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自觉的困境与重建

2020-01-19 10:11陈又佳朱中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生产

陈又佳 朱中原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

2019年,中国制造业普工缺口高达1 450万人。用工企业在忧心忡忡“招工难”“用工荒”的同时,不仅慨然发问:劳动者都去哪了?青年人劳动自觉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石。重建劳动自觉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话题。

一 、劳动自觉的迷失

劳动自觉是指劳动者对理解、认同以及践行劳动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具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和市场经济的经济属性。孤立地谈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都会把劳动自觉逼向囚徒境地。

(一)唯市场论促就了劳动的迷茫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交易实现价格。市场可以通过利润分配来调节资源配置。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不具有制度属性。诚然,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但是,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具备制度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私有资本的魔性被充分释放出来,市场秩序开始在资本的搅动下变得诡异起来,市场调节失范、失灵、失效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金融大鳄和国际游资闯入市场,大肆炒作、攫取暴利。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游刃市场,偏爱经营、追逐利润。就连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嫌贫爱富、脱实向虚。生产者越发苦痛地看到市场营销远比生产劳动重要,经营者也越发惊喜地发现实现价格远比创造价值更来钱。唯市场论思潮由此滋生和蔓延。实体经济弱化和虚化现象开始日益突出。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微利运营,生产者不得不把盈利心机计算到劳动者身上,逐步加大生产的劳动强度以提升劳动效率换取更多的利润,充分利用分配主导权来加大盘剥力度,通过严苛的考勤管理制度来惩罚性地消减工人绩效工资以扩充更大的利润空间。劳动者常年劳作却获利甚微。“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个人”[1]。暴利时代下的青年劳动者因为贫困开始审视社会、反思自我,发现在市场经济不成熟、分配机制不合理的大背景下,劳动虽然可以创造价值,但不一定能实现价格、带来财富。由此而来的是丧失自信、质疑劳动。丧失了劳动自信的精神依靠,劳动迷茫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唯经济论掩饰了劳动的迷失

劳动创造人不仅在于成就人的物质生活,更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恢复人性的充实、个性的丰富”[2]。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同于任何以往时期的生产劳作,兼具个体生产和社会生产的双重属性,能实现成就自己和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当前,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进程仍旧步履维艰,不法生产和非法经营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开启了暴利神化的宝盒。贫富悬殊促就人们从唯经济论的实用主义视角来评定个人的成败得失,成功的标准被简单化为资产数额。资产和财富变成了成功者的标签,无由头的财富鄙视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笑穷不笑偷成为大众心理,羡贪不羡廉洁变成公众心声。迟滞的劳动文化建设对此心力交瘁、束手无策,难以大显身手、力挽狂澜。劳模被冷落、先锋被调侃,劳动精神开始日渐边缘化,劳动与荣耀同走天涯难牵手。劳动者的自豪乃至尊严都在甚嚣尘上的财富歧视中消磨殆尽。加之拜金思潮的诱导,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开始逃离工厂、远离劳动。与此同时,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的社会教育相对迟延、滞后。劳动人民在共享经济建设成果时虽有巨大的物质获得和幸福晋级,但在失范的横向比较下,其物质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却增幅不大。劳动幸福论为公众所不解和厌弃,难以开枝散叶、星火燎原,以此为基础的劳动自觉更是镜中花月、水上浮萍。由此而来的是进一步对劳动价值的嘲笑、对体力劳动的歧视和对生产劳作的逃离。劳动者开始因为信念迷失而逃离劳作。恰在此时,激增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掩盖了这一点。劳动的迷失在经济盛宴的狂欢中变得无足轻重,且无人问津了。

二 、劳动自觉的困境

劳动者因利益受损而迷茫劳动,因尊严尽失而迷失劳动。走入困境是迷失劳动的必然后继。剖析劳动自觉的困境及其影响尤为重要。

(一)劳动自觉走进困境

当前,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社会生产效率也在大幅提升。然而青年人劳动自觉的隐患和危险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1.劳动实践成为小众行为

分配地位的弱势会直接导致利益受损,利益受损的加剧又会戕害人们的劳动自信。劳动者大都居于分配的弱势地位,薪资话语权普遍不大,但也拥有职业选择自由。当劳动行为发生时,劳动者会预估其附随的经济利益。“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是其典型心理和言语表露。当同等获利产生时,劳动者正常都会抛弃劳动、选择清闲。“无利不早起、百事利当先” 的谚语就是其真实的心理映照。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会逐步加大非劳动因素的获利空间而使得体力劳动致富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带来的是劳动实践特别是体力劳动生产会日益被人们所远离而成为小众行为。

2.歧视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资本要有赢利,劳动也应该有体面和尊严”[3]。严重的劳动歧视会把劳动生产推向囚徒境地。劳动生产无利可图、无人喝彩甚至无人旁观。封闭的社会性劳动生产陷入孤立境地,尚可以互相鼓励、抱团取暖。一旦个体性劳动生产偶遇唯财富论的社会评价就会颜面尽失、无处遁地。一旦劳动生产成为高负累、低收益的风险行为,劳动贱命、理财致富就会成为公众心理,从而也会戕害劳动风尚、扼杀劳动热情。职业壁垒的消解和人才流动的加剧会增强劳动者的职业选择自由,从而加剧社会甚至劳动者对劳动歧视并使其成为普遍现象。

3.劳动自觉成为镜中花月

行为规避是人们对外在风险的本能反应。远离生产、逃离劳动是劳动者遭遇利益受损和社会歧视的必然行为后继。当前,社会主义劳动思想教育较为呆板和低效,且已然变得愈发严重。当职业行为遭遇社会歧视的可能时,人们就会自行逃离甚至先行规避一些低端的劳动行业,转而寻求那些工作轻、薪酬高和有面子的体面职业、体面岗位和体面工作。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就成了空中楼阁,变得虚无缥缈,劳动自觉也会随之失去根基、随风飘流以致无处寄居。没有了个体劳动自觉的积淀和汇聚,整体社会的劳动自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劳动自觉的后困境影响

大规模的生产劳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青年人自觉劳动是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劳动自觉走进囚徒困境,陷入实践窘境,不仅会直接影响当下,更会深刻影响未来,其后继的现实影响遍及诸多方面。

1.抽空实体经济,妨碍美好生活建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4],美好生活建设需要强大的社会生产作为支撑,包含为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两大类,体现在大规模和高质量两方面。当下,商业资本大肆逐利,生产资本长期薄利运营。生产者干不过经营者,经营者敌不过炒作者,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现象愈发严重。社会生产自觉是个体劳动自觉的企业化表现。离开了生产自觉,成本高压下的个体生产劳动就会沦为无德生产。无德生产只会产生大批量、低质量的瑕疵产品,并借助欺诈交易谋取利益。其只能创造价格、造就虚假繁荣,不仅不会助力于反而会妨碍到美好生活建设。

2.加速市场失范,阻却全民共同富裕

劳动致富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劳动自觉的长期缺失会边缘化劳动精神,恶化市场生态,激发资本魔性。伴随着资本炒作、资本竞争的幽灵鬼魅再现,市场调节失灵、失范的现象日益增多,劳动者的利益分配权也愈发弱势。资本肆虐的市场经济只会使资本所有者和市场投机者大行其道、大发横财,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劳动致富的渠道和可能却在日渐萎缩。没有了大批量的自觉劳动者,社会主义就有魂归空想的可能。没有了数以十亿计的普通百姓个人富裕的汇聚和积淀,全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就会流于形式、沦为空谈。

3.戕害社会道德,阻碍和谐社会建设

与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基础上的利己主义不同,社会主义道德强调体面劳动基础上的社会奉献。“体面劳动是人在发展中实现物质追求到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5]。如果劳动者长期处于受迫劳动状态而不能实现体面劳动,那么其劳动认知和劳动自觉势必会受到影响,社会主义劳动风尚和在此基础上的善良风俗也会大受影响而发生扭曲甚至变异。财富歧视容易自然延伸为职业歧视和能力歧视,以致演绎为人身歧视。严重的人身歧视不仅会割裂人际关系、戕害仁者无敌的社会道德,更会冷化人情社会,撕裂文明友善的社会和谐。

三 、 劳动自觉的重建

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波澜壮阔,培育劳动大军任重道远。培养大批量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难在寻回劳动自觉和育养劳动精神。当前,重建青年人的劳动自觉不仅至关重要、迫在眉睫而且有章可循、大有可为。

(一)劳动自觉的理念重建

1.价值在先,价格在后

社会主义生产兼具社会生产和企业生产两种属性,具有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为企业赢得盈利两个目的,要求生产过程重点关注创造价值、优先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生产过程,又是道德生产过程,其道德自觉应该与劳动自觉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社会主义劳动应该坚持多快好省地生产大批量、高质量的社会商品,自觉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全民富裕而服务,应该建立“价值在先,价格在后”的自觉理念,在公有制企业中保证、在私有制企业中维护劳动生产的社会属性和公义目的,提升社会主义方向下的市场经济建设效率和建设效果。

2.劳不避利,劳者有利

公义与私利并不天然矛盾,推崇公义也并不意味着绝然没有私利。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可以站在人民立场上兼顾社会公义和个人私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薪酬收入还是劳动自觉的重要支撑。育养社会主义劳动自觉不能暴力切割劳动与利益,反而要树立“劳不避利,劳者有利”的价值理念,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公平薪酬机制,促就勤劳、善老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先富起来。国家要公力保障自觉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要决然阻击资本大鳄投机取巧、攫取暴利,要让生产劳动者获利、自信,也要让市场炒作者失利、失望。

3.育心为上,以文化人

劳动自觉需要于经济建设的客观,却内生于个体劳动的主观。青年人不是天生的自觉劳动者,需要系统、科学的教育和感化。“劳动教育要树立人的劳动价值观”[6],以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培育心灵为主、提升素质为要,既下先手棋,要下创新棋。要始终坚持“育心为上,以文化人”的育养理念,通过创新劳动文化建设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养青年人劳动的自豪感、幸福感和主动性。拨动心弦、震撼灵魂是育心的标准,促进内省、引发自觉是化人的目标。育养青年人劳动自觉要以此为据、以此为鉴,坚持过程求真、效果求善,努力做到手段和目标相一致,结果和过程相统一。

(二)劳动自觉的实现路径

理念指引实践,实践通达目标。探寻劳动自觉的实现路径要对照困境、照应理念,在改革分配制度、规范市场交易和创新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花心思、下气力,以求快速激活青年人的劳动自觉,尽快走出劳动自觉日渐消弭的困境。

1.改革分配制度,弘扬劳动价值

劳动和资本是同壕战友,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功勋。国家既要规范和发挥资本的效用,更要重视和弘扬劳动的价值。既要重视和倡扬资本运作、金融发展,又要偏重劳动生产、偏爱实体经营。分配制度改革要向实体经济和一线劳动者倾斜,要大幅增加体力劳动者的薪酬获得。国家政策和金融杠杆要对保护实体经济有更多作为、更大成效,着力提升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劳动法规的修订和税收机制的改革要对维护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有更多的举措和体现。政府要强力净化受迫劳动滋生的土壤,着力培育更多的体面劳动岗位,让体面劳动对劳动者产生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2.规范市场交易,促就劳动致富

“市场调节有着某些自发性、盲目性、局限性和事后性等特点,不能把所有资源配置统统交给市场,不能使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市场化。”[7]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和监管者,要确保市场在法治框架内、道德基础上良性运行。我国的经济既是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更应是道德经济。市场交易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守法律法规,更要尊崇道德规范。监管部门要叫停和惩戒一切有违于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市场行为,要纠正和规范一切有害于实体生产和劳动致富的交易行为。国家要强力挤压不法经营的获利空间,坚决剔除欺诈交易的逐利可能,也要公力支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市场信心,让合法、有序的市场交易充分肯定和促就劳动本身的致富功能和社会价值。

3.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劳动幸福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8]劳动精神是最本质的社会主义精神。劳动能带给人们幸福,劳动文化建设能够固牢劳动幸福、提升劳动幸福感。劳动文化建设要以宣扬社会主义精神、育养劳动自觉为要务,要歌颂劳动者精神、弘扬劳动主旋律。要坚持形式创新和求真务实相统一,既要注重形式创新,将劳动精神、劳模榜样和劳动价值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更要追求实效求真,让工匠精神、职业品质和劳动要求融入文娱活动,真正实现入心和入行。国家既要强力支持劳动文化建设与创新,又要严格验检其实际实效,通过创新文化建设来促就和提升劳动者的幸福和幸福感。

自觉劳动是社会主义公民的无上光荣和神圣使命。育养劳动自觉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举措,虽然任重道远,但贵在有章可循。只要人们巧花心思创新理念、下大力气探寻路径,自觉而优质的劳动者大军就一定会汇聚而成,美好的民族复兴愿景也一定会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