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本化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动机分析

2020-02-04 07:30邢佳音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研发支出盈余管理

摘 要:盈余管理能体现管理层的盈利能力水平高低,也能从侧面显露出利益相关人对企业投入资本后的回报情况。盈余管理就像一面镜子的正反面,同时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药)为例,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界定、动机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战略目标来制定研发费用成本计划,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华北制药;研发支出;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行为

1.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界定不一

如表1,,先以2017年为例,假定华药确实利用研发支出进行了盈余管理,为例实现华药2017年净利润增加,假设一下,公司坚持使用2016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重,2016年华药研发支出资本化比重为62.85%,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已经算是偏高的,华药2017年仍然采用2016年的62.85%的资本化比重,则公司的管理费用会随之增加1.27亿元,则净利润会相应降低0.75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华药2017年的净利润会由正增长变成负增长,也就是说公司2017年将会是净利润负增长。此时,在2012年至2019年间,华药将面临首次出现的大幅度净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但很快在2018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发生了增幅,提升了11.26%。再以2013年为例,2013年与2017年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3年如果同样使用2016年的资本化率,且采用同样的计算方式可得出,2013年净利润将变为-1.17亿元。再结合之前提到的上市公司通常倾向于维持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价值,故而,本文有理有据认为,华药在2013年及2017年两年期间有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内部投入占无形资产比重变化小

从华药年报表中可以看出,首先2012年-2015年研发投入呈现上升趋势,而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却不同于研发投入趋势。从2012年内部研发无形资产为0开始,2013年-2014年,这两年的平均值为2005万元,这也是与接下来几年相比的最高投入额。而这几年的内部研发所占比重也只是相比于2012年有所提高,直到2019年内部研发才猛然爆发,当然这也直接让2019年的无形资产显著提高。2014年-2015年研发投入增加,然而内部研发的比重却并没有随着投入额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是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3.66%下降到2015年的1.99%,2016年比重才正常上升。之后2017年-2019年是正常成正比的,研发投入的增加,内部投入比例也是逐步增加的。但是2018研发投入相比于2013年增加约4648万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按照正常情况显示,2018年的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应该高于2013年的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但是表2中显示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的,2018年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为3.94%,远低于2013年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这也说明了该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无形资产生成情况作用的稳定性不强。以上就可看出,华药公司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界定不统一,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首先2012年-2015研发投入呈现上升趋势,而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却不同于研发投入趋势。从2012年内部研发无形资产为0开始,2013年-2014年,这两年的平均值为2005万元,这也是与接下来几年相比的最高投入额。而这几年的内部研发所占比重也只是相比于2012年有所提高,直到2019年内部研发才猛然爆发,当然这也直接让2019年无形资产显著提高。2014年-2015年研发投入增加,然而内部研发的比重却并没有随着投入额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是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3.66%下降到2015年的1.99%,2016年比重才正常上升。之后2017年-2019年是正常成正比的,研发投入的增加,内部投入比例也是逐步增加的。但是2018研发投入相比于2013年增加约4648万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按照正常情况显示,2018年的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应该高于2013年的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但是图1中显示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的,2018年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为3.94%,远低于2013年内部研发占无形资产比重。这也说明了该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无形资产生成情况作用的稳定性不强。

由此来看,绝大部分的研发投入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影响不大,但是因为盈余管理理论,当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利于自身盈利时,上市公司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来进行盈余信息的调整,修饰财务信息,用于提高自身盈余能力,也向外界及利益相关者传递出公司稳定盈余的信号。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1.收益平滑动机

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一条规定是关于企业利润的,所以这也是上市企业维持自身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利润波动过大会对企业稳定发展有较大的威胁。当利润较高时,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提升企业价值,当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增股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管理层平缓会计不同期间的波动是收益平滑化的体现,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报告收益趋于平稳。学者Ronen and Sadan认为收益平滑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观察企业经营者是否具有让其投资信心增强的能力,来确认是否投资该企业。能否影响市场上投资决策和判断,由经营者采取的职业判断或管理行为决定的。

因此,企业想要实现利润平稳,公司管理当局通常会进行必要的会计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华药作为我国较大的制药企业之一,是否已经利用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来调整盈余尚未可知。

根据表3中可比企业平均资本化率可以看出2017年-2019年华药的资本化率均高于可比企业平均资本化率。华药2017费用化研发支出少计8503.12万元,而资本化金额应下降至 4323.41万元,净利润也将出现亏损(不计所得税的影响),在2019年华药资本化率为83.34%,如果按可比企业平均资本化率10.66%来计算的话,企业当年净利润調整为亏损状态是负值,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018年、2019年皆用可比企业平均资本化率的方法来处理研发支出,就会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华药将会被特殊处理。当企业面临亏损压力时,他们更容易采取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特别是2013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的资本化率均高达71%以上,甚至2019年已经高达到80%以上了。尤其2013年和2017年净利润数额相对较小,2013年净利润约为0.1亿元,2017年净利润约为0.14亿元,2018年与2019年收入与净利润增长不相匹配,若采用可比企业平均资本化率计算企业将会面临亏损的境况,它也为企业带来被特殊处理的困境,对于向外界需要常常进行融资的医药制造行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窘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企业在盈利能力较差的年份中,华药会运用高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手段来维持继续上市的目的。

2.债务契约动机分析

以我国2010年-2014年深、沪A股7932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样本的学者聂建平(2016),他对R&D支出资本化与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债务契约动机确实对R&D支出资本化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还出现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靳雨虹、韩道琴(2019)在实证研究阶段,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即:R&D支出资本化率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非高新技术企业很少会将研发支出资本化,高新技术企业却经常出现研发支出资本化现象,而且一些企业在经营前期出现盈余下降的情况时,会运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方式来提升盈余。

一般来说,平均资产负债率在40%左右的是制药行业的常态,最高的制药企业资产负债率也不会超过比重的百分之五十。华药一直凭借高负债率备受关注,上表4中已经表明,近8年以来,从2012年的69.14%到2019年的69.67%,华药依然凭借2019年资产负债率69.67%,蝉联高企状态榜单上。已经超出行业平均值29.67个百分点。与此同期,华药历年财务报告显示,近8年内负债总额增长趋势是不稳定的,呈波动状态。2019年负债总额高达129.17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短期借款的金额有62.8亿元之高,占总资产比例的48.62%,接近约一半的总资产,创近6年新高。这并非好的现象,一个企业适度的债务经营是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然而过度依附于债务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短期来看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长期如此,则会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营运资金是一个绝对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判断和分析企业资金运作状况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即流动资金净额。从表4中可以看出,营运资金一直是负值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小于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则认为流动负债融资,同时企业的现金流贫乏,偿付能力较差,更进一步来说,企业资金链存在随时断裂的可能,导致经营不善。身为企业的债权人,则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待商榷。除此之外,企业的产权比率想要处在稳妥水平中,则需要保持在1左右,但近年来看,华药的产权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产权比率为2.30,利息保障倍数在2019年为1.42,难以满足股东的期望及企业的经营发展所需资金,资不抵债的情况将近在咫尺,长期以往,企业将陷入破产或债务重组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紧缩的信贷政策,还本付息的压力与日俱增,筹资风险逐渐增高。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发现,华药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及动机。2012年-2019年,研发支出资本化比重逐年增加,研发投入所占无形资产比重小,皆受到收益平滑及债务契约动机的影响,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行为动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1]聂建平.差异化盈余管理动机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2016(3):114-117.

[2]靳玉红,韩道琴.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动因——以东三省及西南地区部分省市上市企业为例[J].税务与经济,2019(01):49-55.

[3]赵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识别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6.

[4]高柏超,高洁.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4(30):99-101.

[5]岳秀敏.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J].企业导报2014(15):107-107.

[6]Aboody, D. and Lev, B. Information asymmetry,R&D, and insider gains[J].Journal of Finance,2000,Vol.55(6):2747-2767.

[7]徐敏霞.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以海正药业为例[D]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7.

作者简介:邢佳音(1996.08- ),女,汉族,辽宁省辽中县人,沈阳建筑大学,初级会计职称,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与财务决策

猜你喜欢
研发支出盈余管理
非处方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绩效压力对家族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
公司治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对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新会计准则下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