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活动中的融合

2020-01-25 16:21屈月娟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活动融合

屈月娟

【摘要】在乡村自然资源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尝试探究通过泥塑创作对水乡记忆的呈现,充分发掘乡村自然资源与幼儿活动的融合,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良好的品质,同时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乡村自然资源;幼儿活动;融合;水乡记忆

一、活动由来

我园成功立项了苏州市“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周庄文化资源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年级组分工合作,从资料的收集到课题的实施,积极思考,认真落实,并且融于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别确立了三个子课题研究。小班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周庄日常方言、民谣在幼儿活动中的传承;中班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周庄的传统节日文化、工艺文化在幼儿活动中的渗透;大班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周庄乡村自然资源、建构资源在幼儿活动中的融合。各年级组结合课题研究,精神设计符合幼儿实际的活动。

大班组课题研究的是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周庄乡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活动中的融合。周庄作为第一水乡,各种美食、建筑、民俗等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活动中,教师通过挖掘乡村中的自然资源,与幼儿活动整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征,引导幼儿交流对自己家乡的一些记忆,通过交流,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并学习用泥巴进行创作,把对水乡的记忆进行呈现,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热爱家乡之情。

二、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社会适应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幼儿能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建议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指南》中还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关键是我们要给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通过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建议和孩子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等美的事物,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和创造培养目标中,要求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三、设计思路

在活动的前期,幼儿对陶泥有初步的认识,并会用盘泥条方式进行创作。本次活动中,一是通过请幼儿欣赏水乡的相关图片,以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说说所看到的图片的内容,引出我们的家乡——周庄,是举世闻名的水乡,有着丰富的物产,有好吃的万三蹄、白丝鱼、万三糕、阿婆菜,有历史悠久的明清建筑张厅、沈厅,有传统民间工艺十二作坊竹编坊、织布坊、豆腐坊、绣坊等,有休闲好去处三毛茶楼、星巴克咖啡、猫的天空之城,有收藏着各种物品的博物馆。在传统节日里,有民俗表演和特色街展示:有糖画、捏面人、剪纸艺人展示等,有腊肉、粽子、海棠糕等传统美食,还有工艺品等展示出售。二是教师呈现心中水乡的记忆,展示作品。教师向孩子们交流分享周庄闻名全世界的双桥,以及水乡的房子,粉墙黛瓦。同时,教师把关于水乡的记忆,通过陶泥呈现出来,介绍有名的双桥和建筑。请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家乡的记忆,分组和同伴交流,请几位幼儿代表分享交流。幼儿学习陶泥制作的一些技能:团、揉、捏、切、搓、压、卷、盘、粘等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三是幼儿体验陶泥制作。幼儿分组操作,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陶泥创作,呈现自己心中印象深刻的水乡记忆,并和小伙伴分享、介绍自己的作品。四是拓展延伸,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陶瓷的作品给幼儿欣赏,原来泥塑作品可以变得更加美丽,通过风干、上釉、高温烧制,泥塑可以变成陶瓷,了解初步的陶瓷制作工艺,激发幼儿后期进一步探索。教师出示其他的古镇名胜和相关图片,介绍不—样的水乡,幼儿对其他水乡有进一步的了解,给幼儿提供深度学习的平台。

四、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玩一玩泥巴,并用泥巴进行创意制作;(2)通过陶泥制作来表达对水乡的记忆,体验制作的快乐,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活动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2)根据幼儿人数,备好泥巴、泥浆、制作工具、托盘、纸盘、毛笔、颜料盘、湿抹布、蓝印花布、桌子、椅子、陶瓷样品(实物)等。

六、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师生问候。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幼:欣赏图片。

师:谁愿意来说,你看到了图片上是什么?

幼:交流发言、分享:美食、建筑、民间工艺、石桥等。

【设计意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兒对直观的图片更容易理解,教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水乡的图片,通过谈话导入,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也能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加深度、全面的了解。

2.呈现新授,实物展示,学习制作方法

师:出示图片,介绍教师心中印象深刻的水乡的记忆。

幼:看图片并说说图片内容是什么。

师:请幼儿说说自己心中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幼:分组交流。

师:请幼儿代表交流发言。

师:出示泥塑作品,呈现教师心中水乡的记忆。

幼:欣赏作品,交流所看到的作品。

师:请幼儿说说作品的制作方法。

幼:猜测制作的方法。

师:视频演示制作过程,实物展示。

幼:观看视频,观摩实物制作过程,认识制作所需的工具,学习基本的一些制作方法,如揉、团、捏、切、盘、卷、压、搓、粘等方法。

师:请幼儿整理归纳陶泥制作基本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幼:小组分组讨论,幼儿代表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心中水乡的记忆,请幼儿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对家乡印象深刻的记忆。教师呈现泥塑,请幼儿猜测制作的方法,通过观摩制作的视频,分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整理归纳制作的方法以及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自主学习,有利于幼儿掌握基本的方法,为后期亲身体验做好铺垫。

3.幼儿操作,体验创作,分享交流作品

師: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幼:交流发言。

幼:幼儿分组活动,体验制作记忆中的水乡。

师:巡视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幼儿。

幼:小组分享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请幼儿介绍各自的作品。

幼:个别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前介绍方法,以及强调制作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呈现心中的水乡记忆,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幼儿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作品完成后,请幼儿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展示,最后教师再请幼儿介绍作品,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4.小结活动,拓展延伸,激发后续探索

幼:家乡的介绍、心中水乡的记忆、泥塑的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师:呈现作品的变身——陶艺作品。

幼:猜测制作的方法。

师:呈现陶艺的制作方法。

幼:了解制作工艺。

师:通过对大家的作品呈现,老师发现原来大家对我们的家乡真的很了解。那你们还知道其他的水乡吗?或者去过其他水乡古镇吗?它们是怎样的呢?

幼:个别交流。

师:出示其他水乡的影像资料,如同里镇、千灯镇、锦溪镇、乌镇、西塘镇等。

幼:欣赏并说说看到的内容。

师:让我们课后再去探索吧。

幼:好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小结,幼儿能对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印象,更好地内化。教师再出示陶瓷作品,通过幼儿猜测,了解陶瓷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后期进一步探索。谈话引导幼儿说说其他水乡,并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了解同类水乡的情况,了解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为今后继续对水乡的探索做好了准备,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

七、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为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分解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幼儿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其实,乡村自然资源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可以与幼儿活动融合,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丰富幼儿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活动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