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苟”之心

2020-01-29 05:17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0年23期
关键词:第欧根尼大丰居室

王文昌

《论语·子路》篇里,孔子这样评价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何以盛赞公子荆“善居室”(善于对待生活)?因为公子荆对于物质财富有着清醒的认识,刚刚有了一点,就说“够用了”;稍微增加一点,就会说“够多了”;一旦富有,就会感叹地说“太完美了”。

真正的富足是心灵的满足。孔子在《论语》中对公子荆的“三苟”之心赞叹有加,也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物质享受是智慧的表现。许多时候不是物质不丰富,而是缺少了公子荆的“三苟”之心,任由无穷的欲望像脱缰的野马,毫无拘束,类似飞蛾扑火,非焚身不止。《墨子·亲士》有言:“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安心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天下之物总有定数,以有限对无穷,人就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觉得缺点什么,永远生活在不知足的痛苦之中。一旦这种心理成燎原之势,一旦正常的渠道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就破规矩、抄捷径、使计谋,就会突破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使用各种不正当甚至非法手段去满足自己的非分之想。

陆谷孙教授生前爱说,“极俭可,略丰也可,大丰则不敢也”。此语与孔子赞美公子荆的“三苟”之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大丰不敢”是心灵的自我要求,是一种谦躬的心态。《说苑》里讲到晋国的智襄子建了一座华美的居室,他的家臣士茁见了,不以为然:“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今土木胜人,臣懼其不安人也。”结果,不出三年“智氏亡”。

知足曰富。《韩非外传》说得好:“知足,然后富从之。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所以,《道德经》教导我们:“圣人为腹不为目。”倘若眼光向下,就会有不一样的景象:“藿食念饥夫,其食即饱矣。粗衣思冻民,其衣即温矣。”古希腊的第欧根尼提倡极简主义,他曾说“一无所需是诸神的特权,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一天,第欧根尼看到一个小孩用手捧水喝,便把水杯从背袋里拿出来扔了,说:“一个小孩在生活俭朴方面打败了我。”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已经处于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然而许多人不能正确对待物质享受,在金钱物欲面前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曝光的一个个落马的官员,无不是在理想信念动摇,无休止地追求非分物质享受上出了问题。有的官员在忏悔书上说:“我收的这些钱没用一分,可是成了定罪审判我的证据。”不禁令人唏嘘。记得雷锋曾经说过:“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人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人看齐。”眼光向上看工作,我们就会永远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眼界向下看生活,我们就会懂得谦卑,学会感恩,以一种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手握戒尺,审慎用权,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精神的富足远比物质的享受更充盈、更值得期待。孔子称赞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忧,回了不改其乐。”以“三苟”之心做人,就一定会心灵充盈,成为一个有着高尚追求的人;以雷锋的态度做事,就一定会心向高处,努力作为,为人民创造出一番不菲的业绩。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亦然。犹记得方志敏牺牲前说的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图:王俭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第欧根尼大丰居室
第欧根尼的木桶
大丰麦秆画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老年人冬季居室应注意什么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旅行的第欧根尼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旅行的第欧根尼
居室空间扩展ABCDE
无法征服的第欧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