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模式的对策

2020-02-11 21: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主体责任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高校承担着对学生风险管理的职责,但却势单力薄,无法针对新的风险类型及时管控,这就需要家庭、社会等主体,来共同分担学生管理中的风险,以此降低学生的风险发生概率,同时优化高校教育职能的全面布局,进一步推动高校对学生风险分担模式与管理制度的有效建设。而本文也以此为视角,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学生风险分担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此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安全的学习与成长。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的理论概述

1、风险分担的概念及原则

所谓风险分担所指的就是针对学生管理风险,由相应的主体分担风险,承担指定责任,其中风险主体包括学校、社会及家庭等。而风险分担需要符合综合性、社会化、法治性,以及精细化原则,如综合性原则中综合了学生日常风险和突发风险管理的全部要素,将此分担到各主体职责当中,能够实现高效学生管理风险的内化解决。而所制定的风险分担方案,需要满足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等原则。

2、风险分担的内容

在对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中,首先要对风险类型进行识别,再来探讨责任的划分。其中学生所面临的风险层面主要包括:学习和生活风险、社交风险、人身安全风险、财产风险,以及就业风险等。对此,相应的风险分担主体就要承担不同范畴的风险类型,如学校需承担学习风险和就业风险,以及人身安全风险;家庭主体需承担生活风险,并衍射出监护权和知情权;社会则要承担学生的社交风险和财产风险,所衍射出法律权益等。而学生作为受益主体,也要发挥自我管理职能,对风险高度认识与识别,并通过自我管控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率。而在风险分担模式构建后,针对风险分担内容与实施措施,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承担相应责任、提供综合性风险防控服务,使学生综合权益得到保障。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现状分析

(1)学生日常风险分担现状

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仍然会面临很多风险,并且风险类型较多,根据不同风险类目,不同分担主体也要发挥自身职能与优势,起到相应的风险识别、监督与管理作用,从而降低学生风险发生率。

我国大部分高校依然承担大比例学生管理中的风险,如学生财务风险分担中,只有学校单一的分担主体,风险分担缺乏综合性、全面性和社会性。再如人身安全风险分担中,学校和社会主体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职责,而家庭却没有提高重视程度,对于这一点需要完善,体现出当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风险分担模式构建的还不全面,进而降低了学生风险预测与防控效率。

(2)学生突发事件风险分担现状

在高校学生管理风险中,不仅包括日常风险,同时还涵盖突发事件风险,针对此独特风险类型,分担主体要规范自身责任范畴,综合考量风险涉及层面,才能确保学生突发性风险事故有效防控。

另外,学校承担着较大的责任,社会主体的风险分担能力也较高,例如在治安风险中,公安部门和医疗组织,也承担了相应的主体责任;再如火灾、爆炸风险中,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以及医院所分担了大部分的风险。而家庭所分担的风险并不大,甚至针对一些特定突发事件并没有参与分担,如治安风险中,家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监护,而是将责任都推给学校,这样不仅造成风险防控效率低下,同时也危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2、高校学生风险分担模式存在的问题

(1)风险分担主体不明确、职责分配不全面

高校构建完善性的风险分担模式,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所面临的各式风险进行管控,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但是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风险分担模式构建中,主体不明确,职责分配不全面,进而导致风险控制效率不高。例如近年来“校园裸贷”、网络诈骗,以及网络不法言论事件频发,学生在面临这些网络风险时,因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风险分担主体,没有及时构建完善的责任分配机制,导致各主体责任不名明确,职能范围划分不科学、不规范,而学校负责对学生宣传网络的危险性,并在发生事件后搜集相关信息并报警,社会主体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缺乏电视媒体等对网络诈骗事件和“裸贷”事件的大力宣传,以及家庭方面对学生心理的监护与引导等,这就导致相关危险性的案件频发,加大了学生受害和利益损害的概率。

(2)外部风险分担主体呈现被动性

从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学生管理中的风险分担情况来看,外部分担主体--社会、家庭都呈现出被动形态,一般而言高校是负责学生安全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在进行日常风险防控,以及遭遇风险事故后,多数情况都由学校通知外部分担主体,而这种情况造成风险处理不及时,甚至导致各风险分担主体脱节。例如,家长接受高校通知参与到学生身心健康风险防范措施讨论中;金融机构接到高校邀请才会来校讲解财务防骗知识;工商部门对网络销售假货或影响身体健康的食品,缺乏严谨性的监管,进而增加了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风险等等。这足以证明学校外部风险分担主体缺乏主动性,责任承担不及时或不全面,究其原因发现学校与外部风险分担主体缺乏及时性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各风险分担主体的责任规划和方案实施存在滞后性,进而导致学生风险事故频发,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模式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1、明确风险分担主体的职责

(1)优化风险分担主体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风险分担模式的构建,是降低学生风险事故发生率的有效保障。因此针对学生管理中的风险,要设定相应分担主体,并通过不同主体特点,来规范和优化主体分担模式。例如,学生在面临网络风险中,不仅学校要发挥主体职能,加强对网络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社会(媒体、公安等)、家庭也要分担风险,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风险识别意识。形成不同风险分担主体优化自身结构,提高分担主体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从而量化管理目标,优化分担主体的组成结构。

(2)确定风险分担主体的责任范畴

在高校学生风险分担中,不同的主体应当具备不同的优势,结合分担模式构建的原则与特点,对相关主体责任范畴进行科学性与协调性规范。例如,针对“校园网贷”、“舆情风险”,以及就业风险等,首先关联到的是学校主体,所以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结合安全教育宣传部门,辅助风险管理问题,增加此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其次,还涉及到社会主体,如电视媒体、公安部门等,因此要明确社会主体的职能范畴,将学生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列入到社会主体风险分担的责任范畴当中,对风险系数进行有效识别与防控,确保学生风险发生率的降低。而家庭也需要分担相应风险,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共同探讨网络风险,做好监护职责。

2、加强风险分担主体的信息沟通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风险分担模式建立中,想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风险管控效率,就要加强各分担主体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而因为各分担主体较为分散,所以沟通方式途径选择尤为重要。如学校可以构建统一的交流网站、各个平台论坛,或者QQ 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微博账号等,组织学生、社会机构(公安、医院、金融等),以及政府、家庭、学校等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确保针对性问题及时跟进与解决,形成风险分担“联动机制”。例如,针对学生的财务风险,则重点涉及到学校和社会两大风险分担主体,学校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财务安全技能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大会,针对“校园贷”的危害和事故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讲解等。而社会主体如金融机构、媒体,对财产风险预警进行大力宣传,公安部门要对相关学生财产案件进行立案侦查等。以此为基础,加大多方风险分担主体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单一的学校管理主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多样化风险控制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创建“联动机制”,结合家庭、社会等外部主体,共同分担和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本文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风险分担主体不明确、职责分配不全面,外部分担主体呈现被动性等问题,并从相应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与优化建议,希望可以为风险分担模式的全面构建,以及学校对学生综合性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主体责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