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唯物史观意蕴*

2020-02-11 14:28余建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心马克思主义群众

武 豹,余建军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6由此,“不忘初心”思想作为党的重大政治理论首次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初心”的内涵作了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12019年6月以来,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主题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18这生动体现了党自觉践行不忘初心思想的责任担当。

一、不忘初心思想的理论来源

“初心”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典籍之中,东晋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第十五卷中有言:“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北宋诗人王禹偁在《求致仕第一表》中也说:“岑文本之初心,止于县令。”现如今,“初心”就是指人们做某件事的初衷,尤指经过艰难困苦之后仍能不忘本初,坚守本心。就马克思主义初心论来说,其产生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习近平不忘初心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继承和发展。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未明确提出过“不忘初心”这一话语,但在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中始终闪耀着初心论的光芒。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主体、实现手段和最终目标三个向度较为全面地诠释了初心理论。从现实主体向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所系是无产阶级,即是说初心是无产阶级的初心,而不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反动、落后阶级的初心。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262这里的“少数”就是指奴隶主、封建主和资产阶级,他们的“初心”只能是通过各种剥削手段来满足和维护自己的特权享受和阶级利益。尤其是资产阶级,他们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建立机器大工业排挤无产阶级,使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通过科技、资本和社会保障手段缓和阶级矛盾,使无产阶级感到得了好处。然而多变的形式掩盖不了它的本质:竭力捍卫和巩固极少数人的利益。这是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460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旨归。

从实现手段向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所赖是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发展的眼光出发,指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落后的生产方式一定会被先进的生产方式所淘汰,新的生产关系一定会战胜旧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一定会取代资产阶级。人类必须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而顺应这一规律必须通过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因为资产阶级掌握财富的同时也掌握着暴力机关,生活上无所依的悲惨处境和敌人的强大力量决定了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殊死斗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历史上的所谓“合法斗争”或“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潮或是低估了资产阶级不愿与无产阶级“在任何领域分一杯羹”的准则,或是低估了武装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力量。总之,非得通过暴力手段不可,就像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时说的那样:“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4]126同时,在斗争策略上,无产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自己的事情”[5]13那种幼稚的主张。进一步说,无产阶级甚至不反对联合资产阶级一起展开针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在革命的必要阶段也可以实行革命性妥协,因为这对无产阶级本身来说未尝不是有益的工作。

从最终目标向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所向是共产主义,即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生存发展状态,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那种“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683。这种社会形式主张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因而在经济领域要求所有制性质的逐步变革,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由私有转为公有;在政治领域要求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逐步改变,全体劳动者都是生产劳动的主人,自由、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蔚然成风,人人得享尊严和解放;在思想领域要求私有制观念的逐步被清除,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当然,这种社会形式的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既要看到资本主义让位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必然性,又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奋斗。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初心论也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本质属性出发,毛泽东着重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7]158同蒋介石国民政府“仅仅代表最大的富翁”[7]158不同,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国民”之列,而且正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斗争。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8]100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从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实践要求出发,邓小平着重回答了“我要干什么,应当怎么干”的问题。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指出,对过去进行总结,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9]223。中国过去墨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现在必须摆脱贫困。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多次重申要想摆脱贫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胆子要大一点,迈开步子大胆实验,允许观望,也允许犯错。党的工作重心是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0]162。只有明确了党代表谁的利益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才能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忠实履行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各项工作要求。胡锦涛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他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11]475党的中心工作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发展成效要由人民评判,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思想是对上述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不忘初心思想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5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忘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以及怎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这些也就明确了不忘初心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二、不忘初心思想的唯物史观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初心论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思想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内在的蕴含着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它有如下意蕴。

(一)不忘初心思想遵循了社会发展动力规律

新思想的提出源自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相应的生产关系也必然发生变革。当资产阶级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的生产力之后,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然而,“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2]256,当资产阶级“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2]256时,无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就会必然出现。这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工人阶级及其要求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12]86这种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而提出的不忘初心思想就有了最深刻的理论来源,即一切阶级都不能也无法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雄踞历史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3]22这首先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由于不可避免的阶级利益的冲突,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无产阶级必然以暴力革命为手段,发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批判旧世界中改造新世界成了无产阶级实现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其次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还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人类历史滚滚向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此,不忘初心思想坚定了无产阶级朝着共产主义迈进的底气与信心。

(二)不忘初心思想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忘初心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从国际形势来看,虽然经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冲击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受到了削弱,但是中国经受住了冲击和考验。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愈显活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有力击败了“中国崩溃论”的错误论调,使世界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形势。这为我们以不忘初心思想教育全党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营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之所以要提出不忘初心思想,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的现实。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上,必须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忘初心思想深刻表明了党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致力于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立场”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可以看作是不忘初心思想的另一种话语表达。另一方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党和政府在教育医疗、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不忘初心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1952年,我国的GDP总量仅为679亿元人民币,人均119元;到2018年,我国GDP总量已达9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64644元[14]10-12,增长率远超世界同期水平。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因此,发展成就越是可喜,越是要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保持定力、稳步前进。此外,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不忘初心思想在党内不仅有清晰的演进逻辑,更有强烈的现实指导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以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贯穿于党的事业之中,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完成了“救国”、“兴国”和“富国”的历史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思想又向我们提出了“强国”的更高的历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谈到:“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教育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1]18为此,党员干部要自觉锤炼政治品格,牢固掌握科学本领,切实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为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

(三)不忘初心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5]287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03次,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依靠人民群众?因为革命、战争和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毛泽东曾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如果经过这种努力而争取千百万群众在我们领导之下的话,那我们的革命任务就能迅速地完成。”[7]279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离开人民谈战争,就像离开独立谈建设,离开和平谈发展。一句话,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中国的革命绝不可能成功,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绝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为什么要为了人民群众?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8]1094党同人民血脉相依,任何时候都不能分离,没有党的领导,人民无所依;没有人民的拥护,党就无所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16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000多万党员,就在于时刻不忘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就在于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人民群众,对人民永怀赤子之心,不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牢记“人民万岁”,这样才能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忘初心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背景。它立足于唯物史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初心论的核心精神,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得以创新和发展,充分彰显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不忘初心思想既全面顺应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逻辑,又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党的建设问题、“举什么旗”的问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于不忘初心思想的理论之中,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剖析不忘初心思想可以使我们明确,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越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遇到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猜你喜欢
初心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永远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不忘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