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0-02-14 09:36林德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放化疗靶向肺癌

林德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乐清分院/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604)

0 引言

肺癌脑转移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虽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癌症依然是医学人员难以攻克的问题。目前,针对该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全脑放化疗为主,但是在化疗中血脑屏障的存在会对药效浓度造成影响,而在化疗中,需要严格控制照射剂的使用量,所以,均无法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1]。因此,为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科开展此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①经医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②预计生存期大于三个月的患者;③经MR检查有明显脑部转移性病灶的患者;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2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不耐受的患者;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依从性差的患者。

1.1.3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抽签单双数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3例。其中参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50.4±5.8)岁;鳞癌、腺癌、腺鳞癌以及大细胞癌例数分别为3例、4例、24例、2例。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53.8±6.2)岁;鳞癌、腺癌、腺鳞癌以及大细胞癌例数分别为4例、2例、23例、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脑放化疗方式开展治疗工作,首先对患者实施对穿照射,中心水平选择X线8 mV,并将照射剂的使用剂量控制为40 Gy/20f,每周给予5 f,持续治疗28天;其次,对患者进行全身化疗,以二含铂治疗方案为主,第一天应用紫杉醇135-175 mg/m2,爱宁达500 mg/m2以及顺铂25 mg/m2,持续治疗4周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照组治疗基础上施加靶向药物治疗,所使用药物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凯美纳,具体用药方式为每天三次、每次125 mg,持续治疗4周[2]。

1.3 观察指标。采用电话或登门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对其出现的脱发、皮疹、消化道反应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4 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等四个等级的划分,其中,病灶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为完全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显著缩小,缩小范围在50%以上为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有所患者,但是缩小范围在50%以下,25%以上为疾病稳定;未达到上述标准为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专业的SPSS 18.0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参照组为24.2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肺癌属于多发性肿瘤疾病,并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过程中出现癌细胞向脑转移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偏瘫等问题,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3]。

表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针对肺癌脑转移疾病,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用全脑放化疗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但是在放疗中具有较大的限制性,容易出现控制失败问题;而全身化疗虽然能够对肺癌以及脑部区域转移的癌细胞进行治疗,但是在使用中受血脑屏障的影响,无法完全的发挥药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靶向治疗为医学人员近年来一直研究的治疗方式,文中所使用的凯美纳属于一种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具有分子量小的特点,能够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增加药物浓度。同时,该种药物还能够在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中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阻断,将靶向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两种方式联合起来治疗肺癌脑转移,效果良好[4-8]。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全脑放化疗方式,研究组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方式,结果显示,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与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的研究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参照组24.2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9]。

综上所述,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方式开展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工作,与单纯的放化疗方式相比,在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采纳。

猜你喜欢
放化疗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