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群众的“人民公仆”

2020-02-03 09:33高阳李苏韩惊涛张少峰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志远第一书记

高阳 李苏 韩惊涛 张少峰

在濮阳县创新基层党建载体实践过程中,有一支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基本职责、带贫扶贫的“不走的工作隊”,他们扎根贫困农村,为群众打井、修路、架桥……办实事,解难题,体现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他们就是濮阳县的驻村第一书记群体。这支由各级单位派驻濮阳各村的第一书记队伍,用自己的党性觉悟和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第一书记王存勇,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优秀代表。

见到王存勇是在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村委会会议室。由于冬天黑得早,在不算太亮的灯光下,王存勇给记者的印象就像普通村民一样“不起眼”:个子不高,不胖不瘦;戴个眼镜,头发微秃;面相忠厚,略有耳背……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此对农村的苦、农民的难的认识已经深入骨髓,真心回报养育自己的农村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我的责任。”听王存勇讲自己的驻村感受,就像听他讲小时候的经历。

2016年4月,在濮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王存勇被选派到郎中乡芦里村任第一书记。这个位于郎中乡政府西北10公里处,共有286户1360人、贫困户92户431人的村庄,曾在王存勇“上任”前的脑海中闪现过无数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画面,但当他第一次走进这个濮阳县扶贫重点村庄的时候,道路泥泞、垃圾成堆、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等实际情况,逐渐把他拉回到现实,而驻村当晚与老鼠“斗争”一夜的残酷,则彻底把他入村前的激情一扫而光。

理想高大上,现实脏乱穷。怎么办?怎么干?王存勇没有犹豫,答案斩钉截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第一书记,一定要牢记驻村使命,用心好好干!

正是源于这份好好干的“初心”,驻村至今,王存勇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核心,从老百姓急需的小事办起,真情、真意和真心帮扶,使芦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他在全村群众心目中“人民公仆”的形象。

在村“四个不”,群众的事就是大事

“群众的事无小事,能否主动融入群众,事关扶贫工作的成败。”这是王存勇2016年入村后对于扶贫工作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同时,他还给自己提出“四个不”,即在村里不穿白衬衣,因为群众会担心弄脏你的衣服而与你保持距离;不戴墨镜,因为群众会觉得你对他们不尊重;在群众家喝水不用自己的杯子,否则群众会认为你嫌他们不干净;不拒绝群众反映的问题,否则会让群众感到心寒……这些事虽小,但在王存勇看来,都是能否与群众搞好关系、让群众从心里接受的大事。

村里的贫困户郑石军,一家3口人,3个“光棍汉”。大儿子患精神分裂症,时常发病,二儿子30多岁没人提亲,其妻子受不了现实打击,喝药自尽。郑石军则每天以“酒”为乐,满屋的酒瓶散落在角落,整天昏昏度日。对于郑石军这个贫困家庭的第一印象,王存勇是这样描述的。

看到这个“失落”的家庭,王存勇没有退却,而是积极想办法为其谋出路。他多次与郑石军谈心,在发现他有种菜的技术后,便自费拿出5000元钱,帮助他种植了10亩大葱、30亩红薯。他对郑石军说:“老郑,这40亩地我们一块儿种,我出钱你出力,如果赔了,钱算我的,如果赚了,钱算你的。”王存勇深知,这是自己来到村里办的第一件大事,只要成功了,就能激发村里更多贫困户的斗志。然而,老天故意为难。2016年入冬前突降了一场大雪,将郑石军种的1万多斤大葱冻在了地里。为了尽量挽回损失,王存勇就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卖葱信息,并冒着严寒带领郑石军进城卖葱。单位门前、小区门口、马路边……到处可以看见打着“第一书记”招牌的拉葱车。在经过一天没有吃饭、捆葱背葱弄得满身泥土后,1万多斤大葱终于销售一空。郑石军看到王存勇疲惫的身影,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要摆脱贫困。

如今的郑石军早已脱贫,而且每年都有固定的3万多元的收入。芦里村群众也通过此事从内心接受了王存勇,还自发自编了快板《王书记卖葱》。“咱说的是公元2016年,精准扶贫的攻坚战……第一书记王存勇,他本是濮阳县文广新局的一党员……买的买,掂的掂,一车车大葱都卖完……”

引来“金凤凰”,脱贫致富迈上快车道

“要致富,找支部”。王存勇明白,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建强基层支部堡垒,重点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018年5月,农村“两委”进行换届,为选准配强支部书记,王存勇多次调查走访。终于,在外创业多年的郑国亮进入王存勇的视野。“郑国亮2008年就担任了濮阳市环宇微晶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能折腾,不服输,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发展到资产1000多万元的明星企业。”王存勇向记者介绍了相中郑国亮的原因,“为了说服郑国亮回家任职,我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多次到其厂里拜访,终于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郑国亮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王存勇果然没有看错,如今在郑国亮的带领下,芦里村的各项工作在全乡都是名列前茅。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芦里村于2018年10月组建成立了濮阳县宏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亩,筹资40万元种植艾草。2019年除夕之夜,王存勇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抓住春节乡土人才回家的机会,与在外人员一起谈发展、交朋友,积极争取他们回家创业。这已是王存勇连续第三年在村里过年了。他为什么能够坚持?因为他在等一个人——郑国勇。郑国勇在郑州从事坚果加工行业30多年,实力雄厚。王存勇一直想说服他回家乡投资办企业。

用真情才能换得民心。在王存勇的执着感召下,郑国勇终于答应投资500万元回家创办“坚果加工产业园”,并注册成立了“濮阳美猴王食品有限公司”和“棕棕熊”“泼猴小圣”商标。用郑国勇的话说,“王书记为了村里的发展,在除夕夜还等我回家,作为一个芦里人,不回家办厂,我寝食难安。”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召群众,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战胜贫穷。”这是王存勇“招贤纳士”的“思想法宝”。目前,郑国勇的“坚果加工产业园”一期已投入运营,安置劳动力32人,其中贫困户11户,月增收入2000多元。公司二期扩建也正在进行中,二期投产后预计可安置60个就业岗位。

“摇钱树”,生机勃勃,芦里村群众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

當“爸爸书记”,让穷孩子受教育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王存勇看来,教育是斩断贫困锁链的根本所在。

王存勇清楚地记得,他入村的当天下午,便到村小学了解情况。只见学校里杂草丛生,教室的危房封条已经发白。于是,王存勇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于2016年7月投资35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维修重建。目前,学校的学生已从最初的9名增加到78名。

刘志远是芦里村最穷的孩子,他的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有重度精神疾病,从小在邻居的接济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已经10岁了还没有上学,整天在大街上乱跑。而他却是王存勇的“干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当王存勇得知刘志远一家的情况后,就主动与孩子交朋友,积极为孩子谋出路。针对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王存勇于2017年年初把刘志远送到了濮阳市杂技学校学习,同时又协调来濮阳某爱心组织每月300元的资助,进行长期帮扶,如果孩子日常花销超出资助范围,多出的资金就由王存勇自己垫付。这样,孩子的上学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刘志远十分喜欢杂技这个专业,一直很刻苦。王存勇平时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去学校看望他。2017年的一天,王存勇像往常一样带着零食去学校看望刘志远,孩子怯生生地对他说:“我爸爸哑巴,从小没有叫过爸爸,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看到孩子天真期盼的目光,王存勇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相拥而泣,答应了孩子。从此,他与芦里村最穷户结成了“亲戚”,多了个干儿子。如今的刘志远已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春晚”,这也成了“父子俩”共同的骄傲。

王存勇深知教育事关孩子和家庭的未来,为使贫困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协调多家社会爱心组织,对村中的8名贫困学生开展了一对一帮扶。“通过‘抓教育这件事关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可以逐步实现‘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目标。”王存勇激动地告诉记者。

记者的话

采访王存勇,除了他感人的事迹和忠厚的形象,还有个物件儿——在芦里村村委会办公室悬挂的一块刻有“人民公仆”四个金黄大字的黑色牌匾,让记者印象深刻。王存勇说,这个牌匾是全村群众自发捐钱刻制送给他的,这代表了老百姓对他工作的认可。所以,他把这块“无价之宝”挂在自己办公室座位的正上方,什么时候遇到难题了、什么时候感到困惑了,或者躺在病床上起不来了,他就看看它、想想它。“人民的信赖”让王存勇在脱贫攻坚战中排除了一切障碍,克服了一切困难……为实现打赢打好芦里村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朝着振兴之路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志远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黑板和粉笔
我最喜爱的玩具①
驻村第一书记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香喷喷的年哟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