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文艺观看电影《少年的你》

2020-01-27 07:10汪春燕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真实感校园欺凌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艺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文艺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由导演曾国祥拍摄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后引发观众热烈的讨论和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关注。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鲜明特征,人物性格饱满,具有代表性,影片中的剧情看似是几个青少年之间的事,但却能够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到真实感与该影片特有的“疼痛感”,甚至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观影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对青少年校园欺凌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校园欺凌;真实感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一切创作的源泉都根植于人民群众,文艺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中国文化自信的确立与时代文艺作品的群众性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其中,文艺创作的基础来自人民,这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人民群众不能没有生活,生活是人民群众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些学者认为,人们的文艺创作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影视作品等。他们认为文艺工作要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民的愿望,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文艺作品作为人类的精神福利,同时也属于人民,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好的影片和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能让观者产生共鸣,你甚至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精进发展,21世纪习近平文艺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其强调应该结合当下社会意识形态,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价值取向。

二、关于影片《少年的你》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分析最近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此影片是继《我不是药神》之后的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其主要意义在于,把校园欺凌这一“房间里的大象”放在了聚光灯下,从而让共多的人关注和思考以及讨论。

《少年的你》影片中的开场情节是由一场校园意外事件展开,事情发生在临近高考前。女主人公陈念是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她性格内向,成绩优秀,并且十分努力,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就是考上好大学去北京。但是高考前夕的校园意外,却改变了她和另外几个青少年的命运。在她的同学意外坠楼后她被拖进了一系列未知的故事,陈念也被其中的小人物卷入。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欺凌,面对欺凌,很多人假装没看见,只有她选择了报警。但是却又因为报警,她遭到欺凌者的疯狂报复。很多人都选择了袖手旁观。陈念被欺凌了没人管,而欺凌者死了却立马得到关注。受到伤害的人无法得到保护,法律却丝毫没有留情。在人人都说可以帮助受害者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帮得了女主人公,除了小北。影片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观者看到,受过教育不一定就品质高尚;没上过学也可以善良正直。这就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实,这种现实夹杂着太多的人性。

影片中暴露出的校园霸凌事件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面临的社会教育问题。校园霸凌问题的主体主要是来自于学校未成年的学生群体,受害青少年在校园内外遭受到来自同龄人的迫害与欺辱,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让银屏前的观众产生了广泛共鸣与思考。园欺凌事件在全国各地都有频繁发生,根据200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按地区来看,其最为频繁的地区是我国的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為的发生率甚至达到了46.23%,我国的其他地方也有,从地理分布上看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存在。

这部影片中人物性格塑造鲜明,演员将女主人公的剧情也没有像过往反映校园青春题材的电影一般,充斥着少男少女无谓的情感纠葛以及刻意营造的假想性结局。

三、《少年的你》中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一)贴近生活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中指出,现实主义要求文艺作品要具备真实性,而“细节的真实”是构成文艺真实性的前提和基础。文艺作品细节的真实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性格以及事件发展等这些细小组成单位的真实。

影片《少年的你》给我们展示了一场血淋淋的校园欺凌问题,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确实很常见,影片正式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把社会真实问题赤裸裸地展现给观者,毫不遮掩的揭露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观众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电影给观者最大的感想是青少年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面对生活的黑暗泥沼,需要有人陪伴,能拉他一把,让身处困境的青少年对这个世界不至于充满绝望,不至于放弃这个世界,影片中的小北就是陈念的阳光,可以让一个拼命挣扎看不见阳光的女主重新鼓起勇气面对这个世界,重新充满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这是影片最感人的地方,也是一种救赎,它强调然与人之间的相互陪伴,共同救赎,一起勇敢面对生活。这些复杂的情感都是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能感受的到的,隔着屏幕,之所以能触碰到心灵,是因为细节的真实性与观众的观念产生了共鸣。

列宁曾说过:“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习近平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列宁到习近平,都强调了文艺是人民的需要,应该大众化发展。

(二)传播正能量

《少年的你》中不仅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真实性,还展现了青少年家庭情况的多样性,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家庭是否完整都有一种叫作亲情的感情存在,呼吁人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爱。善的含义很广,除了是具体的行动,它还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好的影片中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就是就是一种善意。《少年的你》其主题符合当下社会现实,这是一个大众话题,甚至和每个家庭都有潜在的关系,这样的大众性,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喜闻乐见。

四、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创作下,创造更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最根本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它为我们开启了创作影视作品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可以满足观众对休闲娱乐的基本需求,还起到了教化和匡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作用,作品本身也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影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灿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伦理重要论述探析[J].桂海论丛,2019,35(05):4-8.

[2]唐海燕.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溯源及实践[J].民族艺术,2019(05):21-28.

[3]陈飞龙.论邓小平文艺以人民为本的思想[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04):4-8.

[4]范叶.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看电视剧《都挺好》[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119-120.

[5]赵思童.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大众化的当代命题与现实应对[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02):13-19.

作者简介:汪春燕(1994.02—),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全日制研究生在读,单位: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真实感校园欺凌
用新闻笔法丰富广播纪实文学的表现力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南丰蜜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