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强长篇小说对王阳明儒将形象的塑造

2020-02-04 08:04唐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勇者仁者王阳明

摘 要: 王程强的长篇小说《王阳明》三部曲详细地描述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在作家笔下,王阳明堪称是文武双全,智勇无敌的儒将,小说也从智者、勇者和仁者三个方面对其儒将形象进行了成功塑造。

关键词:王程强《王阳明》 儒将形象塑造 智者 勇者 仁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立德、立功和立言的“三不朽者”,王阳明不仅创立了心学学说,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长篇小说《王阳明》三部曲中,作家王程强就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在其笔下,王阳明堪称是文武双全,智勇无敌的儒将,他的一生不仅经历了南赣剿匪、平宁王朱宸濠反叛、征思田、破八寨等战事,而且几乎所有战争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堪称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的翘楚之一。

一、足智多谋:王阳明智者形象的塑造

在小说中,王程强对于王阳明的智者形象塑造随处可见,几乎贯穿了王阳明的一生。王阳明自幼聪慧过人,十一岁便能随口赋诗,惊艳四座。小说第三章中,作家运用一整章的篇幅来书写少年王阳明的灵心慧齿,如对出“螃蟹浑身甲胄,蜘蛛满腹经纶”这样绝妙的对子,且在小小年纪便写出《金山寺赞》等文采斐然的诗歌。王程强也运用了种种事例来凸显王阳明的智慧过人,如小说中记载成化二十二年(1468),王阳明随着鞑靼师傅巴特尔一起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个月到塞外考察,不料半路借宿蒙古包时却遇上盗马贼,王阳明仅使一计“虚张声势”便吓退了贼兵,“一场兵不血刃、一老一少智退盗马贼的战斗大获全胜”a。小说还从战略谋划中凸显王阳明的智谋,把王阳明善用技法这一特点写得出神入化。如正德二年(1507)王阳明在遭受入狱、权杖之苦等劫难后,回乡探望父亲与奶奶的途中却遭遇歹人刺杀。王阳明认为“智者千虑,计备三策”,他准备了上中下三策对付歹徒,但最终仅用了一计便以假乱真得以保命。这一描写不仅写出了王阳明的智慧形象,同时也为小说后来描写王阳明三次战役善用智谋取胜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明史》曾这样评价王阳明:“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b在小说中,王程强也主要通过战事来描写和塑造王阳明的智者形象。就整部小说而言,全书近二分之一的篇幅涉及王阳明带兵打仗的战事活动。因此,小说中作家大量描写了王阳明善用兵法、足智多谋,以及他善于把治理军队与兵法智谋相结合的战术运用,凸出了王阳明的智勇双全与运筹帷幄的儒将风范。

小说中描写的第一次战役是南赣三征。南赣三征分为赣南剿匪、三省围剿战役与浰头战役。而王程强也用了将近二十四章的篇幅来进行全面展现。他不仅详细描写了王阳明在每次战役中运用出其不意、兵不厌诈的战法,还重点描写了诸多江西匪患成灾的现状,从而在极端情境中凸显了王阳明的智慧谋略。如小说中描写江西附近各地土匪蜂拥四起,祸害江西、广东、福建三省百姓不得安宁。南赣四省交界,人员流动复杂,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些严重的匪情状况和不利的作战情形,都为凸显王阳明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谋略荡平南赣地区数十年之久匪患的智慧儒将形象做了铺垫。

在描写南赣三征的三次战役时,王程强对每一次战役的描写方法均相似,都运用了大量的谋划布置场面来描写与匪贼斗争的军事谋略。其中以浰头战役最为精彩,王程强采用极长的篇幅详细地描写了战役中的近八场谋划布置场景。如第一场谋划布置中,王阳明安排了两位使者前往浰头以一封《告谕浰头巢贼》威慑浰头山寨的众贼匪,让各大小匪寨不敢轻举妄动。王程强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对贼首们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从侧面表现出王阳明对匪贼内心的准确把握。当贼首池仲容被骗进城后,王程强又以通俗易懂且讽刺的语言对池仲容的一言一行进行了描写。小说中有一段唱戏片段,池仲容用女腔女调滑稽地表演了一首难登大雅之堂的《王婆骂鸡》,王程强以讽刺的笔法丑化了贼匪的形象,而在对王阳明形象进行描写时往往塑造为一个一身正气且临危不乱的儒将形象,两者形象形成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

第二次战役是平宁王朱宸濠反叛。王程强在描写这次战役时,一面描写了王阳明面临己方兵力不足、士气低迷的无奈现状,一面又详细地描写了他大布疑兵,巧用反间计等军事谋略以少胜多,最终大获全胜。在极为不利的军事局面中能够获得胜利更加凸显了王阳明作为军事家足智多谋的智者形象。在宁王攻打安庆时,王阳明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当下防守空虚的南昌城,从而切断了叛军的后路。等到宁王军队回救南昌时,王阳明又派军队埋伏于鄱阳湖,一举击溃了宁王十余万的军队,仅用三十五天便平定了这场来势凶猛的叛乱。平宁王乱本是王阳明生平经历最惊险的一次战役,但王程强运用巧妙的语言描写把原本波荡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王阳明一次次运用计谋化险为夷,把主人公王阳明的儒将形象刻画得丰满且鲜活。

第三次战役是平广西思州、田州民乱。王阳明到达广西上任后,马上通过考察、巡视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广西民乱现状及其根源,紧接着迅速拿出对策,上疏朝廷并说明其中利弊,最后采用安抚之策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平定了思州、田州民乱。同时在面对断藤峡、八寨强劲的匪贼对手时,王阳明又运用种种计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终大获全胜。如文中王阳明采用的“明处讲学,暗中谋兵”c,“借力使力,剿灭顽匪”d等用兵之计。就这样,王阳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彻底清除了明朝开国一百六年以来祸乱不断的西南匪患。

王程强在展现王阳明跌宕起伏一生的同时重点描述了其军事生涯和建立事功的详细经历。小说中的王阳明无疑是一个鲜活且个性鲜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儒将形象。作家既准确把握了王阳明擅长的军事谋略和兵法智慧,也用细腻的笔法写活了王阳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儒将形象。

二、大勇无畏:王阳明勇者形象的塑造

王阳明自小就喜欢无拘无束,喜欢舞棍弄棒,年少时就怀着仗剑走天下的抱负。王阳明八岁时开蒙,他立下的第一个志向就是当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元帅去阅兵。十一岁时,年少聪慧的王阳明对于战术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成化二十二年(1468),当时国家朝政腐败,蒙古小王子几万铁骑践踏砍杀手无寸铁平民的消息屡屡传入北京,十五岁的王阳明便萌生了“仗剑立马长城外,不叫胡敌犯边关”的人生志向。在塑造王阳明的勇者形象时,王程强首先运用了许多小片段描写幼时的王阳明对军事的喜爱,后又采用部分心理描写展现了王阳明对于战术的独到见解,最后更是通过对王阳明的数场亲身实战进行详细描写,凸显了王阳明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

在小说中,正德元年(1506)是一个新的时期,也王阳明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王程强也用相当长的篇幅来讲述当时的时代处境。从“弘治托孤”开始,到“八虎得势”结束,王程强详细讲述了朝堂被刘瑾等八虎弄得乌烟瘴气,朝中正直大臣冒死联名上奏誓杀八虎,但终因正德袒护刘瑾等八虎,朝臣的抗争在悲壮中落幕了。小说通过对当时皇帝荒淫无度、任性妄为,八虎张扬跋扈、肆意妄为的现状进行描写,从而凸显了王阳明的无畏生死,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上疏劝谏圣上留用顾阁老以及免除戴铣等三十人罪责的无所畏惧的勇者形象。作家不仅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王阳明的勇者形象,还多次运用心理描写手法通过对小事例的讲述从侧面表现出王阳明的勇者形象。如小说中刘瑾曾派说客到狱中劝说王阳明归顺,甚至不惜用各种手段威胁王阳明,然而一身正气的王阳明并未屈服,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刘瑾的利诱和威胁,他宁愿被贬贵州龙场当驿丞也不愿做一个贪图小利之人。这些都展现了王阳明不畏生死的本色,这也是他后来为将的底色。

作为一名儒将,不管处于何种境地,王阳明都能从容地去面对和解决。他把自己的用兵心得概括为短短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他认为在面对复杂的战况局势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自己内心的不恐慌、不惧怕,瞅准时机再出动。王程强敏锐地抓住了王阳明的这一形象特点,根据这八个字把王阳明塑造成一个无所畏惧的儒将形象。如在小说中苗人首领阿札与阿贾率领苗人发动暴乱时,王阳明在了解苗乱的根本原因后,神色自若地出谋献策,以一封《与安宣慰书》规劝安贵荣率兵出征讨伐叛苗,平定叛乱,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同时也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短短的八个字,让他在诸多战事中都能做到用兵如神,不断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

王阳明曾说过:“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收敛得,愤怒嗜欲正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说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控制自己的内心与行为,那么无疑就是勇者。王程强在对王阳明勇者形象进行塑造时,也从致良知的这一点入手,描写了王阳明在多次面对怒不可遏的事件时,依旧能够运用宽大的胸怀消化这些怨气,这些无疑体现出了一种儒将的胸怀和气度。

在南赣剿匪的战役中,小说用了近一章的篇幅,对王阳明等官员的对话以及土匪等人的神态和言语进行描写,从正反两面衬托出王阳明的勇者无惧。如王阳明在带领着军队前往赣州时,途经狗脚滩遇上几百土匪伪装成流民拦江抢劫。作为一个儒士,王阳明第一次面对这样棘手的处境,但却丝毫没有半点恐慌之意,他从容淡定地命令士兵前往各商船指挥让路。自己则率领小队穿上官服正襟危坐于椅子上,各官船竖彩旗,击大鼓,各纤夫配合着吹号子,鼓声号声齐鸣,营造出万人厮杀的大战场。最终王阳明以仅有的几十人吓退了几百号土匪,平息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在每次战役中,王阳明最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诱敌深入,什么时候该出战进攻。在平宁王乱的战役中,王阳明就是凭借其过人的军事谋略在三十五天内以少胜多立下了平乱的赫赫战功,然而却最终有功无赏。正德皇帝身边的宦官张忠等人嫉恨王阳明独得平乱大功,他们想出一条愚蠢至极的计策以讨皇帝欢心。命令王阳明将叛贼朱宸濠放归鄱阳湖上,并让自封“大将军”的皇帝朱厚照亲自率军再来擒拿叛贼。王阳明知道若是鄱阳湖真有一战,可能招致江西大乱,所以不顾佞臣的劝阻前往杭州求助太监张永,最终直到张永劝慰道:自己可以劝谏皇上,但皇上的成命也不能不执行。王阳明这才把叛贼朱宸濠等一众贼群交与张永。尽管在平宁王乱后王阳明有功不赏反而被诬陷为叛党,但为了江西成千上万百姓的安宁,王阳明都默默地承受了下来。他最终通过射箭比武,压制住了许泰等人的嚣张跋扈和兴风作浪,宁王事件也终于就此停歇。在历史史料的取舍上,王程强以历史事件为依据,又用简单且通俗易懂的言语突出王阳明的性格,并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全方位塑造出王阳明无所畏惧且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

三、仁者之心:王阳明仁者形象的塑造

作为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一名儒生,儒家的仁爱观念在幼时起便从王阳明的言行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体现出来。在小说中,王程强全面展现了王阳明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传奇。

在塑造王阳明仁者形象时,作家王程强借鉴了冯梦龙叙写王阳明故事的方法,运用了“战役”与“圣贤”两条线索贯穿了王阳明的一生。在王阳明初入学堂时,小说便为王阳明的仁者形象埋下了伏笔。从八岁起入学,师从陆恒便开始学习如何做到“仁”,在爷爷的诗友会上,得到了长辈间关于“仁”的谈话的熏陶。十二岁的王阳明在北京就学,师从辛得理,谈到志向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出“做圣贤”。先前只是“凭着本能,觉得阅兵操兵很好玩”e,但在听了于谦大将军的故事后才知道打仗可以保卫国家,保护全城百姓,做圣贤。少年王阳明便决心做圣人第一,做将军第二,这也为后来王阳明学做圣贤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在十五岁时,王阳明前往塞外考察回家的最后一晚梦到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并立志效仿先贤“灭鞑靼,安边民”。这些情节中,作家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少年王阳明的仁者之心,体恤手无寸铁却惨遭杀害的大明边民。

在王阳明做官任职之后,王程强开始真正地把平定叛乱与爱民如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运用一种复合式的描写手法表现王阳明关爱百姓造福百姓与平寇剿匪报效国家的决心。如王阳明在了解边患问题后,为给国家分忧分别从补贴、屯田、军纪、士气、观大势、待战机等六个方面写下四千字的《陈言边务疏》上呈皇帝。在面对监狱里的种种虐待刑犯事件时,王阳明又迅速从杀猪、治病、重审等方面对监狱制定规章。王程强运用言语对话把王阳明与身边的官员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王阳明的仁爱之心,把王阳明对百姓甚至是犯错的民众依旧报有仁心的行为详细且完整地描写出来。

王程强依据史实作为基础,在小说中运用艺术想象,从三个方面对王阳明的仁者形象进行了虚实结合的塑造。第一是描写了王阳明教化蛮夷的志士仁人形象。首先王程强通过对贵州的恶劣环境与百姓的艰苦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次通过对王阳明教化夷人搭建房屋、种植高产量作物等事件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王阳明一心为民的仁者形象。王阳明的仁者形象影响了诸多学生以及社会名士,以至于就连当时贵州的宣慰使安贵荣也多次向王阳明问计,一向注重以仁安邦的王阳明通过一纸书信劝阻了安贵荣减少驿站的危险想法,还详细地分析了其中的利弊,为贵州百姓避免了一场极有可能暴发的战乱。

第二是描写了王阳明开办书院教化孩童的仁者形象。王阳明在游历大江南北后,总结出当时许多地方的通病就是缺失教化。他一生参办、讲学的书院就多达十四个,讲学范围之广,在当时影响非常之大。为了教化贵州龙场孩童,王阳明开创了山洞蒙学,还写下著名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作为书院的学规,以此教导学生要立志向,努力学习,知錯就改,责求向善。他运用自己悟道出的教学方法“知行合一”来实践教学,引得贵州学宪大人三次登门邀请王阳明到省城文明书院讲学。王阳明在文明书院的讲学首开贵州讲学之风,提高了贵州当时落后的文教水平,并培养了一批心学人才。在后来紧张的平寇平乱中,王阳明每到一个地方除了指挥军队进行剿匪平乱外,重中之重的活动就是办学和讲学。他认为真正能教化百姓的绝不是战争,而是书院的良知教育,教导民众向善,开悟人心。

第三是描写王阳明教化匪贼向善的仁者形象。面对南赣匪徒抢劫乡村、杀害良善,王阳明顾及他们之中也有被迫当贼的民众,于是派遣和平使者前往劝说,并以书信教化匪贼向善。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在治理地方时往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教育和感化那些山贼草寇,以自己的一颗“仁”心去教化他们,教育并引导他们的本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良知。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还发布了大量的告谕要求所管辖的州、县设立社学,并制定乡约,以更好地教化当地民众,让当地民风民俗向善。

(指导老师:卓光平)

ae王程强:《王阳明》(第1册),河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54页,第40页。

b 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

cd王程强:《王阳明》第3册,河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页,第341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阳明文化传播的考察”(202010349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唐娴,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勇者仁者王阳明
仁者甘死如饴
真正心平气和
推己及人
世界之巅 勇者为峰
王阳明龙场悟道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勇者
北人学没
点点读《论语》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