3%。18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有8个病灶周围呈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6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7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其中13个病灶为等增强、7个病灶为低增强。

13例肝结核患者中通过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发现,其中包含16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从灰阶超声诊断结果中看出其中不规则形状的病灶有10个,占62.5%;类圆形病灶有6个,占37.5%。其中边界清楚的病灶有9个,占56.3%;边界不清晰的病灶有7个,占43.8%。16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有7个病灶周围呈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5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1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其中9个病灶为等增强、5个病灶为低增强。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其中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属于肝内良性病变中的一种,在进行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诊断时,由于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导致在进行检查诊断时,经常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相混淆[4]。在治疗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时,经常会出现没有确诊就进行切除手术的情况。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将先进的经静脉谐波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将患者病灶部位的组织结构、周围回声、血流灌注信号灯特征通过图像呈现出来,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5]。

综上所述,将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通过影像学分析找到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的特点,且通过超声造影图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病灶的数量、形态以及回声情况等,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进而促进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变中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造影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67例青少年肌阵挛临床与VEEG的局灶性特征分析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