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同源词现象

2020-01-27 06:01王玲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摘要:“反形字”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的特殊现象,一般由某一字体的反形构成,“反形字”与“原字”在形体和意义上有很大联系,根据古音调查,二者在声韵方面也有探讨的价值。本文从《说文》的34组反形字入手,尝试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同源词问题。

关键词: 说文解字;反形字;同源词

一、引言

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到:“按照《说文》的解释,有不少字是反写某一个字而成的,包括左右反写和上下倒写”[1]158-160。在34组反形字中,形体上下相反的有9组,如:丄/丅、予/幻、杳/杲 、首/   、亯/ 、之/币 等。左右相反的有25组,如:正/乏 、可/叵、后/司 、丿/乀、孑/孓 、丮/  、彳/亍、邑/ 等。对于这种特殊的造字法,已有学者进行研究,但并不多见。如王砚文探究了反形字的字义关系[2],张海明在《反形字浅论》中提到了造字原因[3],基本上只涉及到反形字的出现方式、字义关系、成因等問题,对于同源词现象未给予关注。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的字,叫做同源字,也叫同源词”[4]3。判定同源词的依据一般有两条:一是语音,二是语义。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关。王力先生在《同源字论》中有相关论述:“同源词的判定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从韵部看,叠韵最为常见,其次是对转。从声纽看,双声最多,其次是旁纽”[5]17-20。本文以王力先生《同源字典.同源字论》中所确立的上古音系统作为判定同源词的标准,发现34组反形字中,由于音阙等原因,只有19组可以勉强看做同源词。

由于反形字音义关系的特殊性,19组同源词又可分为音近义近和音近义反两大类。

一、反形字涉及的同源词

(一)音近义近

1.印与

“印”,《说文·印部》:“ ,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卩。”而“印”的甲骨文: ,像一只手在按压一个人。黄侃《说文笺识》:“印同按。”[1]61 “ ”,《说文·印部》:“ ,按也。从反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 )按也。按当作按印也。”[2]1723印与 都有按压义。“印”:影纽,真韵。“ ”,影纽,质韵。二者同为影纽,韵部真质对转,语音相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2.丮与

“丮”,《说文·丮部》:“ ,持也。象手有所据也。”  “ ”,《说文·丮部》:“ ,拖持也,从反丮。”《段注》:“ 亦持也,从反丮。此亦谓左右手之别。”[3]453丮与 都表示持拿义。“丮”:见纽,铎韵。“ ”:见纽,屋韵。同为见纽,韵部屋铎旁转,语音相近,二者同源。

3.彳与亍

“彳”,《说文·彳部》:“ ,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亍”,《说文·彳部》:“ ,步止也,从反彳。”彳亍为双声连绵词,释义为:走走停停貌。”彳与亍作为部件可以组合为“行”。《说文》:“行,人之步趋也。”所以二者都有慢行义。“彳”:透母,铎部。“亍”:透母,屋部。同为透纽,韵部屋铎旁转,语音相近,二者同源。

4.亅与

“亅”,《说文·亅部》:“ ,鉤逆者謂之亅。”“ ”,《说文·亅部》:“ ,鉤識也,从反亅。”二者都表示钩义,义相近。“亅”:群母,月韵。“ ”:见母,月韵。一为群母,一为见母,古声同为牙音,见群为旁纽关系,月部叠韵。语音相近,二者同源。

5.邑与

“邑”,《说文·邑部》:“ ,国也。”“邑”除了表示国都,还可表示城邑、封地。“ ”,《说文·邑部》:“ ,从反邑。” 《康熙字典·字汇补》:“怨阮切,与苑同。”[4]3751《郑樵·通志略》“反邑为苑。”“苑”指帝王、贵族的园林、院子。二者都有城院义,可以看做一组近义词。“邑”:影纽,缉部。“ ”:影纽,元部。二者同纽,韵部缉元旁对转,语音相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6. 夂与

“夂”,《说文·夂部》:“ ,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推致之者。”“ ”,《说文·夂部》:“ ,跨步也,从反夂。”《段注》:“跨步也。跨当作夸,夸步谓大张其两服也。”[1]946黄侃《说文笺识》:“夂同氐、致。 同过、跨、跬、越。”[2]30所以,“夂”与“ ”都有进致义。“夂”:端母,歌韵。“ ”:溪母,歌韵。同为歌韵,语音相近,二者有可能同源。

7.卩与

“卩”,《说文·卩部》:“ ,瑞信也。”“ ”,《说文·卩部》:“ ,卩也。”《说文通训定声》:“从反卪,指事。合卪之半也。”[3]“卩”与“ ”都表示信符,古时符节一分为二,各执一半。“卩”:精纽,质韵。“ ”:精纽,侯韵。二者同纽,语音相近,有可能是一组同源词。

8. 与乁

“ ”,《说文· 部》:“ ,抴也,明也,象抴引之形。”解释为:横着牵引。“乁”,《说文·乁部》:“ ,流也。从反 ,读若移。”《康熙字典》:“曳至也,至地也。”[4]171“ ”与“乁”都有移动的意义,属于近义词。“ ”:余纽,月韵。“乁”:余纽,支韵。二者同纽,语音相近,有可能是一组同源词。

9. 止与

“止”,《说文·止部》:“ ,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说文·止部》:“ ,蹈也。从反止。”所以,“止”与“ ”是物体与功用的关系。“止”:舌音,端纽,之部。“ ”:舌音,透纽,月部。二者同为牙音,属于旁纽,是否为一组同源词有待语料佐证。

(二)音近义反

1.上与下

“上”,《说文·上部》:“  ,高也。”“下”,《说文·上部》:“  ,底也。”“上”和“下”不管是方位词还是动词,都构成了相反义,表示相关的概念。“上”:舌音,禅纽,阳部。“下”:舌音,匣纽,鱼部。上古声同为舌音,一为禅纽一为匣纽,韵部鱼阳对转,语音相近,二者同源。

2.孑与孓

“孑”,《说文·了部》:“ ,無右臂也,从了,乚象形。”“孓”,《说文·了部》:“ ,無左臂也,从了,丿象形。”综上,“孑”与“孓”是一对与手臂有关的反义词,表示相关的概念。“孑”:见母,月部。“孓”:见母,月部。二者双声叠韵,古音相同,是一组同源词。

3.杳与杲

“杳”,《说文·木部》:“ , 冥也,从日在木下。”《段注》:“ (杳)冥也。冥、窈也,爲日且冥。杳則全冥矣。由而行地下、而至于榑桑之下也。引伸爲凡不見之称。”[2]006“杲”,《说文·木部》:“ ,明也,从日,在木上。”所以,“杳”与“杲”是表示暗与明的一对反义词,表示相关的概念。“杳”:影母,宵部。“杲”:见母,宵部。二者叠韵,语音相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4.丂与

“丂”,《说文·丂部》:“气欲舒出。ㄅ上礙於一也。” “  ”,《说文·丂部》:“反丂也,讀若呵。”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反丂者,气舒也。”所以,丂与 构成了“气行有礙”和“气行舒畅”的相反意义,都与气息有关联。“丂”:牙音,溪纽,幽部。“ ”:牙音,晓纽,歌部。二者同为牙音,溪晓旁纽,韵部歌幽旁转,语音相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5.可与叵

“可”,《说文·可部》:“  ,肯也。”。“叵”,《说文·可部》:“ ,不可也,从反可。” “可”与“叵”构成了“可”与“不可”的相反义,表示相关的概念。“可”:溪母,歌部。“叵”:滂母,歌部。二者叠韵,语音相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6.巳与?

“巳”,《说文·巳部》:“ ,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说文·?部》:“ ,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说:‘巳,意巳实也。”王筠《句读》:”巳,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巳相反,故字形亦与巳反。”[1]1903所以,“巳”与“?”是“止”与“不止”的相反关系,表示相关的概念。“巳”:邪纽,之部。“?”:余纽,之部。二者之部叠韵,语音接近,可以看做一组同源词。

7.予与幻

“予”,《说文·予部》:“ ,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幻”,《說文·予部》:“ ,相诈惑也。从反予。”《周书》曰:“无或譸张为幻。“予”与“幻”的意义关系可以看成是“给”与“不给”的相反关系,表示相关的概念。“予”:喉音,喻纽,鱼部。“幻”:喉音,匣纽,元部。二者同为喉音,韵部元鱼旁对转,语音相近,有可能是一组同源词。

8.丿与乀

“丿”,《说文·丿部》:“ ,右戾也,象左引之形。”“乀”,《说文·丿部》: “左戾也,从反丿。” “丿”与“乀”构成了一对分别向左右倾斜的反义词,表示相关的概念。同时,“丿”:滂母,月部。“乀”:滂母,物部。二者双声,语音相近,有可能是一组同源词。

9.绝与继

“绝”,《说文·系部》:“ ,絲也。从糸从刀从卩。 ,古文絕。象不连体,绝二絲。”“继”,《说文·系部》:“ ,續也。从糸?。一曰反 爲繼。”所以,“绝”与“继”是表示动作“停止”与“继续”的反义关系,表示相关的概念。“绝”:从纽,月部。“继”:见纽,质部。二者古声一为从纽,一为见纽,韵部质月旁转,有可能是一组同源词。

10.欠与旡

“欠”,《说文·欠部》:“ ,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段注》:“(欠)张口气悟也。悟、觉也。引伸为解散之意。口部嚏下曰。悟解气也。”[1]638“旡”,《说文·旡部》:“ ,饮食气屰不得息曰,从反欠。”《段注》:“屰气各本作气屰。不得息者,咽中息不利。”[2]1655“欠”与“旡”是“气出”与“气逆”的相反义,都有呵气有关。“欠”:牙音,溪纽,谈韵。“旡”:牙音,见纽,物韵。二者同为牙音,属于旁纽,是否为一组同源词有待语料佐证。

三、结语

综上,34组反形字中勉强有19组可以看做同源词,分别是:印/ 、丮/ 、亅/ 、邑/ 、夂/ 、卩/?、 /乁、止/ 、上/下、孑/孓、杳/杲、丂/ 、可/叵、巳/?、丿/乀、绝/继、欠/旡。本文只是对19组同源词作简单描述,缺乏相关语料进行证明,诸多疏漏之处还亟待下一步解决,恳请方家通人批评指正。

注释:

[1]158-160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王砚文. 浅议《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字义关系[J].语文知识,2012(2).

[3]张明海.反形字浅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 (6).

[4]3 王力.同源字典[M].商务印书馆,1982.

[5]17-20 王力.同源字典[M].商务印书馆,1982.

[1]61 黄侃.说文笺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172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电子版.

[3]45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电子版.

[4]3751 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M].电子版.

[1]946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电子版.

[2]30 黄侃.说文字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电子版.

[4]171 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M].电子版.

[1]1903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电子版.

[1]163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电子版.

[2]165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电子版.

参考文献

[1] 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4]段玉裁.段注.电子版.

[5]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电子版.

[6] 王砚文.浅议《说文解字》中反形字的字义关系[J].语文知识,2012(2).

[7] 张明海.反形字浅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 (6).

[8]倪怀庆.略论《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J].宁夏大学学报, 2011(9).

作者简介:王玲(1994—),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学生,语言学硕士在读,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