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才能画好工笔花鸟画

2020-02-03 16:43陈艳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元青花瓷画工笔

陈艳霞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工笔花鸟画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写实,二、有意境,三、寓“意”于构图之中。对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工作者来说,要想画好工笔花鸟画,需对此三点有足够的认识,下面以我的学习体会和创作体会来谈谈对这三点的认识。

一、对写实的认识

写实之要在于深入现实生活,因为写实需要“如实地描绘事物,或照物体进行写实描绘,并做到与对象基本相符的境界”。写实作品之要在于提炼现实生活,既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却不照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据此,我探究了几个问题:

1、进入怎样的境界,才能做到笔端物象鲜活如真呢?

这个问题,我从两位先辈的理论书籍中找到了答案。

1)、宋代画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丙编·卷六》中载:“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

2)、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教导:“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两位先辈在书中明确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现实生活,以自然万物为师,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笔端物象定能鲜活如真。

2、进入怎样的境界,才能让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呢?

这个问题,我从两位先辈在画中的题跋里获得了答案。

1)、清代画家李方膺在画梅中题跋:“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2)、清代画家郑板桥在竹画中题跋:“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两位先辈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精心提炼现实生活,练就了可以从“触目横斜千万朵”的梅花中捕捉到最令人赏心的“两三枝”、可以为了削尽冗繁留下最能表现自然之物之精神且同时能寄托自己情感之“清瘦”部分的本领之时,我们的作品就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

二、对有意境的认识

有意境之要在于作画先立意,因为,中国画,画的是思想;中国画,讲究画尽其意。

注重立意,让画有意境,是从古至今的中国画创作者都极其重视的,如:元末明初画家王履在《华山图序》中强调:“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明代画家唐寅在《六如居士画谱》中强调:“意在笔先,笔尽意足。虽不能尽夫赏阅之精,而工拙亦略可见。或有高人胜士;寄兴寓情,当求诸笔墨以外,方为得趣。”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那么,我们要如何立意?如何立好而高之意?如何在画中尽其意呢?我从先辈的事迹中悟得了答案,即热心关注现实生活,用心感悟现实生活。

我曾经研习了清代画家沈铨的工笔花鸟画《百鸟朝凤》。有资料介绍,《百鸟朝凤》是沈铨从日本执教归国后,深感乾隆盛世的国泰民安,身感能为中国人的幸事,为了赞颂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表达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构思并创作了这幅画作。《百鸟朝凤》以两只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凤凰为视觉中心,四周云集了孔雀、鹰、仙鹤、绶带鸟、锦鸡、鸳鸯、雁、白头翁、鸭、山鹊、喜鹊、燕、鸠近三百只禽鸟,并根据这些鸟儿的生活习性安排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环境,且选择了适时的树木花卉,如松柏、梧桐、杨柳、桂树、桃花、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芍药、芙蓉、蔷薇、月季等与禽鸟相配。这样的选材和构图是有妙意的:群鸟云集于凤凰周围,取意“百鸟朝凤”,寓意国泰民安。《百鸟朝凤》是物必有意的,其意都出自于中华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美好寓意:如鹤立松间,取意松鹤延年;喜鹊栖梅,取意喜鹊登枝、吉祥高照;鸳鸯相依,取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等。沈铨的《百鸟朝凤》告诉我们,只要热心关注现实生活,用心感悟现实生活,就一定能挖掘到好而高的立意,并以画寓意,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能挖掘到一个好而高的立意,能以画寓意,于作画者来说其创作过程必是愉快的,如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天趣》中所描述的那样:“人能以画寓意。明窗净几,描写景物,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绰约,枝叶宛转,向日舒笑,迎风欹斜,含烟弄雨,初开残落。布置笔端,不觉妙合天趣,自是一乐。”

三、对寓“意”于构图之中的认识

中国画的构图是以意为主导的,因为,中国画讲究寓“意”于构图之中,比如前面所述的沈铨的《百鸟朝凤》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寓“意”于构图之中,用中国瓷上花鸟画举例做进一步的赏析论据会更加丰富些,因为,瓷器是立体器,在瓷上作画,既要依“意”构图,又要依器势构图,做到意、图、器的完美结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举两件古代陶瓷与大家共同赏析:

1)、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院的《宋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高31.8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7.8厘米),通体以白釉绘黑花纹饰做装饰,自上而下以单弦线分隔成三个纹样带,腹部绘缠枝牡丹,肩部和近底处绘菊瓣边饰;

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通体以白釉绘青花纹饰做装饰,自上而下以双弦线分隔成四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我们知道,瓷上花鸟画多采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约定俗成寓意的纹饰,《宋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和《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就都采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富有“富贵吉祥”之意的牡丹为主题装饰纹饰。

《宋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和《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的构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缠枝牡丹”为主题纹饰,都采用满饰布局,但它们没有采用单一纹饰满饰的构图形式,而是采用了主题纹饰加含有吉祥寓意的辅助纹饰自上而下分层次构图却又紧密相连的形式。这样的构图形式,既解决了纹饰单一而造成画面单调的问题,又可以寓“意”于构图之中,使画意表达得更加丰满;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主题纹饰的构图不同,《宋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的“缠枝牡丹”是小碎叶小花头,《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的“缠枝牡丹”是宽叶大花头,二是两者选择的辅助纹饰不同,《宋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的辅纹是菊,《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的辅纹是栀子和莲。这样的选择,反映了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文化时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一样,中国陶瓷才具有了时代风貌。

我解释一下缠枝纹。缠枝纹是瓷上花鸟画运用最广的纹饰之一,又名万寿藤,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含有“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

我是一位瓷画创作者,为了能画好工笔花鸟瓷画,我深入研究了工笔花鸟画的这三个特点。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证实,写实——有意境——寓“意”于构图之中,是环环相扣的,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入佳境,才能画好工笔花鸟画。

我推崇深入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方式,因此,我的瓷画之“意”,或是被现实生活激发的,或是被自然景象启发的。我的瓷画中的素材提炼于现实生活,也有不少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我喜欢以釉上彩在纯白的骨质瓷上作画,因为纯白的底色可以尽显釉上彩颜料的本真之色,这对我仿真自然之物的本真之色是有益的。我作瓷画依“意”选材(素材、器型),遵循寓“意”于构图之中的思想,构图的时候会充分利用瓷器的器势布局,会充分运用宾主、呼应、开合、藏露、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对立统一的法则来布置处理画面。描绘物象则遵循“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法则,精心刻画以获得物象之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元青花瓷画工笔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曹娜书画作品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
辽彩新韵
——林声瓷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