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呼吸内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探讨

2020-01-19 18:42池芳颜玲王丁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异物感内镜依从性

池芳 颜玲 王丁兰

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患者对呼吸内镜检查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检查前的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加上该项检查为侵入性操作,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具有疼痛感,因此导致患者的不良情绪加重[1]。这就要求护士要加强对呼吸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放松疗法属于行为治疗的一种,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惊慌等不良心理,对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作用[2]。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检查配合的依从性,促使检查顺利完成。相关文献报道指出,对呼吸内镜治疗患者实施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检查配合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析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呼吸内镜治疗患者的影响,就200 例患者的检查配合情况展开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200 例呼吸内镜检查患者,根据临床不同护理方案将其纳入A 组与B 组,每组100 例。A 组:男54 例,女46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47.3±8.1)岁;病程1~8 个月,平均(4.3±1.1)个月。B 组:男55 例,女45 例;年龄23~68 岁,年龄(47.5±8.0)岁;病程1~8 个月,平均(4.2±1.2)个月。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施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以及检查前后常规宣教等。B 组:施行常规护理以及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同A 组。放松疗法:(1)操作人员:由经过系统培训的科室心理咨询师,病区护士,内镜护士共同组成;(2)环境设施:选择安静、整洁的房间,遮阳窗帘,检查椅或候诊病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3)操作方法:开始检查前一个小时进行及放松疗法干预,向患者说明放松疗法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全身放轻松,坐或躺于病床上,倾听舒缓欢快的歌曲,音量低于60 dB,顺着歌曲中的意境,想象美丽的场景,配合呼吸,自头颈部放松到脚部,使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紧握的拳头慢慢地伸展,每组3 人,每周3 次,每次20~25 min,歌曲播放完毕后,让患者缓缓睁眼,询问其感受[4]。心理护理:(1)认知干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其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自身疾病与呼吸内镜检查的正确认知,因此应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提高其检查配合度;(2)行为指导:是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以达到检查的目的。因此,应通过心理学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学习,以达到纠正其病态行为的目的;(3)情绪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特征,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予以疏导,以改善其心理状态[5]。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运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临界分分别是50 分、53 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6]。(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窒息感、异物感。(3)自我效能:运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acale,CPSS)进行评估,内容包含疼痛管理、躯体功能、症状应对3 方面,共22 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强[7]。(4)检查配合依从性:由护士对患者检查时的配合情况进行评分,共4 分,不配合,遵医行为较差,记0~1 分,视为不依从,大部分时候能够主动配合、遵医行为尚可,记2~3 分,视为部分依从,主动配合、遵医行为良好,记4 分,视为完全依从,检查配合依从性=(部分依从数+完全依从数)/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

A 组护理前的SAS、SDS 评分分别为(65.4±3.2)分、(65.3±3.4)分,护理后分别为(58.5±3.5)分、(57.7±3.8)分;B 组护理前的SAS、SDS 评分分别为(65.7±3.0)分、(65.8±3.6)分,护理后分别为(47.3±3.1)分、(46.6±3.6)分;两组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t=1.010,P>0.05),B 组护理后低于A 组(t=23.955,t=21.205,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 组患者出现窒息感5 例,异物感9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B 组患者出现窒息感2 例,异物感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 组(χ2=4.711,P<0.05)。

2.3 自我效能对比

A组护理前的CPSS评分为(47.3±6.0)分,护理后为(62.0±8.9)分;B组护理前的CPSS评分为(46.9±6.2)分,护理后为(78.6±10.5)分;两组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B组护理后高于A 组(t=12.060,P<0.05)。

2.4 检查配合依从性对比

A 组不依从19 例,部分依从57 例,完全依从24 例,检查配合依从性为81.0%;B 组不依从6 例,部分依从44 例,完全依从50 例,检查配合依从性为94.0%;B 组高于A 组(χ2=7.726,P<0.05)。

3 讨论

呼吸内镜检查是临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的主要手段,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检查过程有窒息感、异物感,因此大多数患者对该检查项目存在抵触心理,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和害怕等,这不仅会影响检查效果,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继而影响其检查顺利进行[9-10]。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呼吸内镜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检查配合的依从性。

放松疗法在舒缓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方面已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该疗法可通过有意识训练指导患者的自身生理、心理活动,继而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11]。相关文献报道指出,放松疗法可影响大脑皮层,让患者产生愉悦、镇定的感觉[12]。心理护理可通过认知干预、行为指导、情绪疏导等措施,实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以此改善甚至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13-14]。放松疗法与心理护理的联合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 组,且CPSS 评分、检查配合依从性均高于A 组,提示B 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优于A 组,窒息感,异物感的发生率低于A 组,且自我效能、检查配合依从性均高于A 组,由此说明,B 组的护理质量优于A 组。

综上所述,放松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呼吸内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与检查配合依从性。

猜你喜欢
异物感内镜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