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的观察与研究

2020-01-27 06:01董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交往性格

董芳

摘要:同伴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有意义重大,成人无法取代同伴关系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幼儿的性格及以后的社会适应,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目前不少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研究;性格;交往

一、幼儿同伴关系的特点与同伴交往的现状

幼儿的同伴关系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学者认为2-4岁的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正处于混沌期,此时同伴关系的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是幼儿同伴关系培养的最佳时期。4-5岁是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分化期,这一时期同伴关系的演化最丰富、最复杂。5-6岁是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期。该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同伴之间的喜好和拒绝的标准。但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目前幼儿同伴交往都普遍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

(一)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一些幼儿不会和同伴沟通、不知道怎么沟通,在交往过程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据观察这些幼儿的主要性格是脾气暴躁、任性、好动。其他幼儿特别不喜欢和这样的幼儿交往,因为他们常常会欺负其他幼儿。这样的不良同伴关系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一些生性好动、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的幼儿。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跟人去抢而不是和别人一起玩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动手打人。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该幼儿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与人沟通,只会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很冲动。久而久之,也没有幼儿愿意和他玩,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不愿意与人交流

幼儿不愿意开口说话,不愿意与人交往是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的事。他们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其它小朋友玩,不愿意或者说是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做什么都是被动的。这样不合群、孤僻的性格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三)不愿意与人分享

这类幼儿不受小朋友的喜欢,他们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喜爱的东西。此类现象大多发生在低龄幼儿身上。在身边会经常看到有个别幼儿抱着自己的玩具藏起来或者拿在手里不放,担心被别人抢走,还有的幼儿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自己一个人霸占着玩,不给别的幼儿玩的机会。

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因为自我为中心从而体现出自私的行为,做事只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他人,自己想玩的东西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的行为直接阻碍了他的同伴发展,从而形成不良的同伴关系。

二、不良同伴关系产生的原因

造成这些不良同伴关系的原因有很多:儿童自身的发展、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一)幼儿自身因素

首先,性格外向的的幼儿,他们希望与同伴交往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因此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从而容易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反之,那些内向的幼儿由于不敢、不愿开口说话与人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而不受同伴欢迎甚至遭到同伴忽视,长此以往,同伴关系得不到发展,而形成不良的同伴关系。

(二)家庭因素

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社会化的初始阶段,也是性格养成的时期。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眼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基本都是由爷爷姥爷两家老人带的,那么就会存在溺爱、护短这两个问题。过度溺爱容易造成幼儿不良的性格,而护短会造成其他孩子很难跟这些幼儿和谐相处,那么他们的同伴关系就得不到发展。

(三)幼儿园因素

首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同伴关系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师,教师的言语、态度在幼儿眼里是权威的。经常受到教师否定评价和批评的幼儿也会受到其他幼儿否定和批评的对象,极易导致幼儿在同伴中不受欢迎,因此其同伴关系受到影响。而被教师所喜欢的、常受到鼓励表扬的幼儿更多地被同伴所接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其次,“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策略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则可能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导致幼儿难以适应社会和集体。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

(一)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增加交往机会

首先幼儿同伴的交往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秩序。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到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晨间活动、进餐、午睡等环节,努力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在进餐前,让幼儿帮忙分发筷子,促进同伴之间的友谊。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通过互动学会交往,并提高交往能力和意识。

(二)家长、老师共同引导交往

父母、老师是幼儿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使幼儿能学会分享、合作、同情、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并发展积极的社会性情感。首先师幼互动可以通过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观察、引导幼儿,鼓励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能。比如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礼貌用语,如 “你好,我叫XX”、“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有空来我家玩”等;抱歉语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除此以外还应让他们学会一些交往的态度、表情、动作等。

总之,对于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有保护和发展的功能,是幼儿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的一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2]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p173.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交往性格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