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玩小医院

2020-01-25 16:21潘嘉雯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解决策略

潘嘉雯

【摘要】“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以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本文基于对本班幼儿角色区开展“小医院”游戏主题的日常观察,不断追随幼儿的游戏过程,通过有效的指导,丰富角色区的环境创设,发展幼儿游戏情节,解决游戏问题,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关键词】环境创设;观察指导;解决策略;提高游戏水平

一、医院游戏的来源:从兴趣出发,追随幼儿游戏需求

“小医院”主题游戏是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而设置的。在一次晨间点名活动中,很多孩子都因为生病而请假,所以缺勤较多。有的小朋友感冒,有的咳嗽,有的要去医院复查眼睛。孩子们纷纷讲述了自己的生病经历,回忆自己去医院看病的体验。轩轩说:“老师,我们可以在角色区玩一个医院的游戏吗?这样我们就可以看病了。”经过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们追随幼儿的游戏需求,决定在角色区开设“小医院”的角色游戏。

二、医院游戏开展准备:创设游戏环境,收集游戏材料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1.游戏材料的收集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的思考:我们想要开展小医院的游戏,可是角色区里没有材料,大家都想一想,开展小医院游戏,需要哪些材料呢?于是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商量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并且请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讲述,老师再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汇总,通过家园合作,号召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很快班级材料库就建立了起来:听诊器、医生、护士服、针筒、手术刀、药片、口罩、温度计等……

2.初玩小医院,感知游戏材料

大量的废旧材料、游戏工具、模型等支持了幼儿游戏的开展,孩子们愉快地与材料进行了互动,但很快新问题产生了。

“老师,他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在桌上,堆得乱七八糟。”“老师,他们两个都想当医生怎么办?”游戏后,小朋友们纷纷来告状,反映他们在小医院游戏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纠纷。

3.游戏玩法及材料使用的规则制定

问题产生后,大家分析原因:(1)每个人都想当医生,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游戏前的商讨。(2)材料堆得乱七八糟,对于要使用什么材料以及如何使用不明确。(3)游戏结束后,地上、桌上到处都是材料,整理意识较差。

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再次组织幼儿讨论怎么玩,才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轩轩说:“那我们还是来制定一下游戏的规则吧。”

于是,孩子们再次以小组形式为小医院角色游戏制定游戏规则,教师从游戏的玩法和材料的使用规则方面去引发幼儿的思考,游戏规则很快就出炉了。首先要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其次要分类摆放材料,需要使用再拿出。对游戏材料不争不抢,友好合作。最后,游戏结束要收拾整理干净才能离开。

医院游戏的实施途径:幼儿自发为主,教师观察指导、解决问题。

三、医院游戏的实施途径:幼儿自发为主,教师观察指导、解决问题

在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指导呢?作为幼师,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游戏行为中观察到他们的真正需求,引导他们在自由、自主、自发的活动中,有序地进行学习并且及时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自由的、自发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了几种游戏行为:有的孩子穿上护士服坐在窗口给病人挂号、有的孩子穿上医生服给病人把脉、有的孩子拿出材料框里的听诊器给病人检查心跳,还有的闲散的幼儿拿出挂水工具在戳针、挂水……

通过游戏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在第一阶段游戏中呈现出的是自由的、自发的游戏。但游戏过程中出现角色分工不具体,看病流程模糊,孩子游戏时角色之间互动交往少等情况,这样的游戏方式阻碍了游戏的有效发展,其原因则是孩子们对医生看病流程不熟和对游戏规则的意识模糊。

第一阶段解决策略:

1.分享交流,采用问题追踪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

通过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呈现幼儿的游戏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引发其他幼儿的思考:从游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玩?怎么解决?

解决:①角色的分工,有哪些角色(男医生、女医生、护士、病人、家属)?②这些角色分别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医生动手术、看牙齿、帮助孕妇生宝宝等,护士照顾病人、打针、挂水等,家属照顾病人)?

2.集体教学活动:医生本领大

通过这节集体活动,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医生工作的经验积累,了解看病的大致流程(挂号-填写病历本-就诊-收费-放配药、取药等),并且通过表征的形式将看病流程绘画出来,作为游戏的支持性环境。

3.情境再现,丰富幼儿游戏语言、肢体动作

针对幼儿游戏时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互动、对话较少、幼儿不熟悉医院里可以进行的对话幼儿等问题,我们则通过情景再现,幼儿演一演、再通过讨论,觉得可以加入哪些对话,从而丰富孩子的游戏语言和肢体动作。

例如,医生说:您请坐,哪里不舒服?病人说:我肚子疼,而且不想吃饭,头疼,浑身没劲儿。护士说:打针—点儿都不疼,就像蚊子叮了一下,看,打好了,你真勇敢!

4.制订计划,引导幼儿讨论制订游戏计划,并分享交流

对于幼儿不明确游戏玩法、无计划性等问题,我们让幼儿制订游戏计划,让幼儿通过商讨和交流计划游戏内容。

第二阶段:自主的、有目的的游戏。

在第一阶段游戏完成的基础上,孩子们再次进行了自主游戏,悦悦游戏前能够组织其他幼儿进行医院角色分工,乐乐扮演的医生能够询问病人的身体情况。小雅能够做好挂号工作,在病历本上做好绘画记录。另外,做手术缺乏病床,他们想到用椅子拼搭代替小床;付款时能用雪花片代替钱币;护士给病人打针后会提醒一些注意事项等。出现了牙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出现牙疼、生宝宝、感冒咳嗽等游戏。

我们发现孩子在第二阶段游戏中呈现出的水平是自主的、有目的的游戏,主要体现有:(1)角色意识和职责意识清晰;(2)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具情境性;(3)使用替代物增加游戏情节。

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随着幼儿游戏推进,游戏的材料和情境跟随不上孩子的游戏发展所需;(2)孩子游戏水平存在差异,教师个别化指导需要跟进。

第二阶段解决策略:

1.集体交流、满足所需

第二阶段游戏,发现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游戏目的,能够进行不同科室的游戏,但是幼儿反复尝试这些游戏,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为了提升孩子的游戏经验,我们设计了“医院科室调查表”,帮助孩子了解到不同科室医生的主要工作,萌发对医生这种职业的热爱。并且充分利用调查表,以集体交流的形式对调查表进行讲述,让幼儿了解更多科室的游戏。

2.家园配合,丰富游戏材料,发展游戏水平

确定了不同的科室游戏后,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材料缺乏,无法满足游戏的开展。于是我们再次发动家长进行了二次材料的收集,如医生的手术服、手术工具、拐杖、纱布等。

3.个别指导

对于医院的角色游戏,个别幼儿在同伴共同游戏时总处于被分配或者闲散、随意摆弄玩具的状态,需要教师进行介入指导,帮助其明确游戏玩法,丰富其游戏认知。

四、医院游戏的再创造: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有效利用评价,提升游戏水平

1.为游戏开展积累相应经验

幼儿的游戏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我们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开始出现反复、单一化。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通过图片、视频的分享让幼儿去发现了解更多的医院游戏情节,例如骨折、针灸、拔火罐等。并且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助教,利用家长的资源,让幼儿能够面对面地与其交流,探寻相应问题,如“骨折了怎么办?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进行治疗?”“为什么拔火罐能够舒缓疲劳?”等等。幼儿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收集材料,进行更丰富的游戏行为。

一段时间后,幼儿出现了以下情形:慧慧拿餐巾纸代替纱布和石膏帮助骨折的病人进行治疗;玲玲从建构区找来薯片筒作为火罐,放置在幼儿背上,并帮助其推拿。幼儿认知上的提高丰富了游戏内容,幼儿游戏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2.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们要组织幼儿进行评价。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了哪些事,或者说说在游戏中与同伴的合作情况,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的。区域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可以说说同伴的游戏行为并对其作出评价。幼儿的自评、同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不仅能促使幼儿相互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经验,也能起到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作用。

医院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個缩影,游戏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既离不开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具体体验和深入了解,也离不开教师对幼儿活动的细致观察和有效支持。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解读幼儿的真实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创造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观察儿童行为,发展游戏情节,诊断问题的核心,并跟踪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推动孩子游戏的发展,让孩子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让孩子自主快乐的游戏吧。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解决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