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2020-01-25 06:41冯慧敏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马寅初论据论点

冯慧敏

文题呈现

理解,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闪光、心灵的沟通、时间的见证。

请以“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②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中心明确、突出”是好文章的必备条件。中心是作者思想、意图、情感的集中点,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灵魂、统帅。放到议论文中,指的就是中心论点,它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心明确、突出”不仅表现在论点提炼的鲜明、深刻和新颖上,更表现在论证过程和整体效果上。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写前——中心明确意在胸。清人刘熙载曾在《艺概·文概》中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脚忙乱。”要想写出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就必须对自己提炼出来的论点不断加深认识。这样,不仅会使选材、说理方向明确,而且有利于形成对文章整体的统摄感。

2.写时——一根红线贯始终。论点作为文章宗旨,列举论据时必须向它靠拢,不能转换论题、旁逸斜出、节外生枝。要用好、用足关键性的词句,分析材料时,应照应中心,深入浅出,证明论点。

3.写后——文章不厌百回改。初稿完成后,不妨多检查几遍,看看论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文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否则,就要再进行修改,直至改好为止。

病文展示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理解,就是互为融入,理顺心绪,化解心结。世界需要理解,理解万岁!(开头的重心偏离“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主题。)

理解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受伤的心灵,扬起生命的风帆。真诚的理解能躯散朋友、同事、亲人间不融洽的迷雾。理解是友谊的结晶,是雨后的彩虹,它能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有滋有味。受挫、失败、落难时,人会更加渴望理解与信任,短短的一句问候,轻轻的一次握手,会意的一个微笑,都足以打动人心,让人感动。(此段论述的是理解的重要性,与题目无关,论点转移。)

理解过程在于心灵的交换。(中心不明,虽然谈的是“理解过程”,但没有凸显“慢慢”这个关键词)人与人之间沟通,彼此心心相印、相识相知、相互了解,(语序不当,应是“相互了解、相识相知、心心相印”)需要时间的融化。对此,我有着切身体会。爸爸很关心我,但我总是不理解他。八年级时,爸爸在刚开学时给了我一些学习建议,但我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固执地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结果成绩不断下滑,这时我才理解当时爸爸语重心长的深意。(例证中,“我”与“爸爸”的心灵交换似乎太快,无法凸显“慢”的特点。)

理解是要用心去聆听的,要设身处地、全面客观地考虑。绿叶要理解根,白云要理解蓝天,鱼儿要理解大海,花儿要理解大地,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理解的更高一层是宽容,可以说,是理解产生了宽容。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对方所想,才能化解误会,皆大欢喜。(此段论述了理解的办法,犯中途出轨、论点转移之毛病。)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1957年起就大声提出计划生育的口号,(“提出”感情色彩不浓,可改用“疾呼”)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本人甚至受到批判。直到二十多年后,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稳定发展,计划生育才被定为基本国策。(列举马寅初的例子不能论证“理解是要用心去聆听的”,观点旁逸斜出,若变成“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的观点,则可保留马寅初这一事实论据。)

理解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冷静、包容,兼收并蓄,为“理解万岁”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结尾不够自然,且谈的是理解的艰难,中心不明。)

升格指导

这篇议论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层次清晰,例证充分,但中心不明,具体表现在:(1)喧宾夺主,重心偏移。此次命题作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但开头没有分清主次,论述的重心发生了变化,立意散乱、重心偏移。(2)中途出轨,论点转移。譬如第二段对理解重要性的论述、第四段对如何理解的论述等都转移了论题。(3)材料观点,油水不融。文中有些论据与论点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无法使人信服。

升格佳作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苏冯睿

理解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理解的前提是心灵的真诚沟通。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心灵的真诚沟通不仅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且还要历经时间的磨练。理解的过程,是交换思想、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开篇直接切题,在引用俗语后用两个判断句亮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且这个中心贯串全文始终。)

理解过程慢在交换思想。(这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相识相知需要时间的融化。(对分论点作简要分析)我对爸爸的理解就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爸爸其实是个很温和的人,可他总为了一点小事批评我,房间里的书桌上一团乱,吃完晚饭后没有向大家说:“你们慢慢吃”……每每发现这些芝麻大的小事,爸爸就会瞪起眼睛严厉地训斥我。刚开始我很不服气,坚决不肯搭理爸爸的话。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小声嘀咕道:“为什么总是说我啊?”爸爸愣了一下,没说话。那天晚上,爸爸温和地对我说:“那是因为我们都希望你成为更优秀的人。”我感觉我的心轻轻地颤动了一下,我慢慢地理解了爸爸。(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论据,与分论点水乳相融,有助于彰显中心论点。)

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这是全文的第二个分论点,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两个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使中心论点更加明确)寻找共识、搁置分歧意味着双方都要以積极的态度抛弃部分各自期望的观念和利益,这是思想、利益的碰撞、博弈、平衡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合。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经过认真调查,从1957年起就疾呼要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本人还受到了批判。直到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才被定为基本国策,这时距马寅初先生提出建议已过去二十多年,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稳定发展。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换来了这个迟到了二十多年的理解。(用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

在印象画派大师梵高的世界里,没有欢乐,只有悲伤。他将一生都献给了画画,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画的艺术价值,他们把这些画当做废纸。在梵高住过的地下室有四十多幅画作被折成纸弹弓,梵高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在他死去多年后,他的作品开始慢慢被人们所接受,画作动辄就被拍出数千万美元的高价。(从另一角度运用例证法,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经过时间考验的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显可贵。愿真诚沟通、交换思想、求同存异架构的理解之桥在人们的心中似彩虹般夺目,渲染出一幕和谐快乐的人生天空!(文末一段照应开头,使中心更加明确。)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根据“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提炼出三个分论点,围绕分论点进行举例论证。

全文结构紧凑,论证有力,语言精练优美,较之前进步很大。

猜你喜欢
马寅初论据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马寅初三骂蒋介石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马寅初“口无遮拦”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无私无畏马寅初
马寅初的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