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

2020-02-04 14:05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信念大学生

侯 莲 梅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25)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1]5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一代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胜利的希望。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推进的有效举措,本文以四川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理想信念的认知、认同、意志和践行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涉及的内容、方法、环境等为调查内容,采用线上问卷填写法和统计分析(共发放问卷1 703份,回收问卷1 703份,皆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特点、存在问题进行探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状况

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认同、意志和践行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主要体现。以此为据进行评估,发现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

(一)认知状况总体良好,但短板显著

首先,从真理性认知看,大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含义、崇高理想信念的内容与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但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还处于模糊或未知的状态。比如,有57.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崇高的理想信念,有66.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78.6%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中国梦的内涵,有82%的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然而,在回答“理想是超脱于现实的未来想象”这一问题时,54.6%的学生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26.5%的学生持“不确定”;在回答是否同意“大学生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可以的,谈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好高骛远”这一观点,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有38.4%,表示“不确定”的还有21.6%。其次,从价值性认知看,学生普遍清楚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成才成业的有用性,占比有87.4%;第三,从实践性认知看,表现出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特征,比如,在确立个人理想信念的根据选择上,排在前三位的是“自身的状况和未来发展”“当前社会的需要”“全凭个人的兴趣”,选择比例分别为72%、68.8%和57.7%。最后,从社会思潮认知看,认为自己“非常清楚”、“比较清楚”西方社会民粹主义思潮的仅有34.9%,另有34.6%的学生“不确定”、26.7%的学生“不清楚”、3.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

(二)普遍认同崇高理想信念,部分犹豫不定

当前,绝大部分同学认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表示认同的占比接近或达到了80%以上,具有较高的普遍性。从高认同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者之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占比最高(为37.9%),后依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6.7%)、马克思主义(29.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文化认同排在第一,后依次为制度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占比别为59.9%、52.7%、44.7%和36.7%。同时,也有10%至22%的学生持“不确定”,这表明部分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还处于不清晰的状态(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同比例状况(%)

(三)对理想信念有顽强意志的普遍性较高

绝大部分学生对实现个人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比如,在回答“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你都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吗”这一问题时,有32.5%的学生表示“一定会”,43.6%的学生表示“基本上会”,22.7%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仅有1.3%的学生表示“不会”和“完全不会”;在回答“您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实现吗”这一问题时,73.2%的学生认为“一定能”,17.1%的学生认为“应该能”,只有9%的学生持“不确定”、0.8%的学生持“很难”和“完全不可能”;在回答“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信心吗”这一问题时,“非常有信心”的占64.2%,“比较有信心”的占24.7%,“不确定”的只有10.1%,“信心不大”和“没有信心”的仅为1%。

(四)有理想信念追求,但追求远大理想热情不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追求上是比较理性的,他们有坚定的个人理想和信念,能够意识到个人理想应同社会理想相一致,大学生个人的青春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准备或愿意将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比如,有76.1%的学生认为自己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坚持自己的梦想;有64.5%的学生认为个人理想必须同社会理想同频共振,有90.6%的学生认为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的青春梦“紧密相关”和“有一定联系”;有70.5%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完全会”和“可能会”投身到祖国科技创新、“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中去。然而,也有很多学生虽然认可崇高理想信念的个人价值,但追求崇高理想信念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高,表现出注重当下、看重现实、侧重“小我”的一面。比如,认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成才有用的学生占比87.4%,可是认为没有远大的理想信念照样可以工作生活的学生还有51.7%。在回答“激励您为未来而努力奋斗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选择比例为84.1%,“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选择比例为80.6%,而“使祖国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选择比例仅为48.5%、40%和35.1%。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网络教育途径最受学生青睐

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广泛而多样,其中,从网络和微媒体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普遍性最高,位居第一;通过课堂学习、电视广播的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比如,在调查“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时,“网页、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图文推送”的选择比例为72.4%,“课堂学习”的选择比例是65.9%,“电视、广播”的选择比例是65.7%,“学校专题讲座”是63.2%,“社会实践活动”是48.8% “校园报刊、广播、宣传栏”是44.2%,“党团、社团活动”是41.2%,“先进事迹报告会”仅为33.1%。这一现象表明,理想信念的网络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

(二)教育方式需求偏重艺术性叙事与情感体验

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需求趋向纪实性、艺术性、叙事性、直观真实性的居多,趋向灌输性、表演式参与的相对较少。在“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最能增进你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同”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观看反映当代中国崛起的纪录片”的选择比例最高,为60.7%;“观看《建党伟业》等红色主题影视”的选择比例为59.5%,位居第二;“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择比例是57.6%,位居第三;“参观革命遗址,聆听体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感人事迹”为55.6%;“参加‘学习时代楷模,坚定理想信念’宣讲会”为52.1%,“参加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专题讲座”为46.1%,“参加‘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志愿服务活动,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实践体验活动”为45.9%;“参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主题文艺汇演”为39%。

(三)实践教育力度与理想信念践行意志成正比

分析表明,实践教育力度越大,大学生践行远大理想信念的意志越坚定。如,将“您所在学校组织过学生参观泸定桥、两弹城等红色文化遗址吗”与“您毕业后会投身到祖国科技创新、‘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各项建设事业中去吗”做交互分析,发现参加过7次以上的104人中,毕业后会投身于祖国科技创新、“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事业中的有95.2%;参加过5~7次的89人中,有89.9%;参加过3~5次的133人中,有68.4%;参加过1~3次的366人中,有74%;参加过0次的1 011人中,仅有65%。

(四)个人素质对确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影响较大

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对待非主流、反主流的思潮、话语和观点,个人学历、能力和意志等内在因素对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影响最大。在调查“您认为下列哪些境况、不当言论、错误认识会影响您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时,“能力不强”的选择比例最高,为53.8%;其次是“学历不高”,选择比例为49%;第三是“在追求理想中遇到挫折坎坷”,选择比例有44.4%。后依次是:“‘某某’(实为民族英雄、时代楷模)是好色之徒、不孝之子等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为41.4%;“周围躲避崇高的心态”为40.3%;“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功利主义说辞”为38.7%;“改革开放引起了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环境恶化等民粹主义言论”为37.9%;“‘对个人而言,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不现实’的错误认识”为34.6%。总体呈现出“个人能力-个人学历-个人意志-不良社会思潮-不良社会心态-错误思想认识”由强趋弱的态势。

三、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在总体趋好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理想信念真理性和实践性认知教育薄弱

在理想信念认知方面,有41.5%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含义、内容、结构及其有机统一性缺乏全面的把握;有很多学生不知道确立个人理想信念的科学依据、现实条件,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完全凭借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完全凭个人兴趣”的选择比例高达57.7%,位于第三位);近四成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西方社会民粹主义思潮,近三成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西方社会民粹主义思潮。这些状况意味着当前高校理想信念认知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还不够,尤其是在理想信念的真理性认知教育、实践性认知教育以及社会思潮认知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

(二)理想信念的实践教育力度远远不够

理想信念的实践教育包含校园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在回答“您所在学校组织过学生参观泸定桥、两弹城等红色文化遗址吗”这一问题时,选择“7次以上”的只有6.1%,“5~7次”的只有5.2%,“3~5次”的只有7.8%,“1~3次”的有21.5%,“0次”的占比高达59.4%;在回答“您认为理想信念教育中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问题在哪里”时,“‘中国梦·青春梦’‘挥洒青春·畅谈理想’之类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太少”的选择比例有41.5%;在“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一开放题的回答中,很多学生认为“实践大于理论”,要“举行课外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多弄些志愿活动”“多举办有关信念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多组织一些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明白理想和中国梦的联系”等。这表明,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实践教育尤其是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理想信念实践教育还比较欠缺。

(三)历史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作用发挥不突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或崇高理想信念中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在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认识、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选择比例为79.2%,位列第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66.2%,位列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66%,位列第三;“形势与政策”课为57.8%,位列第四;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的选择比例只有49.8%。这一数据表明,当前历史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没能得到很好地、充分地发挥。此外,在调查其他课程教育所发挥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用,“专业课”的选择比例只有45.2%,“艺体课”仅有31.2%,“人文通识课”仅有27.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课尤其是人文通识课、艺术体育课在帮助学生认识、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上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相应的教育主体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够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四)亲和力、学理性、问题意识等明显不足

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学理性、创新性、问题意识、网络宣传、文化涵育是成就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从分析结果看,这几个方面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比较高。比如,在回答“您认为理想信念教育中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问题在哪里”时,“讲解时话语生硬,只有理论灌输,空洞无趣”的选择比例有58.8%,位列第一;“问题意识不明显”为54.4%,位列第二;“内容太高大上,不接地气”为46.2%;位列第三;“逻辑不严谨,说理不透彻,缺乏说服力”为44.4%,“课堂上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四川本地的红色资源运用较少”为34.6%,“网络宣传、新媒体图文推送不足”为30.4%,“校园文化中体现崇高理想信念的元素很少”为30.2%。又如,在开放题“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议”的回答中,学生们提出了“生动一点,不要太强制灌输”“请讲一些接地气的内容,通俗易懂”“讲座内容越现实越好”“讲解要深刻而透彻”“回应挑战,解决问题”“加强网络宣传、监管以及正确的观念引导”“多组织一些模范人物宣讲会,多报道各类楷模事迹”等建议。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增强主体自觉和理论自信

主体自觉是“行动主体对客体保持较高程度的认同和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的心理状态”[2]。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自觉,是指教育主体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并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活动,以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一种思想或心理状态。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使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保持高关注度,并积极主动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强其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认识,使之明确理想信念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职责和使命;其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评价范围,督促教师深入贯彻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实现全程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自信,是指教育主体对理想信念理论体系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要求、科学内容、具体方法、多元途径等有充分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和充足的信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自信,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及其教育的理论学习,获得全面深刻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备课环节的研究,切实掌握教材知识体系向教学知识体系、教学知识体系向生活知识体系的转化,使教育内容既具有知识广度和理论高度又具有生活气息,提高理论转化能力;再次,要加强“抽象—具体”方法的学习及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锻炼以学术思维讲解理想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透彻说理能力;最后,要大力钻研政治话语、政策话语的理论表现形式和生活表述方式,使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与生活。

(二)注重以问释论、以境育情、以读明理、以事促行

科学合宜的教育方式或方法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应着重采用以问释论、以境育情、以读明理、以事化德为主的多元教育方式。以问释论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直面学生思想上的困惑问题、科学设置教育中的理论问题、深刻剖析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树立和践行崇高理想信念的意义、价值、方式、途径,增进对崇高理想信念的理论认同。以境育情,一方面,遵照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各种手段再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崇高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情境,使学生内心油然而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奋斗激情,形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感受革命英雄、烈士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舍生忘死的坚定信仰和不屈意志,使学生形成继承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的传统,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读明理,主要指通过带动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学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艰巨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等,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事促行,即通过举办主题会,向学生讲述榜样人物、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带动学生参加“助力实现中国梦”“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以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养成践行崇高理想信念的行为自觉。

(三)强化意志和能力教育,补足认知教育短板

当前,担心能力不足、毅力不强、学历不高是影响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除了要使崇高理想信念具体化、生活化之外,还需要在意志教育、能力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上下功夫。首先,在意志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上,一方面要将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融贯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全过程,结合专业特色大力开展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直面挫折、不畏困难、勇于开拓的顽强品质;另一方面,要多向学生演述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代代革命先辈和英烈、国家功勋、时代楷模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和创业事迹,使学生在感悟深化中积淀起追求远大理想信念的定力[3]。其次,在能力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上,要向学生讲清楚远大理想信念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因而实现远大理想信念的能力也是一步一步提高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确立的高远志向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塑造综合素养,增强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针对理想信念认知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超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理想信念确立的参照系、理想信念的实现过程、民粹主义思潮等,教师需进行鞭辟入里、层层拨开的论释,使学生全面掌握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影响。

(四)加大实践教育和网络宣传教育力度

加大理想信念实践教育力度,首先要将大学生个人的青春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中国梦理想信念[4]35、“四个自信”、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信心融合起来,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如“我的中国梦·青春梦”、“挥洒青春·畅谈理想”等;其次,充分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各类参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和革命博物馆等。最后,依托现代产业体系建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平台,组织学生进社区、访企业、入乡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理想信念网络宣传教育力度,首先要强化校园网站关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四个自信”的思想宣传,关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历程的宣传,关于时代楷模、大学生村官、青年立志科技强国等事迹的宣传;其次,围绕理想信念,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从党的创立、发展以及领导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中,从新时代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取素材,运用QQ、微信、微博新媒体,以诗歌、故事、散文、歌曲、短文、微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推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崇高理想信念的力量与召唤,增进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同与意志;最后,开设关于理想信念的网络论坛,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畅谈理想信念[5]72。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力,还需要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人文通识课、艺术课等有效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加强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小我”,追求“大我”,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注入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信念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信念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