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笔记世界

2020-01-18 08:38司艳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记笔记笔记大脑

司艳平

真题呈现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写作提示: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佳作一

英語笔记本

◎章家玮

淡绿色的封皮,“英语本”三字之下,是“有志者事竟成”的英文谚语——这,就是我的英语笔记本。

翻过封面与扉页,我当初的“真迹”突兀地展现了出来:单调的黑色字,歪歪扭扭的一笔一画。随即,我想起了初中第一节英语课——

那节课上,老师叮嘱我们要记笔记,我却自作聪明地想:笔记无须那么认真,脑子里记记就行了。于是,之后的课堂,我边听老师讲课,边放任笔在纸上“兴风作浪”,飞快记录下老师反复强调的词,时不时用红笔散漫一画,就当是记重点。

我继续翻阅笔记。尘封已久的羞愧与后悔蜂拥而出,将我拥到了另一节让我难以忘怀的课上——

老师将优秀笔记置于视频展台:一条条线轻盈地托起工整井然的字母,或黑,或红,极为赏心悦目;在这些笔记下方,是一个个流畅的“2A+”——这是笔记所能拿到的最高等级。而我的笔记只打了一个“A”。

“这么优秀的笔记,是别班的。而我们班呢?连成绩最好的同学都没有认真记笔记,那我们班还有希望吗?”老师特意将“最好”提高音量。话音未落,我就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向我投来,或批评,或嘲笑,或难以置信。我想辩解,但又说不出话,因为我的咽喉被来自内心的不甘与羞愧噎住了,讲不出一个字。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课堂笔记,值得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

苦闷与愧怍使我回到现在。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往后翻,欣喜地看到,我的笔记开始变了:一笔一画不再浮躁,字母井然有序,曲线优美;黑色的主色调中,搭配了许多红色,或是标示重点,或是凸显难度;在那笔记的空隙处,有个令我惊喜的评级:“2A+”。

望着这个“2A+”,我闭上眼,仿佛看见老师将我的笔记展示给同学们看,耳畔仿佛传来老师亲切的表扬与激励……随后,我合上这本见证了我成长的笔记。

这本英语笔记是我成长的财富。它教会我,怎样重视课堂,怎样尊重老师,怎样对待知识。

(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805班)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题目,立足“任务一”的目的与要求选材,切入点小,内容具体而细腻。围绕做笔记的经历,先抑后扬,写出了“我”对于笔记的认识变化,将成长融入,对比鲜明,不失为一篇情理兼备的佳作。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紧扣学生生活,接地气,不虚无,命题设置指向性明确。在具体的任务驱动情境下,既有写作对象的清晰性,又有写作选择的灵活性;既有写作目的的归整性,又有文本类型的同向性;既有参考角度的指导性,又有自主思考的开放性。

围绕“笔记”这个话题,命题者将写作任务分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本类型、参考角度迥异,这样细致温馨的写作提示容易让考生做到胸中有丘壑。

任务一的写作分享对象为“班级同学”,可以写“我”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等。针对此任务驱动,可以将任务细化,具体到某一学科的笔记,选材确定后,要代入作者,将“我”做笔记的心路历程以及心态变化呈现出来,写出过程感与波折感。若能将二者巧妙融合,将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思结合起来,作文就基本做到了选材明晰,方向笃定。若要提升立意,可以再深入挖掘,将读笔记的发现与生活之思、生命之思结合起来。

任务二的写作对象为“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文本类型属于劝告说服的书信体。既然是劝告,那么要写出做笔记的重要性,让该同学明确做笔记对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启发他进行自我思考,并做出改变。写作指向和目的明确以后,要用书信的形式进行写作,设置特定情境,双方代入,有理有据。

任务三的写作对象为“刚进入初中的弟弟”,目的是模拟情境,给弟弟提供做笔记和用笔记的方法。唯一的高要求是,考生要以说明文的形式予以呈现。

以上三个任务驱动点,各有侧重,各有千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相应文体进行写作。

佳作二

一封写给李华的信

◎吕佳琪

李华同学:

你好!

今天我想就笔记的事情和你聊聊。上课时你的笔记常常偷工减料,不是少了这个重点,就是少了那个难点,总是让老师对你红脸。下课你也时常向我抱怨:“反正我从来不看,为什么要记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了就好了。”作为你的组长,我真是感到万分忧心。

我相信你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你或许认为大脑最可靠,无须翻笔记,可事实确实如此吗?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记忆的东西最后将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五,更别说上课只听了一遍的内容。虽然大脑是一个无限大的U盘,但其清理功能同样强大。而笔记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内存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会被清除,但笔记不会。

或许,这依旧不能说服你,你依然坚信你的大脑足够强大,但你是否能保证你的大脑绝对不会“离家出走”呢?

有研究表明,一个成熟的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钟左右。而一节课如此漫长,你活泼的大脑随时都会任性地跳出去玩耍一圈,如此,再强大的大脑“罢了工”,还能留下完整的记忆吗?而记笔记就是抓回你的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上课时,老师讲课是较快的,如洪水般向你涌来。我们如不能迅速接收并筛选过滤,知识就会像垃圾一样堆在角落,很快就会被大脑“扫地出门”。记笔记就不同了,它是一个慢动作,在记录时我们会默读,会反刍。同时,记笔记还是一个知识再梳理的过程,你的大脑会自觉地将污水过滤,提炼重要信息,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当然,笔记并不只局限于课堂,在许多地方也大有用处。

读书时,我会想起朱光潜曾经说过:“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旅行时,我会想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我也会用笔记下各地的风土人情……

如此来看,记笔记真的无意义吗?答案自是不言而喻。回头看看你的笔记,字里行间藏着你学识的增长,记笔记也是一条修炼人生的必经之路。

最后,希望你能领会笔记的魅力,并付诸行动。

你的组长:张琪

2020年7月10日

(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804班)

点评

这封书信紧紧围绕“任务二”展开写作,以劝告建议的形式将主客双方代入,情境感强,少了纯粹议论说教的意味。语言表达上不失幽默风趣,既写出做笔记的重要性,又能让对方较为愉快地接受。整篇作文梯度感强,有一定的逻辑性。

猜你喜欢
记笔记笔记大脑
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探析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
我的自然笔记(一)
害怕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