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养老保险业务如何可持续发展

2020-01-19 21:44王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阜成路支行
环球市场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退休年龄

王馨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阜成路支行

早高峰坐公交车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公交刷卡机时不时的会发出“敬老卡”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我们也会注意到一些工地的建筑工人、餐厅的服务人员、保洁人员、甚至银行的保安人员等人群的年岁越来越大,这让我们不禁感慨,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其实这背后都指向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国正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

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5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88亿人,但是15—59岁适龄劳动人口呈继续下降趋势,从2015年9.41亿人减少到2100年的5.15亿人,减少了近一半的适龄劳动人口。随着社会人口发展的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宣传口号来看一下:在建国初期我们意识到不控制生育而导致人口数量激增的问题会对今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从而我们开始逐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那时我们提倡的口号是“生一个就是好,国家给养老”。但当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仅有35岁,养老金大约需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积累就够;必须看到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我国的人口基数已经很庞大,这时提倡的口号是“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国家帮养老”;进入千禧年后,随着社会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生产力的不足已经阻碍到经济发展,在2016年1月1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独生子女证也成为历史产物,这时我们意识到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时我们提倡的口号是“养老问题不能单纯靠国家解决,要自力更生”。2019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是77.3岁,比最初预期的35岁提高了将近42岁,现在需要最少20年的积累才能养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展现出来,尤为突显的就是养老金缴存和支付问题。通俗来讲就是等到现在的青壮年劳动力退休时,我们拿什么来保障和继续他们的生活。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和现状

聊到社会老龄化进程和养老金缴存问题,首先来看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是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主要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基本养老保险是依法参保并缴纳费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者,国家依法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因年老而退出劳动后能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基础养老保险从费用的缴纳来看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按企业工资总额的20%缴纳,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纳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实施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施完全积累制。第二支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由企业根据日常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第四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缴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我国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特殊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第二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义务;第三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可以看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立法来保证强制实施,具有强制性,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参加而不得违背,同时当基本养老保险金出现支付不足的时候国家给予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可以认为完全是一种企业行为,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多投保,效益差甚至是亏损的企业就可以不投保。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可以使年老退出劳动岗位的职工在领取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再跳一步,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发展企业生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能覆盖所有人群,可能相同年龄的人群虽然从事着一样的工作内容,以后所领取的养老金也未必相同。通俗的讲就是要找个好单位,让职工今后在退出劳动时能多一份依靠。实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的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观念,增强职工自我保障的意识和主动性。商业养老保险我认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储蓄方式,只是把现在想去存银行定期、购买理财的资金换了一种方式进行积累,其实都是为了保证将来当职工在退出劳动时能够得到保障。商业养老保险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合同条款在缴纳一定年限后并在一定年岁以后每年进行返还领取。

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运行的现状是什么样呢?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考虑了养老问题,同时制定了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期间因为一些因素限制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着手开始企业职工养老制度改革,但整体上来说我国仍然处于现收现付的体制下。简单来说就是用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人的养老保险金的保险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制度要求的是人口结构的稳定,但我前文也说了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虽然从1972年就开始着手推行,但是实际上到1982年才将计划生育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中。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基数相对庞大,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多数家庭出现了“4-2-1”的人口结构,“二孩”政策的实施也没有给我国带来人口红利,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壮年劳动力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养老保险金的缴存和给付问题。可以看到这种现收现付制的负担过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结合完全积累制的优势,推出了“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城镇职工的统筹账户部分来自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方式,个人部分来自完全积累制的筹资方式。这种制度下的养老保险金既能减轻现收现付制的压力,又能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从2014年人社部发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当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省份为3个,到2016年就增加到了8个省份。另外我们也关注到养老保险金也存在着地域、省际结构失衡的问题,普遍东南沿海养老保险金余额高于内陆省份,尤其像东三省这类老牌工业城市,随着重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有企业重组改革,职工下岗分流,众多劳动力外流,缴纳养老保险金越来越少,但给付的基数又如此之庞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养老保险金这个蓄水池。另外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在养老保险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养老保险金有缺口首先是政府补贴,政府买单,绝大多数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这种红利,但是必须看到这种红利的负担越来越重,前文提到的其他三大支柱绝大多数城镇职工很难享受到这部分的红利,随着人口结果不断老龄化,这个问题势必更加凸显。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如何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自身实际出发我认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养老保险(第一大支柱)仍然是我国养老金的主要支撑。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不在缴纳政策、人口结构、退休年龄和待遇水平等方面进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因为缴纳政策、人口结构影响的是养老金的收入,退休年龄和待遇水平影响的是养老金的支出。前文提到我国养老保险缴纳政策是国家立法支撑,尽可能多的覆盖更多人群。对于有单位的人群来说养老保险可以由单位代扣代缴,对于其他一些没有固定单位的人群来说谁去监管他们的缴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这类人群更关注的是每月到手的现金量,可能不会长远考虑养老问题,我们通过什么政策或机制督促这类人群参保呢?必定只有缴纳人数多了,我们的“蓄水池”才能有水,我想这里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从2020年11月开始社保已经并入国税,由国税来征缴,这样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用人单位采取取低参保的情况。那么后期我们能否根据每个行业的不同属性分别制定缴纳政策。例如:对于食品卫生行业或者是婴幼儿月嫂公司,需要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那么通过办理健康证的人群来圈定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在参保时根据所服务城市的缴纳政策和基数进行参保,同时因为这类人群工作范围、从事年限的不确定性允许这类人群在以后返回家乡时将养老保险金转回户籍所在地,这样既增加了缴纳的人数又可以利用参保城市和户籍所在地的参保差额弥补一部分将来退出劳动后的养老金收入。众所周知,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老龄化社会,势必我们的人口结构也会出现像大多家庭“4-2-1”那样的人口模式。老年人口不断增多,青壮年人口不断下降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前文说了“二孩”政策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人口红利,那么如果继续实行现行的退休制度,我们的“蓄水池”仍然不堪重负,因此适当的调整退休年龄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目前大部分舆论导向是先从延长女性退休时间的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女职工45周岁,而我们对老龄人口的界定是60岁,确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女性退休的年龄普遍偏早。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呼声,女性比男性承担了更多的生活责任和义务,尤其在家庭中女性往往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不堪重负,而且对于大多数一线城市来说女性的工作压力并不比男性少,特别是像医院、银行、中小学这类社会服务型机构往往压力更大更紧张而且女性职工比例更高,那么怎么能做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既能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又能适当舒缓女性职工在延长退休的年数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呢?我想还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性,我国现在已经不可逆的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产业既是新兴产业又是朝阳产业,那么能否将城镇职工在达到原有退休年龄后进行转岗。转岗到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址的社区进行二次“就业”,根据原来所从事工作的不同,继续服务于社会补充到更多的社区养老产业和服务模块中。例如医生可以转岗到社区卫生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养老社区;银行职员可以转岗到社区金融宣讲服务;中小学老师可以转岗到课后辅导或是社区活动中心等岗位。只能说这只是一种我个人的设想,在目前的政策下可能很难达到,因为转岗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个人技能也要相当过硬,但这必定可以适当延长一部分人的退休年龄,让我们的“蓄水池”可以不断充满生机。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问题,这关系到我们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关系到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其实养老金的待遇水平问题与缴纳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缴纳政策制定职工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数额,缴纳多少就关系到退休后领取多少养老金,但是必须看到如果缴纳过多养老金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缴纳基数定的过高会使企业不堪重负,无法继续生存,如果连企业都无法生存了,职工从哪里得到退休后的养老保障呢?另外我们也关注到我国也一直在进行养老金的改革,包括养老金入市等政策都是在不断充实我们的“蓄水池”,但我们必须看到仅仅是基础的养老保险无论再怎么充实,也确实对负担今后的老年生活,尤其是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有些许吃力。

三、如何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和基础养老保险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前文我提到在我国基础养老保险是重中之重,但是必须看到基础养老保险的不足,它仅能最大限度的维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那么如何在达到退休年龄后还能保持着高品质的生活呢?显然仅仅靠基础养老保险是相当不足的。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现在领取基础养老金的人群,他们大多有较强的储蓄意识,如果不发生疾病或大变故的前提下,从年轻时的积累到退休后还可以通过储蓄的利息或者是一些金融投资来维持原有的生活品质。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当下的年轻人,因为生活成本的增高绝大多数年轻人很难再有积蓄,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电商的发展也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月光族的行列。我前文也提到已经有一些省份出现了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足支付的情况,那么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到将来退休时有可能面临既没有足额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后盾,又没有自身储蓄作为依靠,更别提什么高品质的生活,可能连最基础的生活都很困难,那么到那时这些年轻人怎么办?因此我们不能再等,必须将以后如何养老提上日程。近10年来,商业保险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一提到保险这个词就怒不可赦,因为保险确实为投保的人提供了多一份的保障。我认为要想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和基础养老保险的相互融合和补充首先要做的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公众知识普及。正确的引导社会大众理性的认识商业养老保险,树立保险不是骗人的理念,同时通过大数据来阐述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其次能否将基础养老保险金分出一部分进行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前文提到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实施完全积累制,那么能否将个人账户的一部分金额进行商业养老保险的投资,来扩大个人的养老金收入。最后要强调的是政府在商业养老保险和基础养老保险相互融合补充中的领导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或者督导商业保险公司在能够达到最基本盈利的提前同时保证未来给付商业养老保险不降低给付能力和给付收益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商业养老保险的出售价格。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商业养老保险的红利。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退休年龄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弥勒市总工会:抓紧抓实城镇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离婚时可否分割未退休一方的养老金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
德国央行称德国退休年龄应推迟到69岁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