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探究

2020-01-18 02:26周日桥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素养专业

周日桥

[摘  要]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要承受考试制度和升学任务的压力,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明显. 文章从帮助城乡接合部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关键词] 数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数学魅力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以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崇高赞誉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莫大的责任和期待. 高中阶段要承受考试制度和升学任务的压力,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明显. 近年来,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作为城乡接合部的Q片区课堂教学,与中心城区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益、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帮助一线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让教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教师专业素养的含义

《汉书·李寻传》提到:“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 《上殿札子》也提及:“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学者富勒指出:“教师的发展历程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首先是关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对教学任务的思考,最后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通过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

笔者认为,数学教师的成就高低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数学素养、教育教学技能、情感态度与数学观等素养.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史,并对整体结构能深入理解的素养;二是能科学、准确、简练地表达数学思想,能借助数学思想、数学哲学来正确认识世界的素养;三是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对遇到的数学问题主动探索寻求答案的素养;四是通过数学建模,应用数学知识对现实的现象进行数学化解释的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

1. 适应新高考考查素养立意的需要

面向未来的新高考考什么,如何考,其价值取向是什么,作为数学学科,那就是考数学素养!也就是要考理解,考探究,考问题解决!

例如,2010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理科数学第21题:设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上的两点,先定义由点A到点B的一种折线距离ρ(A,B)为ρ(A,B)=x2-x1+y2-y1. 对于平面xOy上给定的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

(1)若点C(x,y)是平面xOy上的点,试证明ρ(A,C)+ρ(C,B)≥ρ(A,B);

(2)在平面xOy上是否存在點C(x,y),同时满足①ρ(A,C)+ρ(C,B)≥ρ(A,B),②ρ(A,C)=ρ(C,B).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若不存在,请予以证明.

这个压轴题对当年的考生而言就是一个能真正检测其数学素养的问题. 此题已被《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案例23,用于说明如何考查数学核心素养. 所以,教学中尤其要着重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

2. 促进Q片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Q片区是城乡接合部,有一所市示范性完中、一所镇属完中,有43.2%的来穗子女,高中师生比为1∶11.4,学科师生比为1∶91;教师学历为本科、研究生占比各为88%,12%,中级、高级占比各为64%,32%;各类名师占比为36%. 据调查,24.32%的教师未参加过课题研究,35.61%的教师只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42.75%的教师未深入研究教材;不少教师不重视学生素养(素养能力检测为29.72%)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分析为32.35%)的培养;中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在20节至30节的只有12.67%,每学期听课在30节至40节的仅有3.09%;认可科研工作能提升教学质量的占比为77.53%,能促进专业发展的占比为65.16%;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专项培训缺乏研制和开发. 基于此,构建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模式探究

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中的“1”是指一个目标:以“专业发展”实现“教师幸福”;“2”是指两个保障:培养制度保障和培训资源保障;“3”是指三个融合: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相融合,教学研讨与科学研究相融合,专项培训与专业发展相融合. 笔者认为,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是以“引领教学、提升质量、服务发展”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片区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其探究路径为:

1. 构建“四位一体”,统一培养思路

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的培养思路就是将高中数学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四位一体”进行一体化培养,它们的逻辑关系是:“教学”是目的,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教研”是手段,通过问题驱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科研”是方法,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是路径,通过专题培训激发教师内驱力,更好为教学服务. 也就是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教研解决,教研的困惑由科研突破,科研的弱项由培训补强,“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教师专业素养一体化培育的实践效果.

2. 学习教育理论,明晰培养方向

国际数学教育研究和促进委员会指出:“这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数学全面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要想理解这个世界,对人们而言尤为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使用数学以及怎样使用. ”所以,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和特性,多渠道接受高层次培训,坚持“用数学”的理念,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由易到难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重视“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化”,让每位教师都清晰专业发展的成长方向.

3. 发挥团队作用,强化常规要求

专业素养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Q片区注重“1+2+N”教育共同体建设,充分调动教研组、毕业班备课组、跨校联合组的团队力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把读懂学生、分析学情落到实处,發挥同伴互助“1+1>2”的影响效应. 重视有效抓好常规教学,重点做好:一是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二是提升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三是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四是提升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重于知识”“能力高于分数”的意识,以“教学相长”促进效益最优化,达到“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4. 注重名师引领,促进反思提高

培养数学专业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研究者在名师专家等的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和数学哲学,通过积极思考和努力钻研,不断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来实现. 课程标准指出:“‘四基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四基”水平,提升数学专业能力,自觉地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的习惯.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1)把握高中数学的四条主线脉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

(2)挖掘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明晰什么是数学的通性通法.

(3)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的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通过运算法则理解初等函数,通过样本空间和随机变量理解统计与概率,等等.

(4)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和表述数学抽象与数学的一般性、逻辑推理与数学的严谨性、数学模型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1+2+3”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科研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智慧、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真正让数学教师成为新课改的“传播者”、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育科研的“研究者”、数学专业的“引领者”,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和片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素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