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莲子、芡实治疗脾虚泄泻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4 01:22张莉莉顾成娟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芡实中焦莲子

郝 瑞,张莉莉,顾成娟,赵林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 福田 > 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00)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1]。该病病程缠绵,常常易于反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仝小林院士认为,脾虚泄泻以脾胃为本,肠道为标,脾虚日久,无力运化水谷则见完谷不化,水湿停滞则聚而成湿,故而粪质稀溏,甚则如水下注,脾虚泄泻常常久而不愈,易亏耗阳气,因此仝小林院士指出治疗当标本兼施,以健脾渗湿为核心,兼以涩肠止泻,但也应密切关注患者二便情况,及时调整,防止固涩太过,有碍气机,常选用薏苡仁、莲子、芡实作为脾虚泄泻的基础小方。

1 重视脾胃,健脾渗湿

泄泻为临床常见的胃肠病,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耗伤等。仝小林院士指出泄泻可有暴泻与久泻之分,常言“暴泄属实,久泄属虚”,其中糖尿病性腹泻多为久泻[2]。临床上,虚证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多见,实邪多以湿滞、血瘀、气郁为主。虚性腹泻与实性腹痛的鉴别主要以是否腹痛而分,虚性多无腹痛,仅便次增多、粪质清稀;而挟实者多兼有便前腹痛,甚至腹痛的部位固定不移。仝小林院士指出中焦气机逆乱为泄泻的核心病机之一。患者素体易郁,或由于情志不畅,或长期过食肥甘、饮食壅滞,或久不运动,使得气机不畅,中焦枢纽不能正常运转,而致木郁土壅,或土壅木郁。治疗当辛开苦降,用泻心汤之辈,使中焦大气得转,气机得复,升降有序,诸症可愈。

脾主运化,可将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脾虚则无力运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故生水湿,脾湿下流,则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因而,仝小林院士指出脾虚湿盛为泄泻之本。脾胃大法以健运为核心,湿阻气机,健运不利,可秘结,可痞满,可化热,可湿聚。脾胃健运得常,方可“保出入平衡,运助升降有度”。故治疗首当以健脾渗湿为先,“胃系运则传化有序,脾系运则水谷布常”。

《黄帝内经》指出“二阳结谓之消”,即指出消渴患者可因湿热结于胃肠使中焦运化功能失常,或热结于内、日久伤津耗气使脾胃失和,或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郁久化热,故腹泻。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大便黏臭,口干怕热,皮肤瘙痒等,当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之。若患者素体有寒,中气不足,则易使得脾胃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液运化不利。脾阳虚衰,日久损及肾阳,肾阳亏虚,则命门之火不足,多见腹胀便溏、肠鸣漉漉、阳痿或腰背冷痛。治疗当用辛温大热之品,如附子理中丸之类[3]。

综上所述,仝小林院士认为泄泻病位以脾虚湿盛为本,治疗应当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全身津液水谷,亦为全身气机枢纽,故“中央健则气机调,气机调则精微布散”。仝小林院士认为诸多疾病,或“起于中焦,及于上下”,或“四旁久病,归于中焦”。脾土居中央灌四旁,“中央健则四旁通,中央病则殃及四旁”。治法可从辛开苦降畅气机、清热燥湿利湿热、温阳散寒助脾肾等着手,调理脾胃,恢复中焦运化之职,可助患者更好地吸收药食精微,固护正气。提出“病体虚弱用补药,先把胃口调理好。胃口不开空谈补,吸收不利药难效。胃口一开助药力,药补食补合力调。”

2 涩肠止泻,标本兼顾

大小肠为受纳水谷、分清别浊主阵地,故泄泻病位在肠,亦以大小肠为标。仝小林院士认为,泄泻日久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正气消耗过度而无所化生,关口不固,精微散而不收,常会滋生他病,因而在治本的同时,也应采用收敛固涩的方法,及时收敛不断散失的精微。同时也应及时观察患者状态,若患者正虚邪实,外邪未去,应当慎用固涩;或患者泄泻已有所恢复,应适当调整用量。诚如仝小林院士所言“敛即扶正减渗漏,收涩太过反缠绵”。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恶性肿瘤、痛风、结肠炎、关节炎、原发性多汗和顽固性失眠等,仝小林院士常用薏苡仁治疗湿热停聚中焦之态,认为薏苡仁既能健脾又不滋腻,可在解化痰湿的同时兼能益胃。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降血糖血钙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胰蛋白等功能[4]。

莲子性味甘、平、涩,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等病症。现代多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仝小林院士认为莲子健脾益肾,为甘淡清补之品,可助运水谷,恢复正气。药理研究认为莲子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5]。

芡实性平,味甘涩,主入脾、肾经,擅健脾止泻、祛湿止带,益肾固精。主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现代临床上多应用于治疗多种肾脏疾病以及慢性肠炎、遗精、中风后遗症等。仝小林院士认为芡实兼具补益与固涩,功擅下焦。药理研究发现芡实具有抗氧化及抑菌、降血糖及降血压、抗心肌缺血、保护胃黏膜、抗衰老等功效[6]。

芡实与薏苡仁配伍有利湿而不伤阴,补益而不壅滞之效,既能增强薏苡仁健脾利湿之功,又起收涩之效,防止利湿太过。莲子与芡实合用,可增强固摄缩泉之功,与薏苡仁同用,再增一分助运之力。三药配合可标本兼顾,健脾渗湿为主,兼以涩肠止泻,以固正气,提高疗效。临证还可根据患者证候不同进行配伍,如患者大肠湿热,治以葛根芩连汤为主,配以三药以固标;胃肠枢机不利者,治以泻心汤类为主,根据患者泄泻缓急,适时治标;脾肾阳虚者,治以附子理中之辈,如患者久泄不得止,应急则治标。

3 合理用量是关键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薏苡仁的临床用量为9~30 g,莲子为6~15 g,芡实为9~15 g。仝小林院士认为为求力效,可倍量使用,如薏苡仁可以30 g为单位倍增,用量范围多为30~120 g,莲子和芡实可以15 g为单位倍增,用量范围莲子常为15~30 g,芡实常为15~45 g。仝小林院士强调,在把握患者病情之下,不应畏惧“超量”“过量”,但同时应更加关注患者临床反应,若患者标态已有所恢复,则应当慎重使用固涩之品,以防收涩太过反致缠绵,有碍运化。

4 病案举例

耿某,男,58岁,2018年5月29日初诊。身高:174 cm,体质量:65 kg,BMI:21.47 kg/m2,患病前最大体质量:71 kg。主诉:血糖升高伴腹泻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乏力、身体、发沉发重、胃胀、大便稀于当地医院就诊,确诊2型糖尿病,未予治疗,现为求中医进一步治疗,遂来仝小林院士门诊求诊。刻下症见:头沉头重,口干喜饮,神疲乏力,胃怕凉,胃胀明显减轻,无胃痛,矢气频;腰部怕冷腰酸;纳一般,眠差,多梦;大便黏臭,食入即泻,泻下完谷,日2次,小便频、尿中断、尿无力,夜尿1~2次。舌根淡黄厚腐腻,脉沉略滑。既往史:自发性气胸26年,直肠息肉、肛乳头瘤、混合痔疮1年,26年前曾做阑尾切除术,4个月前曾做直肠息肉切除、痔疮手术。否认过敏史。个人史:吸烟40年,每天30支,已戒烟1个月;饮酒40年,每天400 mL白酒,已戒酒1个月。辅助检查:HbA1c 6.6%,GLU 6.73 mmol/L,2 hPG8.73 mmol/L。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脾虚湿盛证。药用:薏苡仁60 g,莲子30 g,芡实30 g,蒲公英30 g,甘草15 g,党参15 g,黄芪30 g,陈皮15 g,盐杜仲30 g,独活30 g,生姜30 g,大枣9 g,生白术30 g,大腹皮15 g,威灵仙30 g,皂角刺30 g,制吴茱萸9 g,黄连1.5 g,白芍30 g,醋莪术9 g,三七9 g,浙贝母9 g,茯苓30 g。服上方2月后乏力困倦减、食欲转佳,胃怕凉、胃胀减轻50%;腰怕冷减轻60%;大便成形,日2次;尿频、尿中断、尿无力同前,夜尿1~2次。症状大幅缓解,改用他法降血糖。

按:患者脾虚日久,无力运化水谷,脾胃为气机枢纽,脾虚则气机无以正常输布,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湿,水湿泛滥,肠道无以泌别清浊,故而粪质稀溏,甚则如水下注。脾虚泄泻常常久而不愈,阳气亏耗,肾气不固,故见尿频、尿中断、尿无力等。治疗当标本兼施,健脾渗湿同时,及时涩肠止泻,防止进一步耗伤。二诊时患者大便成形,为防止固涩太过,故及时调整其他方法治疗余症。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莲子、芡实健脾止泻,标本兼施。

猜你喜欢
芡实中焦莲子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莲子飞上天
秋补食疗话芡实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煮不烂的莲子不好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