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五三”模式,多维析例说理

2020-01-22 06:07孙红娟张福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论点

孙红娟 张福圣

“透彻说理”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也是评价作文优劣的标准。有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可靠,然而由于没有收到“透彻说理”的效果,所以得分偏低。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要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以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作文具有层次感和说服力。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兹从事实论据分析的角度,做以下总结。

一、完善要素,活用模式

张志公先生曾言:“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就一定能写好一篇。”主体段(核心论证段落)的写法复杂多变,但如果写好了,一篇作文就成功一大半。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同样也要“五脏俱全”,要有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主体段的写作思路是: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列举论据(包括道理论据),最后紧扣观点,对论据进行分析议论。

1.完善要素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定要包含论点、论据和分析等要素,一般有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1)观点句,即开头句,阐明观点;(2)阐释句,对观点进行阐释或强调;(3)材料句,列举事例,对事例进行概述或综述;(4)分析句,分析道理或原因、性质、意义等,有正例反设、反例正设或反面假设;(5)结论句,总结观点。

2.巧用模式

写作模式是写作思维的外化,也是成功经验的总结,包含有诸多智慧。考生初学议论文写作,套用此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主体段落的写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句三层”,简称“五三”模式。“五句”模式为:“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三层”模式为:提出观点(观点句)——分析问题(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得出结论(结论句)。

在具体行文时,段落的构成方式往往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观点、事例、分析是一定要具备的因素。

二、纵横捭阖,多维说理

议论文主“理”,例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一个好的事例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学会说理就要从分析论据开始,考生在掌握了一些典型的事实论据后,就要拿起理性的“解剖刀”,细致入微地剖析事物的原因、意义、本质,这样才能写出风格鲜明、见解深刻的议论文。

1.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鞭辟入里”是议论文一类卷的评分标准之一,考生在平时的写作中要以此为目标,逐步训练并提高写作水平。纵向式论证是由表及里,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横向式论证是由此及彼,掌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在比较中探求事物内部规律的方法。而议论文的深入论证,则是纵中有横,横中有纵,是一种较之其他论证方式更为复杂的形式。

2.多法析例

分析事例并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考生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在列舉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也就是指出所要证明的观点。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1:(观点句)人欲立足于社会,必先强大自身,藏器于身,才可不畏断枝。(材料句)回望历史长河,烛之武一身孤胆入敌营,三寸巧舌退强敌,随机应变,凭借出色口才,为己留性命,为国赢和平;诸葛亮一颗忠心,两朝元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决胜千里之外,成就赫赫威名。(结论句)正因为他们内修自我,藏器于身,才无所谓环境变换,世事变迁,自有一份淡定自若的从容。

上例由果溯因,阐释“他们”不畏外事,功成名就的原因——内修自我,藏器于身。

因果分析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方法。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为什么(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此”等。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在举出事例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对论据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2:(观点句)然则隋炀帝为何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材料句)探其缘由,是他内心的自我膨胀,没有更加远大的政治追求,只是想着水殿龙舟的耀武扬威,骄奢淫逸而不自制。(分析句)假如隋炀帝能节制个人极度膨胀的私欲,历史或许会改写。(结论句)所以,节制之本在于自我控制,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上例紧紧围绕论点从反面假设,假设隋炀帝心怀大志、节制私欲,历史也许会改写。在此基础上,得出“节制之本在于自我控制,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的结论,显得“理”味十足。

假设分析法,让析例和事例正反对照,能增强作文的说服力。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如果,那么”“假如,怎能”等。

方法三:归纳论证法

从大量的现象中,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即一般性的道理,然后用结论的形式写出来,即从个别到一般。归纳论证法的主要步骤是:列举事例——找其中共同点——归纳其本质特点(结论)。

例3:(观点句)《周易》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立自主,遇强则强,坚持不懈,奋斗不息。(事例句)从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到梁启超喊出“少年强则国强”,再到我国决定坚定不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结论句)在数次革命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华夏民族终成为东方雄狮,震惊天下。

上例通过纵向列举不同时期的人在共同境遇下奋斗不息的故事,归纳总结自强的意义所在,使论据更有力量,从而深化“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论点。

归纳论证法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于合情推理。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总之、所有这些、他们、凡是、大都”等。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事实论据的分析是灵活多样的,且常常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分析效果。无论一个分析含有多少特点,或采用几种分析方法,考生都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2)同一论据,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分析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3)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还有条件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等,考生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里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论据如“薪”,重在对其分解、剖析,从而为说理服务。主体段落具备了“五三”模式,就有了议论文的雏形。选用多种方法,多维度说理,作文才会收到论证透彻、思想深刻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论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