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课本,教好道德与法治课

2020-02-07 05:35李保斌
新一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李保斌

摘 要:全面把握课程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实践中,我不仅用好教材,还注重抓住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跳出课本;道德与法治;教学

看看咱们的垃圾桶

第11课是《我是一张纸》,通过“纸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从哪里来”两个探究活动,学生对纸的用处、纸的制造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加深认识以达到知行合一,我在设计第三个活动“我的苦与乐”时跳出教材,增设了“看看咱们的垃圾桶”活动。

上课前,我带着几个学生提来了八个班的垃圾桶。当八个垃圾桶呈现在每组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都惊呆了。他们亲眼看到自己扔掉的纸有的只写了几个字,有的被撕成了碎屑,甚至有一本作业本,每一页都只写了几行字……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纸可以扔进垃圾桶,什么样的纸要攒起来卖给回收站,然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怎样节约用纸。至此,每个学生都从感性上懂得了节约用纸的原因和方法。怎样达到知行合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他們想出了互相监督、请家长监督、请老师监督等办法。这一课学过去一个多月了,每次上课前,我都先去看班里的垃圾桶,里面再也没有大张的仅使用了一点儿的作业纸,仅有少量孩子们用过的面巾纸。

让二年级的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很难吗?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我找到他的优点了!”

学习第13课《我能行》时,我设计了“找优点”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找出每个组员的优点。六班的活动中,李霜所在的小组成员都说,找不到李霜的优点。我让他们好好想想,他们说,都想过了,就是找不到。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发动全体学生一起找,大家找来找去,也都说找不到。无奈,我只好布置学生下课后继续找。

不知不觉,一周一闪而过。隔周,当我再次走进六班教室,李霜的同桌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找到李霜的优点了。”我一惊,心花怒放。

上课了,我把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改成了说李霜的优点。

李霜的同桌说:“我发现,李霜不爱跟同学吵架。”

还没等我接话,又有一个同学抢着说:“他不好以牙还牙。”

“他这几天上课很专心。”

“他很聪明。”

……

听着这些赞美,李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做了小结:“正如课本上所说,‘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我不行,明天可能行。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在进步。我们一定要看到每一个人的优点。”接下来,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就连平时好插话的“三大金刚”也没有随意插一次话,一直到下课。

很高兴,抓住了一个极佳的教育契机。

张晓林哭了

第14课是《学习有方法》。我想把这一课的开始与第13课结合一下。第13课有“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我不行,明天可能行。相信自己行,我才可能行。不要只说行,努力才能行。”的总结语。我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尝试背过这40个字。目的是找出一个背过的或者背得最好的,让他说一说自己记忆的方法,既引出了新课“学习有方法”,又让学生加深对前一课的理解。

谁知,当12班的张晓林信心满满地在大家面前尝试背的时候卡了壳,引起学生一片嘲笑声。她哭了。等学生安静下来,我严肃地发问:“张晓林为什么哭了?”学生答:“同学们嘲笑她。”“为什么受到嘲笑哭了?”学生答:“受到嘲笑心里难过。”“站在大家面前的如果是你,如果你卡了壳,同学们嘲笑你,你的心情怎么样?”……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为什么不对。接下来,我让张晓林继续尝试背。她又卡壳了。这次,再也没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教室里出现了“加油”的喊声和鼓励的掌声。张晓林又哭了,但是不同的是,课下她告诉我,这一次她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

道德与法治要有“道德味”,要有“法治味”。类似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正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资源。何不抓住它,利用它?

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正是抓住并利用这些具有课程意义的资源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以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综上所述,跳出教材,抓住教材之外的教育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即变得有滋有味,富有成效。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