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心理课堂 孕育心灵底色

2020-01-25 16:21宋燕云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彩体验

宋燕云

【摘要】精心磨课对于教师去反观自己的课堂,进而诊断自己的课堂,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在校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活动课展示中,对课堂进行磨砺,孕育了学生积极的心灵底色,精彩生成,让人难忘。

【关键词】磨砺课堂;精彩;体验

我参加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执教傅宏主编的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活动课“换位思考”。这堂活动课我倾注了无数心血,从展示前的无所适从,到展示后的收获满满,让我深知,磨课是真正能提高教师课堂掌控力的。

一次磨课:磨透教材——理清辅导思路

第一次的试教,我完全是按照教材思路进行的:暖心坊——育心场——成长苑——互动角设计、教学。课堂上,无论我怎么启发,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不少孩子都不愿意交流,我只能按照教材内容,匆匆上完。第一次试教,无疑失败了,心理活动课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课后教研组老师让我首先熟悉心理健康教材,理清辅导思路。辅导思路是整个辅导进程的“作战地图”,辅导老师要对辅导思路了然于心。痛定思痛,我结合教材,不断思索,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并抓住主题“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理清了辅导思路。

片段一:热身阶段,导入激趣

教材“育心场”活动一观看心理图片“老妇和少女”,我把这个环节作为心理活动的热身导入阶段,此外我又增加了另两幅与主题有关的充满趣味性的心理图片。新奇而富有趣味的心理图片呈现,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1.老师觉得同学们特别聪明,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神奇的图片,想看吗?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片。

①你关注的是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呢?关注点不同,那你眼中的图片将完全不相同。

②接着请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瞧,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青蛙王子变成了白马王子。多媒体演示青蛙变成骏马的图示。)

③最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心理学上相当经典的一幅图“老妇和少女”。

换个角度、倒过来看,老妪变成了妙龄少女,演示过程。

2.教师小结。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你会发现事物的各不相同。在与人相处时,如果大家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种思路,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好!

片段二:体验活动,故事明理

教材“暖心坊”故事很普通,学生听后反响不大。我重新选择了一个富有科幻色彩的故事《一个被施了魔法的男孩》。(故事简介:正在上学的男孩很羡慕白领工作的姐姐,有一天魔法降临,男孩与姐姐互换,男孩只干了一天姐姐的工作,就觉得受不了,太辛苦了!)

1.教师讲述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原先的想法是怎样的?魔法降临后他又会怎么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孩的想法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男孩与姐姐交换位置,切身体会到了姐姐工作的辛苦。)

2.学生想象男孩会怎么做:第二天,魔法消失了,男孩……

3.故事听完了,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什么是换位思考呢?(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理解他人、宽容待人。)

整个活动辅导思路围绕心理活动课堂“换位思考”这个辅导主题进行,设计前后连贯,环节过渡自然,活动脉络清晰:1分享图片,导入换位思想;2故事感悟,了解换位思考;3观看短剧,学会换位思考;4走进生活,践行换位思考。

二次磨课:磨适学生——关注学生需求

第二次试教,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心理辅导思路了解清晰,整个辅导活动完成较为顺畅。但最能体现这堂心理健康活动课成功、出彩的环节“走进生活,践行换位思考”感觉学生有些冷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谈自己的体验。研讨后我们觉得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些情景体验,这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我校常年开展“心理日记循环写”活动,翻阅学生资料,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心理日记中反映了与家长、与同伴的一些小摩擦和小矛盾,五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小大人”状态,有了自己的思想,自我意识逐渐强烈。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

1.情境体验:学生换位思考,解决矛盾

①心理日记一:我和郑云是同桌,又是好朋友。今天上美术课,我正在认真地画《未来世界》,这幅画是我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艺术节评奖的。忽然,郑云碰了一下我的胳膊,水彩笔一下子涂到了空白处,这幅画脏了,这可是我好几天的心血,眼看着马上要大功告成了,我很生气。(学生:李芳考虑到隐私,心理日记中的姓名都是化名)

李芳的思考:站在郑云的立场看问题,郑云她也是不小心弄坏了我的画,她心里肯定很难受,我不能再责怪她了。

郑云的思考:李芳这幅画花费了她很多心血,我怎么老是改不掉大大咧咧的毛病,这次我真对不起她,我要跟她道歉,想办法弥补她。

她俩学会体贴别人后,郑云主动找李芳道歉,李芳原谅了她,郑云请来美术老师帮忙,脏的一角变成了《未来世界》中的一艘飞船,画面感更丰满了,两人的友谊也更深厚了。

师:换种想法,收获友谊,多么美好的体验。

②心理日记二:自从上了六年级,我觉得我妈越来越烦,老是限制我的双休日时间,让我做一大堆她网上买的各类语数英提高题,想让我考外国语学校教改班。我与同学打电话,她要管;我要出去散散步,她也不准,让我多做题……我好累啊,感觉自己像个做习题的机器!(学生 王雨思)

运用换位思考,王雨思站在妈妈的立场:妈妈让我不断做题,是希望我能考上好学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也是一片苦心,為我好。我也要经常与妈妈沟通,理解、信任妈妈。

教师与王雨思母亲电话联系,告诉她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逼得太紧,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

生活中王雨思母女后续互动:王雨思与母亲主动交流、沟通,了解母亲对她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妈妈也了解了王雨思的烦恼,母女俩互相制定了双休日学习、活动和休息时间,母女俩捧着学习计划表会心一笑,关系和好如初。(通过这个案例的体验,学生们都默默思考着平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触动较大。)

师:只有善于换位思考,你才能走进别人的心灵。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尊重、体谅、理解、宽容等。

2.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开自己的心结

①回忆你和同伴、亲人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让你感到委屈的事。(同桌交流)

②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心结。

(找到埋下你心结的当事人,去化解心结,可以拥抱一下,拍一下肩膀等。)

3.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尊重、宽容、体贴别人,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教师补充板书,画上心形)。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细节——换位思考。

这个环节通过生活中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心理日记循环写”活动,让学生自己当一当“知心姐姐”,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帮助同學解决问题。学生有了真实体验,在互动交流中产生了共情。许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说起与同学、家长曾经的不愉快。学生们用这堂课学会的“体谅、理解、宽容”理性思考问题,并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课堂中与同学动情拥抱,还有很多学生回家后都与父母说了“对不起”。这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孕育了学生的心灵底色,动人的精彩不断呈现。

三次磨课:磨炫亮点——体验触动心灵

再次试教后,教研组老师都觉得我这堂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思路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走进生活,践行换位思考”环节触动了学生心理体验,课堂氛围感人、灵动。他们—致认为,“换位思考”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样上,已经达成辅导目标了。静下心来,我看着书案上这份修改了—遍又—遍的活动设计,总觉得结束阶段少了—些“余味绕梁”,—堂精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要让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课堂的结束部分,我对“换位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再延伸——第三次试教。

结束阶段:观看视频《刘伟——断臂琴缘》

①教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矛盾,还会碰上一些挫折、苦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刘伟,用他的“断臂琴缘”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请看视频)

②教师在视频音乐声中深情叙述(刘伟,10岁时的一次意外让他永远地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被这次灾难打倒。他19岁开始学习用脚弹钢琴,当袖管两空的刘伟走上“中国达人秀”舞台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弹钢琴,但所有人又都不知道他要怎么弹钢琴。当他的十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跳跃时,《秋日私语》动人的旋律在全场响起,看着这一幕,现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③刘伟,遭遇到这样的痛苦、苦难,他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眼含热泪,各个感动无比)

④教师总结:遭遇苦难,刘伟不悲观,不绝望,而是迎难而上,把苦难当成人生中的一种历练、—种财富,化逆境为顺境,淡定豁达,因此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我们的生活、人生就需要这种换位思考。

在进行试教后,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活动课的结束阶段,这个活动环节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增进了团体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正能量,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孕育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灵底色,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对照、自我反省,升华了他们的心理情感体验。

骨干教师展示课如期举行,课堂经过不断地精心打磨,我对教学内容、生情了然于心。活动中,辅导环节流畅,学生的感悟、共鸣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这节心理健康活动“换位思考”经过多次磨砺,上得很精彩,很成功。磨课,对于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真的很重要。教师只有反复磨课,不断反复试上,斟酌思考最佳教学方案,才能呈上打动人心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猜你喜欢
精彩体验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