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爱

2020-01-18 08:38房雪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新华字典字典社员

房雪丽

父亲梦里丢了我

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他常常丢三落四,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快就忘记。严重时,他甚至认不出家人。

最近因单位搬家,我有一周没回家,周末回家时,父亲正在睡觉。他脸朝着墙,浑身颤抖不停,手挥动着,嘴里不停地“啊啊啊”。我赶紧上去拍拍他。父亲醒了,满脸泪痕。

我问:“爸爸,你怎么了?”

他看了看我,问:“你是谁?”

我说:“爸,我是你的女儿呀!”

父亲突然抱头痛哭:“女儿?我的女儿丢了。我把我的女儿弄丢了!你不是我女儿,我女儿扎着辫子,辫子上缠着我给她买的红皮筋。”

我说:“爸,我没有丢,我不是在你身边站着吗?”

父亲流着泪说:“刚才我把女儿弄丢了。我带她去赶集,集上人特别多,我准备给她买点牛肉吃——她最好吃牛肉了——一转头,她就不见了,肯定是被人贩子抱走了。天哪!我再也没脸回家了,我把我的女儿弄丢了……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她可是我的命……呜呜……”

我的泪,也开始“哗哗”地往下流。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三四岁吧,好像是被弄丢过一次。那次是跟父亲赶年集,集上人特别多,挤来挤去的。父亲一会儿抱着我,一会儿让我骑在他脖子上,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把我放了下来,应该就是他说的——去给我买熟牛肉吃。而我可能被什么东西吸引,或者是棉花糖,或者是糖葫芦,就往边上走了几步,看了一会儿热闹,然后又拉着“父亲”的衣角,被人潮推动着继续朝前走。走了一会儿,看见卖气球的,便扯着“父亲”的裤子闹起来:“爸爸,我要气球!”却听见头上有一个声音炸响:“呀,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拽着我的衣服,你家大人呢?”我抬头一看,我牵住的,是另一个伯伯的衣角,他穿着跟父亲一模一样的黑蓝裤子。我又羞又怕,像兔子一样跑掉。可我找不到父亲了,只能边哭边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我记得来时,我骑在父亲脖子上,见过一头拴在杨树上的大黄牛,还有一条小河,一座黄泥茅草屋……凭着这些,我在黄昏时摸回了家。这让母亲大惊失色。而父亲很晚很晚才回来,看见我,他一把抱住,哭得很凶很凶,就像今天,谁劝也没用。

这些往昔记忆,竟深深印在父亲脑海里,如今仍时时会做噩梦,并为此哭泣不停。

如今我站在父亲面前,他却已不认得我。

可能因为我最近没回家,父亲想我了?多希望在父亲的意识里,我还是像当年一样,只是暂时“走丢了”。

(作者梁凌,选自《滨海时报》2020年1月23日)

读有所思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第十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遗忘,为什么单单记得女儿走丢这件事?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学习工具书——《新华字典》。虽然那时《新华字典》定价只有一块一毛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天文数字。因为我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如果碰到同学正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地等待;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送给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你回家问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

对,回家问妈要钱,我也要拥有一本自己的《新华字典》。

二年级暑假。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好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可是我那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她听我说明来意以后,把嘴一噘:“你用坏了咋办?你问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因为妈妈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到麦田里,只见一群青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丢在田间的麦穗。我来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妈——妈——”

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你妈在前面男劳动力那边割麦子呢!”

我来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男劳动力,手拿铮明瓦亮的镰刀,弯着腰,排成“人”字形在割麦子。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后背被汗水浸透了。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片刻间,身后的麦铺子便错落有致排成了一行。

还是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又喊了起来:“妈——”

“妈在这里呢!咋不在家写作业啊?”这时候,男劳动力中间传来妈妈的声音。啊!我刚才看到中间那个割麦子的男劳动力原来就是妈妈。

只见妈妈本来瘦削的脸上被晒得红里发黑,流着汗珠,鬓角几缕头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脸上,胸前的衣襟湿了半截,正在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心頓时觉得涩涩的,没想到妈妈割麦子这么辛苦。为了多挣点工分,她竟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干轻巧的捆麦子、捡麦穗的活儿,而是干了男劳动力割麦子的重体力活儿。

“妈……我要钱……买……字典。”我本意不想再提买字典的事,可是口中却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道:“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说着,妈妈就把钱塞给了我。

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心情沉重地来到供销社,刚想买字典时,忽然看到父亲正在赊盐,我便替父亲把钱交上了。父亲惊异地问我:“你哪儿来的钱?”

我撒了个谎:“是妈妈让我买盐的钱。”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后,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湿润了。

第三天中午,母亲割麦子回家吃饭时,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递到了我的手中:“孩子,这回有了这个哑巴老师,咱以后学习就不怕了。妈妈相信你学习会更好……”这时,妈妈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父亲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了。

原来,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偷偷地冲一碗鸡蛋水,以增强妈妈的体力,不然她是不能在麦田里和男劳动力们抗衡的。妈妈坚持五天没有喝鸡蛋水,用积攒下的鸡蛋换了钱给我买了这本《新华字典》。

我捧着崭新的《新华字典》,流下了泪水,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学习工具书。

(作者周脉明,选自《小读者之友》2019年第12期)

读有所思

1.文章围绕《新华字典》写了哪四件事?

2.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本文看似简单朴实的词语背后却蕴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请你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文中的母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理解,说说这是为什么。

猜你喜欢
新华字典字典社员
让文学激扬青春
字典的由来
人民公社女社员
大头熊的字典
“新华字典”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开庭审理
正版字典
新版《新华字典》将收入网络用语
最受欢迎的字典
《新华字典》修订将加注常用网络流行用语
同劳动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