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2020-02-14 09:37刘平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志满意率血糖

刘平平

(永吉县中医院,吉林 永吉 132001)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综合征,因为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出现血糖升高[1],长时间的高糖状态导致机体各组织如眼、肾、血管、心脏以及神经等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性的病变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联合健康饮食控制病情,而患者遵医嘱服药、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控制疾病的重要因素。本文为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8-79岁,平均(59.68±2.97)岁;病程1-24年,平均(10.67±3.65)年;研究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6±2.38)岁;病程1-25年,平均(10.57±3.4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志开导与解惑:告知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治疗效果等,使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了解,缓解患者的陌生感,减轻由此带来的恐慌、焦虑情绪;糖尿病患者往往疑虑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提出疑问时,应做到积极解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消除患者的疑惑,避免患者因猜疑而出现气机不顺,影响身体健康。②以情胜情:护理人员日常应与患者多交流沟通,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个人喜好;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告知患者喜怒不节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激起其他情绪,如告知患者家人对其的关心、爱护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激发患者的愉悦心理,以喜换悲,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③移情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脱离悲观情绪,如听音乐、观看有趣视频、看书、与病友交流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情趣,消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慌感。④顺情护理:患者在得知自身病情后,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若不能进行及时疏导,容易引起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等,对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服务要求,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但是护理人员需把握一定尺度,在合理范围内满足患者需求,不能完全迁就患者,对于要求不合理的患者,需对患者及家属积极解释,使其了解无法满足要求的原因,争取患者的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

1.3 观察指标。①血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均为早晨8点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89-6.11 mmol/L。②自我管理能力:选择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2]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满分为77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③护理服务满意度:选择医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服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糖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比对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比对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n=51) 9.68±3.15 7.54±2.63 3.724 0.000研究组(n=51) 9.71±3.19 6.23±2.69 5.711 0.000 t 0.812 2.363 P 0.209 0.010

2.2 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前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36.85±5.34)分,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36.91±5.47)分,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t=0.056,P=0.478);护理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42.38±4.62)分,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51.67±4.76)分,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对照组t=5.593,P=0.000;研究组t=14.537,P=0.000),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t=10.001,P=0.000)。

2.3 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24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为82.4%,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8例,满意21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1%,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t=4.993,P=0.02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情志中的七情为喜、怒、思、忧、惊、恐、悲,同时将喜、怒、思、忧、恐又称为五志[3]。当人体出现疾病时,会引起患者情志失常,内经表示“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表明情志失常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影响较大,而情志护理是对患者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疏导,通过不同方式消除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护意识与能力,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组护理前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作用;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推荐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情志满意率血糖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