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少儿时期平衡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

2020-02-07 05:35龚薇鲁海杨媛媛曾倩黄美怡
新一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平衡木体操教练员

龚薇 鲁海 杨媛媛 曾倩 黄美怡

摘 要:中国是世界体育强国,体操是中国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平衡木项目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体操项目,中国被公认为是平衡木世界强国。刘璇、邓琳琳等运动员先后在奥运会上获得过该项目的金牌。然而,自里约奥运周期以来,女子平衡木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女子平衡木的传统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本人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部担任体操教练17年,一直从事业余体校平衡木的教学训练工作,所带训输送的运动员吴柳芳、陈一乐、罗蕊等在多项大赛中曾取得优异成绩。吴柳芳2010体操世界杯多哈站平衡木冠军,2010体操世界杯法国站平衡木冠军,2011体操世界杯根特站平衡木冠军。陈一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2017年9月.天津)体操比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冠军、平衡木亚军。2018年8月,在雅加达进行的2018年亚运会中,陈一乐获得体操女子全能、团体和平衡木三枚金牌。罗蕊2019年全国青年锦标赛获得女子U15组平衡木冠军。本文试图对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平衡木项目训练成长经历中总结若干少儿平衡木训练的理论实践进行研究,从而为体操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等提供参考,为中国体操项目在平衡木单项上积累经验。

关键词:平衡木;体操艺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本人所带训过的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吴柳芳、陈一乐、罗蕊等为研究对象(自2002-2019年间带训的30名平衡木运动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选取这些运动员从6周岁—12周岁间从运动员选材、基础的培养、心理训练、伤病预防、体教结合、输送跟踪等6个方面为观察统计对象,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新规则,旨在研究新奥运周期平衡木运动员成长成才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平衡木项目的竞争力提供理论的参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员选材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以及科学管理是当今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三大要素,选材是进行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学会组编)认为:“所谓选材是根据运动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测试和预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准确的选拔出那些各方面条件优越,适合于某一运动项目需要的人才。”选材是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良好的选材可以对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快速有效提高训练成绩。

当下国内体操界普遍认为少儿体操运动员的选材总体特点[1]是:少儿运动员须身材比例匀称、五官端正,躯干略短,四肢略长,精干挺拨,身材结实,不认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举止言谈有灵性。目前,体操发展变化趋势来看应朝着“精悍结实、身体健壮、皮下脂肪少,肌线条清晰”的身材模式发展。

按照平衡木项目要求我会倾向于选拔那些身体比例适当,掌握动作协调,各关节柔韧灵活性好,智力超群,肌肉爆发力强,动作速度快,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训练自觉、悟性好的少年儿童人队训练。

(二)基础的培养

2.1科学训练、打好基础。

通常,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成长时期特点是1年入门、3年成形、5年成材、8年成器。而我培养孩子的时间正好在3年成形的时间段上,所以科学的训练很重要,首先了解孩子特点,有针对制定训练计划,从小培养队员对平衡木的感觉和控制力,简称“木感”。打好基础,狠抓基本功训练。以下是2018年12月第一周周基本功训练计划:

从表1可以看出,基本功训练在平衡木训练中占了一半的比重,每天都保持有30分钟的基本功(包含柔韧、踢控腿倒立上下肢的木感训练和跳步转体等舞蹈技巧)训练。每周还有专门的一次舞蹈课,意识和形态等身韵训练。在此表中还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在木上的训练时间也相应增加,对木感的要求也提高。

2.2系统培养舞蹈技巧、体操艺术性。

平衡木是女子竞技体操独有的项目,它能够充分展示女性美的特征。平衡木成套动作由各种舞蹈类的转体、跳步和技巧类的向前向后翻腾动作组成。国际体操规则要求,一套平衡木的成套必须包括3个舞蹈动作、3个技巧动作和2个任意动作。从规则可以看出,舞蹈技巧(跳步、转体)在成套中占了几乎一半的比重。韩华等[2]研究世界女子平衡木发展的新趋势得出,提高技巧类动作难度和舞蹈类高难度动作跳步、转体的使用是动作编排的总趋向。另外平衡木还有专门的艺术性、编排扣分。要求运动员以舞蹈动作的编排、运动员技巧作为基础,而且能够充分展现体操性和艺术性,以及成套动作的编排和平衡木的关系,减少动作之间的停顿,处理好成套动作的韵律、节奏,从而实现艺术和难度的相互平衡,并能够突出个人风格。因而,从小应该重视少儿舞蹈技巧、意识的启蒙训练与培养。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舞蹈技巧、意识训练是从进校抓起,持续递进,规范系统。

(三)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操竞赛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甚至伴随整个运动生涯,其目的是使运动员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比赛条件、比赛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从而在比赛中即使遇到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准确、灵活稳定地发挥比赛成绩[3]。由于平衡木比赛的稳定性差,使获胜的偶然性增加,因此平衡木比赛就是运动员心理能力的竞争,平衡木项目是考验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坏的一个最明显的体操项目,尤其在高手云集、分数又非常接近的大型比赛中。因此,在少儿平衡木的训练中,我们主动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把“稳定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选择平衡木上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比賽中,强调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

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1)多营造比赛的氛围:比如模拟比赛法:安排队内测试,请专业裁判评分,队友亲友观摩加油(2)想象训练法一般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提出检查,让运动员模拟比赛情景练习。(3)以赛代练:在大型比赛前去参加一些小比赛,累积比赛经验,提高成套熟练性。(4)情感关爱法:这些少儿体操运动员年龄都比较小,作为教练员,我们也应该多关爱鼓励运动员,不要再给运动员增加压力,特别是上场前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鼓励孩子,不焦虑,不着急,我们要明白焦虑也是会传染的。比赛失败后教练员也要赶快调整情绪,及时安慰队员,走出失败阴影,比好后面的比赛。等比赛结束后,找个安静的环境才开始与运动员一对一的分析总结失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的情绪控制很重要,不要在赛场对运动员发火,那样只会让队员更加紧张。赛后分析总结最好也是一对一,这样运动员更加能够放开与教练交流沟通,找到失误原因。在后面的比赛能够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准确、稳定地发挥。

《案例1》我是一个很会比赛的孩子

陈一乐是刚来我校时,才读小学一年级,他的父母当时还不在广州市工作,她是我组唯一的非广州学生。周末如果她父母没时间过来接她的时候,我就会把她带到我家去,我们之间的感情很好,她很信任我。她是一个协调型运动员,力量相对于弱一点。平时训练常常跟不上力量型的孩子,所以老是被自己气哭。但是我总是鼓励她,我发现她身体协调性好,在比赛时她的肌肉不会因为紧张而变得僵硬,加上比赛兴奋正好弥补她力量弱的缺点,所以比赛技术一般比平时完成的好。我抓住她会比赛的特点加以表扬,因此她自己也逐渐树立了信心。2017年15岁的陈一乐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代表广东参加女子团体资格、团体决赛,全能和单项共14项比赛,没有一个项目失败。赛后我问她第一次参加这种大比赛,紧张害怕吗?她笑着告诉我紧张但是不害怕,因为她相信自己是一个会比赛的运动员。因此,这些赛前的心理训练方法在比赛时有助于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四)伤病预防,运动量的控制

在女子体操的项目中,平衡木和高低杠依次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两个项目[4]。特别是平衡木的运动损伤是训练或比赛中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即使是微细创伤引起的损伤当时不严重的,但是这些损伤有复发或进一步损伤的可能,因而在训练中要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充分意识到预防重于治疗的概念。随着运动员平衡木训练时间的延长、技术难度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也在逐渐增加,并且95%的损伤发生在训练过程中。体操训练的目的是逐步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运动素质,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获得最佳运动成绩[5]。科学的平衡木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施加负荷,促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在平衡木训练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我们安排的运动负荷系统、科学,运动负荷的增大与机体机能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才能同步[6]。

少儿运动员由于年龄小、防伤病的意识不够强烈,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将预防损伤的发生重点放在运动量的控制上:

4.1减少木上器械训练时间

做细每节课训练计划,不要安排器械上长时间、连续性训练或者同一个动作重复不断练习,避免精神长期一直高度集中,减少疲劳损伤的发生率。

4.2减少舞蹈技巧负荷次数

为了提高跳步高度、开度,教练会增加跳步负荷,但是长时间的单一负荷训练也容易出现拉伤等问题。因此教练员在安排跳步计划时可以将舞蹈转体等技巧安排在一起交叉练习,增加短时间的训练间歇的安排。

4.3增加少儿运动员技巧技术的保护

少儿运动员在日常平衡木训练中,由于年龄小,技术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技术变形等问题,因此教练员可以增加保护次数,等运动员技术巩固后才脱保。另外,少儿在平衡木高木练习时也容易产生高空恐惧,教练员可以增加木上及木下保护垫,减少运动员由于心理恐惧带来的损伤的发生。

4.4加强身体关节力量训练

平衡木项目对相关肌肉群的力量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少儿运动员的上肢、下肢、躯干等肌肉群进行训练和强化,以提升其力量素质,加强对发挥重要作用的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

对于已经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我们及时减少训练量,调整训练计划,减少平衡木的木上时间,重点加强地面技术和基本功的训练,让运动员早期治疗,消除潜在的引起长期功能低下或伤病的危险,以期早日康复,达到最佳状态。

(五)体教结合,学训并重

长期以来,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一直是一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矛盾。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运动员的文化课面临着打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等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好学生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是教练员、文化课老师、家长共同面临的一种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7个省市的运动员培养调查中发现,有40%以上的运动员文化学习是通过体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来实现的,但是运动员文化成绩并不理想;有71.1%的人认为中、小学文化教育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本没有作用[7-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练员的角度来讲,评价他们绩效的指标主要是运动员运动成绩而并不是文化课成绩,因而许多教练员会在运动员有限的时间分配中忽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从而造成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缺失。在文化学习上,我校提出“体教结合、学训并重”的培养方针,少儿运动员每周保持不低于24个课时的文化课学习,晚上文化课老师在校内指导督促运动员完成作业。每学期的文化课教学大纲按照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制定执行。期末考核与广州市天河区所有小学同时同卷。

教练、老师共同携手家长高度的重视,持久的坚持文化学习,让少儿体操运动员在锻炼身体、提高专业成绩的同时,文化底子更扎实,知识面更宽阔,发展空间更大,后劲更足。

(六)输送跟踪

后备人才的输送是少儿体操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后备人才的输送是參与运动员培养的带训教练员、运动员的直接训练动机,也是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成果的的直接体现[9],直接反映了教练员和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培养水平。掌握正确的输送时机,是输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输送的运动员年龄偏小,文化素质较低,身体发育和思想观念不成熟,基本功不够扎实,综合能力培养欠缺,就会造成人才浪费。为了打通输送渠道,做好运动员输送后的训练和教育衔接,我们在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中,在确定训练指导思想时就充分考虑和以后专业队训练阶段的思想相统一,目的是使输送出去的运动员按照统一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年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专项水平。对于输送到专业队伍的运动员,我们保持紧密联系,密切跟踪,在思想上、生活上继续关心帮助他们,在训练上积极主动向专业队教练介绍该队员基本情况、特点,让专业队教练全面准确了解该队员的成长历史和训练水平,从而为队员在专业队的学习、训练、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个人的经验:

(1)提前做好家长和运动员的思想工作

许多队员到了专业队以后,在思想上和角色上都会有经历很大的落差,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体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市队是整个队伍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家的学习榜样,心理上具有优越感。但是,输送到专业队以后,他们在队内所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被重点关注到暂时不被重视,还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训练也从业余转向专业训练模式,家长和队员的思想波动会比较大。对此,首先我会告诉他们将遇到哪些困难,让她们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根据我长期带训输送的观察,所输送的体操队员到专业队的最初的一年是最难熬的,队员只要努力坚持训练,度过这个时期后就往往可以融入新环境适应带训教练员,并在教练员引导下树立新的训练目标,为之而努力

(2)推遲运动员输送时间,解决运动员学习的后顾之忧。

以前8岁左右的孩子就推荐到省队集训,因为年龄太小,到专业队后生活不适应、训练跟不上大队员,专业队也没有专门设定这么小的文化学习课程,因此他们文化课学习只能由其他年级文化老师代为授课,很多运动员出现成绩大幅下滑。这种现象也是家长最担心和无法接受的。时间一长家长就都会产生负面情绪,萌生退意。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推迟输送时间,等孩子10岁以后才推荐到省队。这时候运动员一般五年级左右,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性格开始稳定,处事趋于成熟。

另外,对于那些不能向上级专业队输送的运动员,我们也积极拓宽输送渠道,向其他项目推荐,从整体上提高运动员成才率。

三、结束语

国内外无数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成长表明,一个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精心培养,辛勤的付出和严格的管理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也需要各个阶段教练的精心培养。平衡木项目是要求超高的难度与接近完美质量的体操项目。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平衡木项目的6周岁—12周岁间的少儿女子体操运动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基础训练以及专项提高阶段,可塑性强,优势和潜能有待发掘、发展。只有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出孩子全面良好的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才能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严格控制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熟练掌握先进基础难度动作、培养女子节奏感、表现力等以及积累比赛经验、着重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等分别是这两个阶段的主要特征[10]。本文回顾分析了这些运动员在平衡木单项中成长的经历,从科学选材、舞蹈意识的启蒙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伤病预防、运动量的控制、学训并重,输送跟踪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本文在研究少儿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项目上成长过程的规律性做出来探索,对于平衡木项目教练在制定少儿训练计划、避免人才浪费和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加快平衡木项目体操人才的培养速度等方面都做成了有益的总结与探索,为我国培养优秀平衡木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开发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志光·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现状和对策分析[J].运动精品2018,37(7):106-107,109.

[2]韩华,戴瑞磊,朱志蕊.由三次体操世锦赛和28届奥运会看世界女子平衡木发展的新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64-67.

[3]徐家杰,刘绍军,谢三才.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40.

[4]黄强.关于体操运动损伤机制与伤病预防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6):49-50.

[5]黄桑.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董大伟.超负荷训练恢复在体操训练中的能动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6):102-103

[7]李海龙.北京市竟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5.

猜你喜欢
平衡木体操教练员
摇晃的平衡木
汉字诗:旦
艺术“疯狂”客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
体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