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

2020-02-04 07:41王蓉
银幕内外 2020年9期
关键词:礼拜伊斯兰教清真寺

我国伊斯兰教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有其深厚基础、社会实践及发展前景。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场所,承载着独特中国伊斯兰文化艺术和穆斯林的精神诉求。本文以西安市内具有典型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为例,通过清真寺建筑形制的本土化,由浅至深、由表入里,从外在形式和思想内涵两个层面探讨伊斯兰教中国化。

一、引言

伊斯兰教自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正式传入中国以来,传播发展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至今拥有2000多万信众。在这长达千年的传播发展历程中,伊斯兰教自觉不自觉地与中国各时期社会环境相适应,逐渐完成从唐宋的侨民宗教向国民宗教的中国化转向,真正成为中国宗教的一部分。而西安即唐长安城,作为有《旧唐书·高宗本纪》、《新唐书·大食国传》等正史记载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间最早的城市,更能呈现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完整形态及发展历程,因此西安伊斯兰教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宗教建筑是宗教思想的外化表达,伴随着中国伊斯兰教“伊儒会通”的二元文化属性,清真寺建筑在形制及艺术风格方面也兼具伊斯兰艺术特色和中国传统古典形式,体现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点。西安清真寺分布数量之多且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使得以西安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个案为例,对陕西清真寺建筑文化以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和小皮院清真寺。尤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作为国内现存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通过对清真寺建筑风格、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的解析,透视了陕西伊斯兰教的历史与文化特点以及我国伊斯兰教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本文以宗教建筑为切入点探讨伊斯兰教中国化及其特点。

二、清真寺建筑形制的本土化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其中宗教建筑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伴随着伊斯兰教从侨民宗教向国民宗教的身份转变,清真寺建筑形制和穆斯林宗教礼俗也逐渐向民族化、本土化发展,体现了伊斯兰教外在形式、表象层面的中国化。

中国清真寺建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移植时期、高潮时期、停滞时期和复兴时期四个时期,其建筑形制和艺术形式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典建筑形式;二是以砖石砌筑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其中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典建筑形式,融合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形成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国穆斯林宗教生活实际需要的,以木制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典传统形式的清真寺建筑,反映了清真寺建筑的本土化、中国化。西安市内属于典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形式的有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寺以及小皮院清真寺等,其在建筑形制、空间布局等方面都体现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点。

1.化觉巷清真寺又称东大寺,原名清修寺,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内,是国内现存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关于该寺的创建时间,根据寺内碑石、《西安府志》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考证辨析,可知该寺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于成化二年(1466),十八年(1482)奏请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后历经嘉靖元年(1522)、万历三十四年(1606)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相继重修扩建,清真寺大体保持明清时的规模和风格。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保护并拨专款修葺,逐步形成现在楼、台、亭、殿布局合理紧凑,规模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 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50米,寺院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大寺座西向东,但又不同于一般传统建筑布局的南北轴线方位。主体建筑则自东向西沿着中轴线排列,这样的方位布局便于穆斯林朝向麦加开展礼拜等宗教活动。整个寺院呈四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牌坊、省心楼、一真亭和规模宏大的礼拜殿,两侧置有碑亭、经堂、图书馆和沐浴室等,南北对称分布。每个院落的建筑景观形制各异、布局合理,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通过重重院落,楼、台、亭、殿次列呈现,给人以深远无尽的感觉。礼拜大殿是寺内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明七暗九开间,由卷棚、礼拜殿、后窑殿组成,气势恢宏又具有肃穆神秘的宗教气氛。礼拜殿前殿系勾连搭歇山顶,正西相接3间正方形后殿,宽广深邃,可供2000人礼拜,殿内的“虎图白楼”是由楠木所制,精致古朴。宽广的月台使得礼拜大殿和其他建筑景观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又连而不断,既可在人多时提供礼拜和其他活动,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尽览寺内景观。化觉巷清真寺整体布局紧凑合理,礼拜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所有的楼台景观也都是围绕大殿进行布局设计,以配合并突出大殿的肃穆庄严,无论是在建筑形制、用材、技法以及纹饰砖雕等细节处理上都具有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特点。

2.大学习巷清真寺也是西安最古老的著名清真寺之一,因为该寺在化觉巷清真大寺之西,所以也叫“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大学习巷寺始建于唐,以前也叫“清教寺”、“清净寺”等,在元至明清几代曾“敕建六次”。寺院的占地面积为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则为2 700平方米。整个寺院则由门前砖雕大照壁、石牌坊、三开间过庭大门、省心阁、南北厅、碑亭、月台、礼拜殿等中国传统建筑组成,南北厅和碑楼相对称而建。省心阁作为该寺“邦克楼”(宣礼楼),建筑形制独特,它的外观为四角形楼阁式,三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为二层三檐,第一层为明柱坐凳栏杆,楼阁前后连通。礼拜殿为寺院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可容纳500余人同时礼拜。整个殿内中国传统沥粉贴金技法与伊斯兰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相融合,古朴自然,宗教寓意鲜明。

3.小皮院清真寺也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相传该寺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又称“真教寺”、“万寿寺”,寺院占地面积达5977平方米。小皮院清真寺和化觉寺一样布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依次沿中轴线有序排列,有照壁、二门、連三门、月台、礼拜殿等。礼拜殿是该寺最古老且有特色的建筑物,建于明代。其前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结构为三架梁莲花枕;后殿面宽三间,四角重檐攒尖顶,檐下为五彩斗拱,后亭三面设计环廊,与前殿形成勾连搭式组合。整个大殿呈现“凸”字形,后殿长宽均等为方形,顶部跨度达十余米, 用斗拱出挑,层层内敛,收至顶部以木质八角藻井倒悬设计。小皮院清真寺是兼有伊斯兰内涵和中国宫殿建筑艺术形式的建筑群,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考察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几座清真寺建筑,它们与当代新建的阿拉伯式清真寺有着很大的区别。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建筑特点有:(1)外观造型多为阿拉伯穹顶式,大殿上面为一组1大4小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顶上一弯银白色新月,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2)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强调整座建筑的垂直轴线,邦克楼位于寺院前方;(3)殿堂装饰淡雅素洁,较少运用雕塑和彩画;(4)使用当代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法。而中国传统古典式清真寺建筑吸收我国本土社会、文化及建筑技法等元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观造型采取中国式大木起脊的传统庙宇形制,门前有影壁、牌楼等附设建筑。礼拜殿顶上采用勾连搭建筑形式,后窑殿亦木亦砖,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十字脊等多种式样。(2)讲求寺院布局的完整性。清真寺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模式进行整体布局,由大小不同院落组合而成,强调平面的中轴线。邦克楼为中国传统楼阁式建造,化觉巷清真寺的邦克楼在第三院落。(3)寺院装饰上采用雕塑、彩画,尤其是楼亭、大殿等檐顶彩画居多。(4)以木制材料为主,或亦木亦砖,运用勾连搭等中国建筑传统技法。

三、结语

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始,就自然地适应中国社会环境,开始中国化转向,这与伊斯兰教本身优秀的宗教思想,比如伊斯兰中道思想、爱国爱教思想等是分不开的,在中华“包容和合”的主流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二者互动生成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李兴华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分为四个时期,即唐宋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启动时期、成吉思汗西征至明中叶的初盛时期、明中叶至清中叶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国的寻找新出路、力挽危机时期。可以看到,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式的绵延发展的长久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实行了新的民族宗教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经历了恢复期、确立期以及政策拓展、创新等时期,《宗教事务条例》形成了宗教政策的四句话,加强了宗教法制建设、宗教事务管理以及加强了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新时期坚持和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需要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伊斯兰教界内部的自觉和行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顺应时代要求,向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倡议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活动,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伊斯兰教的崭新格局。2018年8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东四清真寺举行“四进”清真寺活动启动仪式,作为伊斯兰教重镇的西安市积极响应政策,开展了伊斯兰教界“四进”清真寺等爱国爱教实践活动。伊斯兰教界以“四进”清真寺为契机,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的明确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主体责任。同时,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新时代要创新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也是充分尊重宗教生存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要求。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只有积极适应中国国情、党情和社情,不断充实本土文化与时代内涵,才有可能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伊斯兰教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吸收融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自觉加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新时期坚持和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也离不开伊斯兰教界和中国广大穆斯林群众。

“宗教中国化”亘古弥新,永远在途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长久绵延的历史进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行稳致远。同样地,伊斯兰教中国化还在路上,不同时期有着崭新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为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健康发展,无论是伊斯兰教界还是党和政府,都应做好各自工作,始终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向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婉耀宾.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M].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1] 邱玉兰,于振生.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 马健君.陕西清真寺建筑文化透视[J].回族研究,2009(02).

[1] 李兴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幾个理论问题[J].回族研究,2018(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青年研究课题“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为例”(编号:20QN08)。

作者简介:王蓉(1994—),女,宁夏人,研究实习员,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伊斯兰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礼拜伊斯兰教清真寺
神回复
节俭教育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猜字谜
伊斯兰教苏菲派人神和谐关系探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