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培养:智媒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0-01-21 09:44李旭
传媒 2020年24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

李旭

摘要:智媒时代,智媒技术对戏剧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智媒体技术对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了戏剧影视人才协同培养的新范式。本研究认为,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同其他学科、高校、业界以及区域和国家间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智媒时代 戏剧影视人才 协同培养

科技的发展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不同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人才培养范式也不同。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生产和传播日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戏剧影视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智能终端走进普通生活,戏剧影视的生产和传播日趋多样和智能。智能媒体技术驱动下的戏剧影视产品需紧跟时代,生产出更多适合用户需求的戏剧影视作品。智能媒体技术介入戏剧影视创作,必然要求戏剧影视人才具备智能技术相关知识和素养。

鉴于智媒“融”的特点和戏剧影视的创作要求,戏剧影视人才在培养上应发挥 “协同”培养的优势,与智媒体发展“同频共振”。戏剧影视人才的协同培养,可以实现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复合的应用技能。智媒体时代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范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学科协同、高校协同、学界与业界协同、区域协同、国际协同的合力,从而提升戏剧与影视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学科协同:提升戏剧影视人才融合素养

戏剧与影视学科的诞生始于传播媒介的融合,是剧场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舞台戏剧、电影、电视剧之间存在共性,也存在与各自传播平台相适应的不同的创作和体裁特点,其学科建设本身就存在着内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特征。

智媒体的崛起,涌现出崭新的传媒影视样态,戏剧影视的作品创作、生产及其艺术传播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艺术表现与智能媒体技术融合,是智能媒体时代戏剧影视创作和传播的常态。智能媒体时代技术和戏剧影视的融合必然对戏剧影视人才素养和技能提出新要求,没有学科间相互融合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时代需要。比如,戏剧影视的主创人员如何完美展现技术与艺术融合效果,并融用户入作品,进行智能互动,无不对影视人才的技能和知识提出新的挑战。

因此,智媒体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升新的学科协同的培养理念。倘若,传统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是需在“专”上下功夫,那么,智能媒体时代则要融合智能技术,需要跨学科协同培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教授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戏剧影视学学科体系必须坚持四通原则:即中外贯通、古今贯通、媒体融通与学科联通,就是把学科间的协同培养贯穿到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智媒体时代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既要重视艺术型专业人才培养,更需要在智媒体技术上下工夫,多学科协同培养,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新需求,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创新升级。

二、高校协同:实现学校资源优势互补

大数据、AI、AR、VR和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发展,使媒体传播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媒体时代。“万物皆媒、智能互联”的发展,不仅影响戏剧影视的创作和传播,更拓宽了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视野。智能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具备智能技术资源,重塑高校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优势。但是,智能时代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既需要专业艺术的实力,更要具备智能技术的资源,单靠自身的力量,恐难以胜任培养的重任。

鉴于此,戏剧影视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既要充分盘活学校资源,更要和综合性大学相关学科的院校专业组建发展共同体,“抱团取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上下游关联学科的良性互动。每所高校在戏剧影视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力。各高校間的协同培养,不仅能促进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受益,更有助于学生间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思维培养,为以后进入职场工作做好准备。

戏剧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在智能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上,智能技术是短板。智能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能力明显不足。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同智能技术研究比较好的高校进行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戏剧影视培养单位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技能融入人工智能的教学和教学的技术开发中。这不仅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应用转化,更会为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赋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三、校企协同:瞄准戏剧影视人才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离不开市场。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也要瞄准市场。智能媒体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反馈的信息,与行业部门、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清单”,建立供需双方协同培养机制。有了行业人才信息的数据库,与人才需求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就能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在具体培养上,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要打造创意创作+新技术+品牌推广+产业运营的全流程实践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通过与行业常态互动,以多种形式搭建全流程实践平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技能转化。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例,该学院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非学历影视教育高等学院,进行影视教育供给侧改革,力求实现影视教育和产业零距离,以产业驱动教学培养国际化影视创制人才。

校企协同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戏剧影视高校应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尤其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对当前戏剧影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区域协同:借力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旨在打破区域间的壁垒,盘活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智能媒体时代,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战略的内在要求,可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区域一体化进程。对于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软硬件方面自然存在差别。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实现影视人才培养的交流和远程教育,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整合区域内优质影视人才的教育资源、平台资源和市场资源,组建区域联盟,使区域资源互联共通。比如,湖南卫视在收视率上一骑绝尘,还拥有自身的客户端——芒果TV,人民网评价其“播出的综艺节目往往都具有人文价值,不仅能够缓解和释放人们心中的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正能量、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等”。那么,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高校,就可以和湖南卫视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现区域间教学资源和平台资源的共享。

五、国际协同:接轨国际一流戏剧影视教育

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智媒体时代使国家协同教育成为可能。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间跨境交流学习产生危机,新媒体智能技术恰恰使国际协同教学的合作更为具有优势。对于影视戏剧人才来讲,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更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VR和AR等智能技术,完全可以打破国家界限实现远程教学,使学生上课犹如置身于现实课堂。

国际协同培养不仅仅是远程教育,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和国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对接,涵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戏剧影视人才,从而更好地运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比如,前述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合作能力,在选拔师资时不唯学历至上,而是特别注重教师的资历和能力,七成师资来自国际影视业界,并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该校与国际间的协同培養,真正实现了各国在戏剧影视专业的紧密互动。

六、结语

智媒体的万物互联、智能传播以及与用户紧密互动等特点,使得智媒时代戏剧影视作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必然发生改变。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突出专业艺术特色,更需要结合智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沿着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戏剧影视人才,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想吻合行业发展需要,就要进行协同培养,使智媒体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

智媒体技术下的“协同培养”要充分利用智媒体“融合联结”的特点,不仅能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互补,还能联结学校、社会和国际等多方力量,共同培养戏剧影视人才。因此,“协同培养”为智媒体时代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当然,对戏剧影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的,相关高校或培养单位唯有不断强化对智媒体时代各方协同培养的重视,才能全面推进戏剧影视专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凯,王秀峰.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J].科技传播,2018(16).

[2]张宗伟.新时代中国特色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四通”原则[J].当代电视,2020(03).

[3]刘海波.以培养电影工匠为目标推动影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当代电影,2017(02).

[4]郭世俊.浅析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一年级》为例[J].今传媒,2015(07).

[5]余习惠,李琼.试论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冷思考
智媒时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智媒时代灾难新闻的生产变革
关于“智媒时代”的几点思考
试论智媒时代传媒从业者的职能转变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智媒时代下六堡茶文化在“双创”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