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责任感,从日常生活做起

2020-01-25 11:19钱志亮
中华家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后果责任心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有些家长宠爱孩子、控制欲强,从小到大为孩子包揽各种琐事,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为孩子焦虑,替孩子发愁。更有甚者,孩子犯错了爱护短、逃避责任,或是替孩子承担责任。如此一来,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有爸妈在,什么事我都不用操心!”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感消失殆尽,慢慢地再也不愿对自己的行为、对任何人、任何事负责任了。

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不要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尽量去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自主选择,从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开始,逐渐延伸到对他人、对周围的环境负责。

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都是责任感的萌芽。比如要求自己吃饭、独自穿衣、自己尝试洗袜子,家长不要阻拦,应该给孩子鼓励和欣赏。此外,不要大大小小的事都替孩子做主,给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孩子享受到自主选择的自由,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当做出不恰当的选择,面对令他感到难过和挫败的后果时,必定会产生生气、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支配,做出妥协。有些情绪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领悟、消化。只有经历过,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懂得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舍得让孩子帮忙。家庭是孩子从小感受责任的最佳场所。生活中,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帮大人跑跑腿。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乐在其中,自我价值感得到增强。在一次次能够靠自己力量帮助别人的体验中,孩子会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开始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懂得关心别人,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孩子年龄小,偶尔犯错是难免的,犯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时机,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孩子犯错了,家长重点不是责备孩子,更不是一味护短,替孩子逃避责任。而是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去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和修正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家长要学会“示弱”。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孩子有“长大的感觉”。比如购物时帮妈妈拿一些东西;让孩子独立照顾一盆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如果孩子总是忘记,没有什么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坚持和责任感。

做有责任感的父母。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家庭的事务不要互相推卸责任;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要按时兑现,为自己的承诺负责;父母做错了事也有必要向孩子认错,并主动承担事情的后果。这些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从而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

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6岁是责任心产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首先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是他的责任,就应当让他承担,让他们自己找原因,从而明白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有一点耐心和吃苦精神。谁承担得起,谁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幼儿不仅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同时,要加强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

在游戏中渗透责任教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无论是象征游戏还是角色游戏,无论是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游戏中幼儿要进行交往,要相互配合,要为别人考虑,要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都能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当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编排好培养责任心的角色游戏、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加,并提供解释和指导,则效果会更好。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很多环节,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幼儿园任何日常活动都可以成為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渠道。

为孩子制定行为的规矩。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规矩联系在一起。给孩子制定规矩,让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样做,否则将会产生哪些后果、受到哪些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孩子才会真正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做出了责任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获得积极反馈从而帮助其责任行为逐渐巩固。奖励可以使儿童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首先,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进行沟通。教师针对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时向家长汇报,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向老师汇报和咨询。这样家长和教师才会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协同制订培养方案。针对幼儿的特点及其家庭情况制订出一套符合该幼儿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对幼儿进行培养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幼儿的责任心也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最后,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应保持一致。不能有互相矛盾的事发生。如果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

钱志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导师。

摄影/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 杨丽莎

儿童家庭德育培育指南“好品行”之“责任”

3-4岁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成人

4-5岁

★知道自己在家里的角色和任务,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坚持完成

5-6岁

★愿意主动承担在幼儿园里的任务,并能坚持做完,不半途而废

★努力完成老师、父母长辈交给的任务,并能坚持做完,不半途而废

(摘自全国妇联编写的《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3-6岁)》,中国妇女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猜你喜欢
后果责任心责任感
责任品格培养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众荣的后果8则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责任感等2则
贪小便宜的后果
省钱的后果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