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总经理郗华:城市环卫呼唤数字化转型

2020-01-21 09:43郑挺颖庹解语
环境与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启迪分类垃圾

郑挺颖 庹解语

城市环境卫生包含街道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垃圾分类等工作,是一项不那么引人瞩目,却分毫不可或缺的服务。自疫情暴发以来,启迪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启迪城服”)的近10万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收运废弃口罩,消除可能存在巨大风险的潜在传播源。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扛起保卫环境、抗击疫情的重任。

8月3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了启迪环境副总裁、启迪城服总经理郗华女士,听她介绍启迪城服环卫人在抗疫期间的英勇表现,以及启迪城服在城市环卫综合服务方面的创新。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国人揪心,疫情防控战也随之打响。郗华向《环境与生活》记者介绍道,启迪城服作为城市环卫工作的引领者,主动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积极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坚守环境卫生一线,做好防控疫情的“后勤保障”。

城市环卫一刻也不能停

疫情暴发之初,全国各地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封城封路,商铺关闭,街道上少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然而城市环卫工作却一刻也不能停止,反而比平日担负了更多重任。

“疫情对于整个城市环卫行业是一个大考。”郗华告诉记者。为全力配合各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启迪城服启用了重大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预防工作,并紧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快速部署管辖区域的环境巡查、环卫作业防控、废弃口罩处置等工作。

为避免病毒二次传播,启迪城服在全国各区域的项目公司还成立了独立的消杀小组,采购消毒液、配置专门的消杀人员,重点对环卫作业车辆、全国城乡垃圾收集点、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桶、果皮箱、办公场所等环卫设施每天进行喷洒消毒,从环境卫生各环节重点消杀防治,最大强度降低病毒二次传染。同时,各项目合理调度清运车辆,增加清运频次,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确保无污染残留,抓实抓细消杀工作,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此外,各项目还专门设置废弃口罩收集点,宣传引导居民将废弃口罩科学投放到专用垃圾桶中,统一收集的废弃口罩由专车运到专门的处置设施进行安全无害处理。郗华介绍,与普通垃圾桶相比,“口罩垃圾专用箱”贴有醒目的“废弃口罩专用”标识,并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保障了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

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城市环境卫生越来越受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此特殊时期迎来了特殊挑战。郗华耐心解释道,“疫情严重时,全国各街道社区口罩、防护服等使用量大幅上升,用过的防疫设备可能携带大量病毒、细菌,存在很大感染风险。”因此,这些“危险垃圾”如果在源头处理不当就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这种情况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压力剧增,如何在垃圾处理的源头断绝疫情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有害垃圾”,启迪城服各垃圾分类项目迅速行动,在担负起“引导”、“宣传”任务的同时,还迅速制订、执行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在源头控疫,防止二次危害。

各地的垃圾分类也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如启迪城服的杭州垃圾分类项目,就针对春节期间社区人员流动大、密度高的特点,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清运的频次,加强垃圾桶、垃圾集置点、设备设施的杀菌消毒工作。

垃圾分类的“启迪模式”

从国内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垃圾分类员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同时,也大大加强垃圾分类回收设备的消杀工作,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防疫安全保障。启迪城服垃圾分类嘉兴项目在防疫“隐形战场”上马不停蹄,工作从未间断,不断推进 “小绿桶”的普及。

郗华讲解道,厨余垃圾拥有易腐烂、易生菌、气味重等特點,是垃圾分类中的一大难题。所谓的“小绿桶”,就是放置于小区中,用于收集厨余垃圾的绿色小桶,每一个小桶,都能对应到单独的住户。一线保洁员将每户居民定时放置在厨余垃圾收集站上的“小绿桶”进行收集、记录、清洗消毒、归位,并通过桶底“芯片”将采集的厨余垃圾重量数据和分类质量传送到生活垃圾智能管理平台。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直接了解整个小区的分类情况,做到源头可溯,对垃圾分类全天候、实时、无缝监管,从而有效破解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的难题。

“我们可以在生活垃圾智能管理平台里看到每户人家的厨余垃圾量,如果哪户人家近日数据一直异常,街道工作人员和劝导员都会有针对性地上门了解情况,从而提升了劝导精确率。同时,‘小绿桶也兼有社区关怀的功能,如通过厨余垃圾的投放频率,了解小区中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郗华介绍道,“鉴于‘小绿桶模式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街道计划将试点范围继续扩大,争取在辖区推广。”

此外,启迪城服还设立了天津“小绿袋”、农村“干湿分离”等创新型垃圾分类模式。郗华坦言,启迪城服未来将继续协助政府实施城市垃圾的精细化管理,从源头开始、以社区为切入点、创新垃圾分类体系,进行垃圾控量、指标分解和考核等;通过“一城一案”,“一地一策”,针对城镇、农村、机关单位、商场、街边商户等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量身定做”,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战“疫”第一线的橙色身影

也许很多人不会注意到,一年365天,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从不间断,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清扫街道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无怨无悔地为城市遮风挡雨,为美化城市环境做出奉献。可以说,垃圾桶是最脏的地方,是病毒和细菌滋生的温床,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疫情当前,面对肆虐的病毒,身着橙色工作服的他们依然走在战斗的第一线。

“疫情期间,城市环卫的工作会比以前更加严峻,而我们的环卫工人不惧时艰,勇担责任,对工作没有丝毫松懈。”郗华介绍,“城市环卫包括病毒消杀、公共场所消毒、垃圾分类,尤其是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等,是防疫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后,环卫工人们都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很幸福。”

2月4日晚上9点开始至5日凌晨,湖北宜昌在全域范围内集中喷洒消毒措施,严防疫情的扩散,喷洒消毒范围包括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

面对被隔离小区日益增多的状况,启迪城服蚌埠项目对蚌埠经开区7个封闭小区进行垃圾收运、清运工作。宜昌项目的工作人员身着最简易的防护装备,深入到隔离人员家中收运垃圾,他们也是疫情攻坚战中最美的逆行者。

郗华感慨地说,为了广大居民的安全与健康,环卫工人们化身战士,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冲上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了一己之力。

复工复产潮又是新挑战

春节过后,启迪城服人又面临复工复产潮带来的挑战。

郗华以深圳为例予以介绍,深圳外来人口众多,有1800多个城中村。其中,深圳市龙华区拥有富士康等一批大企业和第二住宅小区等一批上万流动人口城中村的“难点区域”,龙华区街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春节过后,他们很快就面临30多万人复工复产的防控压力,具有疫情防控经验的启迪环境青和物业主动请战,配合政府部门和社区行政管理机构,切实落地各项防护举措,为深圳的返工高潮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的交叉传播。

启迪城服依托清华大学,高新技术与环卫的结合也有独到之处。郗华介绍了大数据在本次抗疫中展现的优越功能。郗华说,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数据等高新科技在疫情联防联控、精准施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小到社区,大到部委相关部门,都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如果说,医院是战“疫”的主战场,那么大数据就是战“疫”斗争的“隔离墙”。为确保社区疫情可防、可管、可控,启迪环境青和物业通过线上线下、软硬件联动,打出科技创新“组合拳”。郗华说:“根据现场情况,紧急调拨了一批远红外智能化测温设备和人脸识别设备,避免人群聚集,保证人员安全。人员经过首次注册,通过线上云平台技术,可实现大数据防疫,便于数据收集与分析,形成防疫数据库,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全面呈现。”

城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环卫工作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城市环卫服务作为大范围、全体系的工作,涵盖了许多城市资源的循环,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城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郗华强调,“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每个城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据郗华介绍,启迪城服通过数年的发展,积极与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对接,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与经验。“依托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启迪城服得以统筹管理全国数百个项目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环卫作业流程进行优化,不断对作业环节进行调整,实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效果。同时,启迪城服的云计算能力可向相关部门提供共享数据,提高监管效率,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无缝对接。”

郗华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环卫是一项很特殊的行业,其中设备成本只占20%至30%,而人力成本占50%,且所有的资源都处于‘可移动的状态,监管难度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成本的降低还是十分显著的,为此我们在环卫工和环卫设备监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术研究。”郗华说,启迪城服一线环卫工人大多佩戴了智能手环,多辆环卫车已经安装了智能管理盒子。在环卫云平台的调控下,环卫工人可在第一时间抵达某个指定区域进行清扫。

在专访的最后,郗华展望未来说,启迪城服作为创新型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企业,紧握“新时尚”脉搏,坚守“务实创新”之本、善用“大数据系统”之利,将清华大学及全球领先的技术,通过全产业链平台实现高效能转化,把具有特色的“社区垃圾分类”成功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逐渐实现智慧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生态化经营、平台化发展。

(实习生王之远对本文亦有贡獻)

猜你喜欢
启迪分类垃圾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