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治理

2020-01-18 07:59陈奇伟重庆师范大学
环球市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社区基层

陈奇伟 重庆师范大学

作为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补充部分,基层治理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我国进入脱贫攻坚战阶段,我国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层治理必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此之外,19 年末爆发的蔓延全国的疫情,更让我们认识到,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由此,本文试图对我国特色的基层治理结构进行初探,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基层治理现状

所谓基层治理值得就是对基层地区进行的治理,而基层主要包括的是城市社区以及农村两大单元,分析基层治理现状也主要是从这两个单元来入手把握。

(一)城市社区

所谓城市社区也即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区居民组成的居住以及领土结构。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主体也即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居委会”“街道办”。以往居委会以及街道办作为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主体,在城区生活中的角色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但是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进展飞速,以及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放管服”的政府改革举措,使得政府的职能日益分化且专业化,这就使得作为政府治理主要载体或者说是延伸单位的“居委会”“街道办”的角色变得日渐弱化。

(二)农村社区

而农村社区也就是指的各“行政村”。是我国乡村的主体结构单元。我们要认识到我国仍然是有着近8 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进程日益加快,但要认识到人口或者居住地城镇化并非真实健康的城镇化,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生活水平的城镇化”。现阶段党和政府已然认识到乡村基层治理对于促进我国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这也就催生出了“大学生村官”“党员工作组进村”“驻村干部”等等一系列优化乡村基层治理的政策的出台,不仅如此,我们也不能忘记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在乡村层面就体现出更加积极正面的乡村治理的发展态势。

总言之,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基层治理的重点在于农村,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已然日渐淡化,但我们并不能放松对其的研究。经此疫情我们并不难看出,无论是“居委会”还是“村委会”,他们都在政府工作的落实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即我们所说的公共政策的具体承担者、责任者。由此,我们需要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优化方案。

二、基层治理现存问题

与分析现状结构一致,我们分析问题同样从城市、乡村两个结构单元出发分别分析。

(一)城市社区

1.治理主体冗余

由于当下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职能日益分化与专业化的原因,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相关工作与日益分化的政府部门的工作高度重叠,这使得国家财政的不合理的浪费,不仅如此,由于“居委会”等治理主体的部门本位主义的作风,使得居民生活更加烦琐,这与其设立的初衷是相悖的。

2.事权不对等,开展工作困难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一方面,这是取决于居委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集中为社区民事,另一方面也正是缺乏权力的体现,正是由于缺乏强制力,使得居委会的工作工具局限于非强制性的调解手段,这也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

3.工作混乱,职能不清

居委会“什么都管”的特点也恰恰成为其阿克琉斯之踵,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就意味着工作重点不突出,职能不明朗,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对居委会的抱怨。而这也对政府“最多跑一次”的政府改革目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二)乡村基层治理

1.工作人员身份尴尬,缺乏认同感

由于村委会不属于政府结构单元,村委会工作人员编制管理仍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桎梏,缺乏身份认同感意味着工作热情的高度受挫,然而乡村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需要的恰恰是高度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两者相悖跟乡村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扰。尤其在当下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需要的正是乡村基层工作者的高度付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脱贫事业也是极大的威胁。

2.乡村工作责繁事重,工作负担沉重

先前党和政府对于乡村工作的重视并未达到现今的高水平,所以很多问题并未能完全暴露出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部署,随着疫情期间诸多乡村工作人员由于过度劳累而倒在了工作一线的噩耗的频出,我们需要反思,乡村人口的体量大,事务烦琐复杂,也就决定了乡村工作任务艰巨,而乡村工作存在人才匮乏的窘境。两者相悖,对于乡村工作的良性展开以及乡村人员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

3.乡村工作手段单一,相关政策知晓度低

由于乡村工作者的主观原因以及工作惯性缘故,乡村工作者乃至大部分行政人员都讲人民群众视为单一的“受动者”,忽略了村民在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由于村民获取相关政策信息渠道的狭窄,以及自己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度不高,相关的政策知晓度低,这不仅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进而影响村民自身的利益。更对乡村工作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由于笔者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问题的挖掘与分析能力仍待提升,由此本文主要就探讨以上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提出相应的针对性优化建议。

三、基层治理优化建议

(一)城市社区治理优化建议

1.精简机构,撤销职能重叠机构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升,随着城市居民参政能力、参政意识、参政素质的不断提升,伴随着政府工作的日渐民主化、法制化、透明化,作为城市居民与政府的中介媒体、中间桥梁的居委会,已然到了其生命的拐点,我们需要承认其在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时代之下,居委会已然到了一个处境尴尬的境地,对其进行适当的裁撤或许才是正解。

2.合理赋权

为了提升居委会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力,我们需要有权力的保障,适当的强制力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确定将居委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其“群众内部”的优势。

(二)乡村治理优化建议

1.优化乡村工作人员的编制管理

规范化乡村工作人员的编制管理,优化其工资福利待遇,合理的人力资源激励与奖励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真正做到对工作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负责。

2.加大乡村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乡村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决定了工作的结果与效能。因此对于乡村工作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由于行政环境的高度差异性,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尤其是我国南北方乡村的极大差异也就决定了乡村工作方式的差异。由此,培训工作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从当地出发、从问题出发。

3.强化党对乡村工作的领导

党始终重视对于乡村工作的领导与引领,这体现出了党对过往经验的高度提炼与吸收,也体现出我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的政党。乡村工作关乎国家大局,乡村治理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大业,由此党和政府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将乡村工作视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压舱石的地位。因此,我党要继续保持对于乡村工作的一贯重视,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

4.强化乡村工作的人才引进

党和政府出台的“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政策正是体现出对于乡村工作中人才作用的重视,这也是顺应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推进乡村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四、结语

从全文行文结构不难看出,笔者对于乡村单元的基层治理更加重视,这也是基于笔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得出,笔者相信城市社区单元的基层治理内容与相应政府部门高度重合,这也意味着发展前景的日益弱化。因此来说,未来基层治理的研究中心已然应该集中于乡村,这也符合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底色。

伴随着全面小康时代的到来、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等等一系列政策或是时代环境因素的作用,基层治理日益成为生活中难以脱离的话题,这也成为行政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这是必然的,同时也是必需的。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社区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社区大作战
依托新媒体平台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走近内心走向爱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