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

  • 汉唐经方建中含义新探
    中”被认为是“建中焦”之意。直至现代,《方剂学》[1]对“建中”的解读也依旧沿用了“温补中焦,建立中气,故名建中”的观点。笔者通过查阅汉唐时期医方名称含“建中”诸方,并考其方药主治证型后认为,“建中”类医方主治疾病宽泛,涉及脏腑众多。现今对“建中”的解读,不仅模糊了汉唐时期医方“中”的含义,亦局限了“建中”类医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拟通过解读汉唐时期“中”的含义与范围,并结合“建中”类方在医方名称、主治功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以期还原汉唐诸经方“建中”之

    光明中医 2023年21期2023-11-30

  • 温病四大家三焦辨证规律探讨
    [6]。1.2 中焦营卫宜守宜行温邪困遏中焦,以脾胃受扰为主,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温邪阻滞气机,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故中焦治疗亦需宣通气机。叶氏在《指南》中提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上叶氏提倡“中焦药用苦辛寒”,主张中焦药物多运用宣通气机之品,药用如杏仁、橘皮、槟榔、厚朴、枳实等类或方用泻心汤、小陷胸、小承气等类以宣畅气机[6]。1.3 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下焦肝肾受邪,多为温邪劫烁肝肾阴液,肝阴主濡润筋脉,肾阴主一身之阴,温邪煎灼肝肾之阴,致筋脉失养,

    江西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09

  • 《温热论》苦泄法与开泄法探析
    因素。其易搏结于中焦,郁积化热,影响脾胃升降纳运,故致使感染此邪气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温热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书中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针对湿热病邪结胃脘所引起的胃痞病,提出以苦泄法和开泄法治疗,并被后世医家继承、应用和发展。现对苦泄法与开泄法的内涵、运用要点以及临床运用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提供借鉴。1 苦泄法与开泄法的内涵1.1 苦泄法:苦辛通降,透泄并施《温热论》云:“……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3-22

  • 从《温病条辨》三焦篇探讨呕吐的治疗
    中上焦篇6 条,中焦篇2 条,下焦篇1 条;关于湿温病邪引起呕吐的条文共有15 条,其中中焦篇8 条,下焦篇7条,详见表1。《温病条辨》中提到呕吐的条文有26 条,其中上焦篇6 条,中焦篇10 条,下焦篇8 条。详见表2。表1 《温病条辨》三焦篇中呕吐条文分类表2 《温病条辨》三焦篇中呕吐条文分布2 上焦呕吐以肺胃不和、气机上逆为主,治以祛邪和中为要张景岳、张仲景从寒热虚实论述呕吐。吴鞠通在呕吐的认识上较前人更加详细全面,强调肺胃不和引起呕吐。其讨论肺、胃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3期2023-03-14

  •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1]174,被广泛运用。但是,在温病过程中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和复杂性疾病亦常表现出三焦俱病的特点。我们发现,《温病条辨》有专门针对三焦俱病的相关论述,现做整理总结与分析探讨,以期提炼出吴氏辨治三焦俱病之规律,以益临床。1 《温病条辨》中三焦俱病之概念《温病条辨》中三焦俱病的条文共11条(详见表1)。其中,上焦篇未见分布,基于吴氏三焦辨证体系,分析原因为:上焦属表热证,

    江苏中医药 2023年3期2023-03-12

  • 基于中焦为枢理论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心下痞*
    ,清浊之气混杂于中焦,气机壅塞,则发生心下痞,满闷不舒。中焦如同联络站,中转站,居于三焦通路之中位,具有沟通联络上下,调节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出入的作用,而脾胃居于中焦,乃五脏六腑气机运转之枢,所以基于中焦脾胃为枢理论,是治疗胃痞的关键。1 中焦乃机体之枢“枢”乃门的轴,现指事物的中心或关键的部分。《吕氏春秋·尽数》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2],本意为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由此可见,枢需运转起来才能

    光明中医 2022年5期2023-01-04

  • 从阳明里结证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互搏结,留恋于中焦,日久则化火。李伟伟教授认为此为壮火,为病理之火,壮火食气,耗损正气,久致卫表虚,若此火不能及时被清解,则形成中焦湿热、脾胃伏火、肺脾气虚的里实表虚的阳明里结证,如叶天士的《温热论》云:“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1.1.2 壮火食气,正气受损 少火为生理之火,能生元气,而久服气味厚重之药食可助火滋长,本位生元气之少火转变为食人之气的壮火,生理之火成为病理之壮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少火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2

  • 从“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学说探析心肾不交型不寐的证治
    却忽视了脾胃居于中焦对心肾交通也有着重要影响,其气机升降、气血运化皆可影响心肾二脏的交济。本文从整体出发,在论述心肾不交型不寐的同时,进一步阐述脾胃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 心、脾胃、肾脏腑和谐则寐而有时心、脾胃、肾居于人体上、中、下三焦,犹如人之中轴,心阳下潜,肾水上升,相互交济,脾胃斡旋于中,一升一降。在正常情况下,三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阴阳才可平衡,人方可夜寐而安。1.1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夜寐有时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江苏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12-27

  • 湿阻中焦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建立研究进展
    41000)湿阻中焦证,其病机为湿邪阻滞脾胃,水液运化失常,又称湿困脾胃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类病症,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头重身肢困倦,口黏淡,身困乏力,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濡或滑[1]。湿阻中焦证的现代病因尚未明确,目前造模法多以中医病因作为出发点,模拟中医发病机制,然此法与自然患病有差异,且造模复杂、耗费时间长、动物死亡率高。但随着湿阻中焦患病人数的不断上升,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动物模型复制及模型的评价指标有了更高要求,因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9期2022-12-26

  • 浅析朱丹溪之“六郁”学说与中焦*
    的病位“凡郁皆在中焦”,由此可见中焦常致六郁,凡郁皆在中焦。1 六郁学说的基本内容金元时期,朱丹溪基于《内经》“木、火、土、金、水”五郁的基础上,意识到其明显的机械唯物论思想,考虑到外感风寒湿邪、七情六淫等内外致病因素,再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理论到实际的临床探索,创立了“气、血、湿、热、痰、食”六郁学说。其私淑弟子虞抟补充曰:“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因而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3期2022-12-07

  • 用中兽医的思维来探究蓝耳病
    者治疗不当)传入中焦(脾胃),临床表现传染病的中期阶段;中焦不治病症传入下焦(肝、肾、子宫、母猪的卵巢),临床表现传染病的转归期(不是治愈就是死亡)。1 温病侵入上焦,波及心肺严重影响肺脏的宣发肃降以及呼吸功能。肺脏通过宣发肃降的能力把身体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氧气分发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分配也是有秩序的,首先分配仅靠肺脏的部位,最后分发身体的末梢部位,比如毛发,尤其是四肢、耳朵、屁股。 所以肺外和于皮毛,也就是皮毛的变化,可以显示肺脏的健康状态,有无被病邪入侵

    北方牧业 2022年6期2022-11-22

  •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方式伤及人体脾胃中焦中焦不通,使“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时,阴阳不相接续,就会出现病理性的心肾不交,心火向上并导致肾阳气不足,下身得不到温煦而倍感寒凉,心火得不到肾水滋润就会使心火亢盛,上身倍感燥热。2.上热下寒的症状首先,上热的症状,除了容易“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汗出、失眠和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舌疮、咽喉灼热以及目赤、青春痘等一派阳浮于上的表现。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冷、双腿怕凉怕风、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容易拉肚子以及尿频、痛经、阳痿等阴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2022-08-26

  • 黄雅慧教授治疗中焦湿热证临床经验撷萃*
    。现将黄教授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临床经验简要总结如下,与同道共勉。1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酿湿生热是中焦湿热形成的关键中焦湿热证又称脾胃湿热证,是湿热内蕴,气机升降失常,脾胃失运所致。可由太阴经受损,运化失司,湿饮内停日久遏而化热而成,《湿热条辨》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亦可由上焦湿热不解传变而来。黄师精研古训,并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节、内伤劳倦等内外因相合可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4

  • “四泄法”与湿热病的三焦传变探析❋
    “开泄法”用于上中焦湿热弥散的病证“开泄法”是温病学派中运用理气宣散类药物治疗湿热病的一种治法。“开泄法”的具体提出见于叶天士的《温热论》,他在论及“苦泄法”时提到一种鉴别情况,即“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痛,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1]18,文中将“杏、蔻、橘、桔”等轻苦微辛之类药物的组合用法命名为“开泄”法。之所以命名为“开泄”,是因为这类药物能宣畅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29

  • 王成祥从中焦论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
    《灵枢》中提到“中焦如沤”,意为脾胃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将气血津液输于全身各脏腑。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调节的枢纽,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则阻碍肺气宣发肃降,因此肺病的发生发展与中焦联系紧密。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体系基本特点,注重脏腑之间的联系,在治疗时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调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王成祥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40 年,对呼吸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王成祥在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时,常常有伴随脾胃病证或基础疾病者,调理中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2021-03-27

  • 基于“升降相因”理念从三焦辨治支气管扩张症
    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指出脾胃居中焦,承接水谷,化生精微,分清泌浊,清浊随气机而升降有常,分别滋养充盈上焦与下焦脏腑,亦根据性质不同从上焦与下焦排出,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所言。以“升降相因”理念为基础,中医辨治疾病围绕三焦展开,以中焦为核心,上焦与下焦襄辅而论之,旨在达到升降相宜、三焦调畅的理想状态。在运用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症时,“升降相因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2021-03-27

  • 中焦论治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
    ]等。本研究拟从中焦的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1 西医对血糖波动的认识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是指人体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和低值之间的不稳定状态[1]。目前血糖波动的监测方式有动态监测和自我监测两种,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是监测餐后血糖波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餐后血糖波动是指三餐后2 h的血糖与其相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其正常参考值为2.2 mmol/L[13]。餐后血糖波动与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导致血糖波动的

    陕西中医 2021年6期2021-01-10

  •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致中焦枢机不利的机理及证治探析
    为代表;第二类是中焦寒热夹杂证,以三泻心汤证为代表;第三类是上热下寒证,以栀子干姜汤证、黄连汤证、乌梅丸证、干姜芩连人参汤证、麻黄升麻汤证为代表;第四类是阴阳失调证,以炙甘草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为代表;第五类是少阳失和证,以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代表。在这五类之中,无论是表寒里热证、上热下寒证、阴阳失调证还是少阳失和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影响中焦脾胃功能,出现中焦寒热错杂证。因此,探讨仲景关于寒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期2021-01-05

  • 基于三焦痹学说探讨当归拈痛汤的组方配伍理论
    痹矣;温温欲吐,中焦痹也;脚肿如脱,下焦痹也”。其后,清·张璐《张氏医通》[3]记载:“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此即总治三焦痹之法”,将上、中、下焦痹合称为三焦痹进行论述,三焦痹这一病名正式提出。《中国痹病大全》[4]根据总结历史文献,明确将上焦痹、中焦痹、下焦痹总称三焦痹。三焦痹的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医痹证理论,丰富了中医临床治疗痹证指导思想,故本文选取临床治疗痹证的代表方剂——当归拈痛汤,探讨从三焦痹

    中医药学报 2021年12期2021-01-04

  •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态靶因果;上焦;中焦;下焦;中医药治疗Abstract Hyperandrogenemia (H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ndocrine featur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On the ba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combined with the prescription strategy of “s

    世界中医药 2021年22期2021-01-03

  •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e-Jiao (中焦),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tumor had consumed healthy Qi for a long time when the patient came to see the doctor. It hurt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nd the source of food and drink essence w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11期2020-12-29

  • Application Status of Infrarde Ther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 Jiao (中焦)temperature. Among them, the lower Jiao (下焦)temperature was the lowest, with typical "cold"characteristics, concentrated in the chest and abdomen functional areas; after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7期2020-12-28

  • 浅谈《伤寒论》“心下痞”论治
    受邪气的干扰,使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于中焦而形成心下痞;主症是心下胀满不通,按之濡。中焦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的枢纽,中焦胃气对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有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叫做胃气的斡旋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当出现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均属于“心下痞”的范畴。1 心下痞证凡以“心下痞”为主症的证候,就叫心下痞证。虽以“心下痞”为主证,但病机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2020-12-25

  •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理论在痰热型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700)1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论基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理论由温病学家吴鞠通首先提出。《温病条辨》[1]168云:“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则人登寿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吴鞠通运用象思维方法,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提出总的治疗原则,此外又从三焦理论阐释了中医对温病治疗的指导原则和用药规律。“治上焦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2020-01-14

  •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的主药,用于治疗中焦湿浊不化之胃脘痞闷、不思饮食、口淡黏腻或有秽浊之气、肢体困倦、苔白腻等症。附验案两则以佐证。【关键词】 藿香;健脾化湿;中焦;临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4-0065-02毛德西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毛老从医50余载,熟谙经典,博采众长,精于辨证,尤擅“抓主症、择主方、用主药”,以《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6-25

  • 肝脾建中思想及临床应用
    )肝胆、脾胃同处中焦,在结构、生理、病理上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笔者在长期教学、临床中总结出“肝脾建中”的理论,认为中焦是后天之本,疑难杂病千头万绪,持中可守方圆,抓住中焦的本质就掌握了全局,而肝脾恰恰是中焦的枢机所在。“肝脾建中”理论的价值在于抓住了中焦的核心,紧扣“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念,将肝脾作为一个矛盾的整体纳入杂病的辨治过程中,病在脾胃先察肝胆,病在肝胆当思脾胃,调和肝脾,为中医临床提供新的思路[1-2]。“肝脾建中”理论是对气血生化运行功能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3-14

  • 从“伏阳”论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认为,化疗可郁遏中焦阳气,致“中焦伏阳”为患,为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核心病机。1 伏阳致病,阳气不升,伏阳化火伏阳初见于《素问·本病论篇》云:“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肿翳,化成郁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是论伏阳化热,阳气温煦、推动功能失常,又致寒厥。清·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云:“郁则必热,所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2],提出临证需顾及痰瘀等遏阻阳气、阳郁化热,辨治应佐清火解郁之剂。可见,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9

  • “一灵砭术”治疗中焦寒热错杂疾病经验总结
    将宋振虎医师治疗中焦寒热错杂类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中焦如沤,非平不安三焦在中医理论中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本文的中焦指的是按上中下3个部位所分的三焦的中焦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受纳腐熟水谷精微,并将之输布至周身。《灵枢·营卫生会》记载“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又说“中焦如沤”。《灵枢·决气》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消化腐熟水谷精微,并将之输布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2期2018-01-23

  • 从湿阻中焦证探讨中医脾病及肾之病机❋
    ”未来20年湿阻中焦会更加普遍,对该证研究的迫切性已引起医家的重视[1]。故本文以湿阻中焦证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脾病及肾的病理机制。1 正常机体及湿阻中焦后机体水液代谢情况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中医对此也有一定的论述。早在《素问·经脉别论》中就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高度概括了机体水液代谢的基本过程,说明水代谢以肺、脾、肾为主要调节,并与胃、大小肠、膀胱等器官密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7期2018-01-23

  • 调理中焦气机是脓毒症MODS的根本治法*
    机逆乱则首当调理中焦气机。本文从孔立教授的观点出发就脓毒症MODS的中医根本治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1 脓毒症MODS的根本病机是气机逆乱脓毒症MODS主要病因是组织损伤、感染、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原因导致肺、肾、肝、胃肠、心、脑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及代谢功能异常等[4]。而脓毒症MODS概念上强调,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而继发受损器官可在远隔原发伤部位,不能将慢性疾病器官退化失代偿时归属于MODS,MODS机体原有器官功能基本正常,功能损害是可逆性,一旦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3期2018-01-23

  • 龙惠珍运用越鞠丸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举隅
    年期妇女大多存在中焦气郁之虞,方予解六郁之越鞠丸开解中焦,疗效显著,略拾一二,以飨读者。1 中焦脾胃气机郁结为其根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气机的正常运动是生理活动的基础。龙老师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中焦气机冲和条达,升降出入有序,周流运行不息,则脏腑功能协调,肢体百骸舒畅,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1期2018-01-15

  • 基于Na+-K+-ATP酶活性变化评价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的研究
    活性变化评价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的研究王琦越,杨 旭,王吉娥,陈继兰,黄秀深△(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目的:建立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血清制备;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通过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含药血清建立体外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模拟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体内ICC的生长,以及平胃散含药血清在湿阻中焦证治疗中对ICC细胞的调节机制,反证证候细胞模型建立成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08-22

  •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时间位置出发治疗中焦病症,可谓是同病异治。王主任根据春夏秋冬四时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同一部位的病症,临床疗效颇著。【关键词】三因学说;中焦;王作顺;春夏秋冬;同病异治【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8..01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应扶助胃气。同时[1],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而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当脾胃受损时,中焦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腹胀、大便不爽、体倦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8期2017-06-10

  •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经常导引此势,可提高上、中、下三焦的气化功能,从而消除疲劳,防病于未然。下面是动作分解演示。1.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成大马步。2.两掌心向上,经体前捧起(如图1),在胸前翻掌,用劲慢慢上托(如图2)。3.双臂左右打开,于体侧握拳(如图3),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的同时慢慢起身。重复导引七次后,恢复初始的松静站立姿态。两手翻掌上托时要徐徐向上用劲,感受三焦区域的开合。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1期2017-02-05

  • 《温病条辨》泻心汤类方研究*
    相搏,寒热互结于中焦而成痞,故仲景以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法治之。1.2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中焦篇第39条云:“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其自注云:“不饥不便,而有浊痰,心下痞满,湿热互结而阻中焦气分。”本方所针对的病机为湿热壅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而致痞。1.3人参泻心汤本方首见于中焦篇第54条,吴氏曰:“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

    西部中医药 2016年6期2016-08-27

  • 王自立主任医师调中焦护脾胃思想的临床应用*
    王自立主任医师调中焦护脾胃思想的临床应用*罗向霞1,王 煜1,柳树英2,杨阿妮1指导:王自立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王自立主任医师一向重视调治脾胃,注意顾护胃气,从“人以胃气为本;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未病”3个方面简要介绍和探讨王自立主任医师“调中焦,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调中焦,护脾胃;学术思想;王自立王自立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中医,连续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师承工作指导老师。王老师从医60载,勤求古训、博览诸籍,治学严

    西部中医药 2016年8期2016-02-21

  • 叶天士上下交病治其中辨治思想探析*
    “上下交病,治在中焦”为切入点,阐明上下交病之理论基础,中焦在机体中的重要意义、对“治在中焦”的理解及其引申含义,以及上下交病、纷繁难解时谨守病机,以和中焦、和气血、和阴阳为辨治思路,进而说明“上下交病治其中”在辨证施治中的指导意义。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辨治思想;叶天士临证诊病,轻重不一,简繁有别,其病情单一,病变部位局限者治之犹易;倘有上下交病、病变部位广泛者,医者往往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不得周全,治之则难。《黄帝内经》论“下病取上”、“上病取下”和“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2016-02-03

  • 历代脾胃借代称谓考略*
    居部位而派生的“中焦”、由脾胃功能所引申的“后天之本”、由脾胃所合经络而言之“足太阴阳明”以及据运气学说而产生的“戊(土)己(土)”等,这些称谓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和文化内核,丰富了脾胃学说的研究内容。故对脾胃借代称谓的考释既有助于构建系统的中医学脾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新时期脾藏象研究的继承与创新。脾胃;借代称谓;考略脾胃学说是中医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脾与胃以膜相连,同居中焦,脏腑相合,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2016-02-02

  • 初探“清上畅中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
    ,往往上焦肺热、中焦脾胃失调的病理状态同时存在。临床可见皮肤油腻,颜面、颈项、胸背部散在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损害。伴口臭、大便黏滞、排便不畅等症状。若仅以热论之恐失偏颇,仅以清热法治之则难奏全功。故试分析此类痤疮的病因病机及特点,提出清上焦肺热、畅中焦气机的并治之法,自拟清金畅中饮运用于临床,使上焦热清、中焦湿化,从而达到改善皮损的目的。痤疮;青壮年;清上畅中法;清金畅中饮痤疮又称粉刺,因皮损类似疮疡疔疖,古今医家常以“火”“热”论之,故在治疗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2期2016-01-31

  • 大枣在兽医中的运用
    一个是缓。补能补中焦就是和脾胃,亦能解饿。缓是缓和诸药毒性,缓和峻猛药性。中药方剂众多凡用大枣多不出这两个目的。《伤寒论》中强调固护脾胃之气,因此大枣,炙甘草,人参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这三味药也是补脾气的基础药,如果需要固护脾胃之阳气那么加上姜。对于中焦气虚或中焦阳气亏虚所致的纳差,呕吐,腹泻等用此三味或四味作为基础药每能或的良效,因此习惯上称作护中三药或护中四药。大枣的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桂枝汤,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当归四逆汤,橘皮竹茹汤,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7期2016-01-30

  • 热天“降火”须有的放矢
    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上焦火:喝点百合枸杞绿豆汤暑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熬夜。但夜间应该是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需安静入睡的时段,若到凌晨不睡觉,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得不到正常的休整,容易诱发“心火”,表现为口腔溃疡等。祛心火,平时可以用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绿豆20克煮成“百合枸杞绿豆汤”。中焦火:喝碗黄瓜粥吃夜宵、喝啤酒次数多了,容易导致胃阴不足、津液亏损,引发“中焦火”,特别是“胃火”。“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

    中老年健康 2015年8期2015-05-30

  • 王寅教授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临床研究
    授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戴恩洁 王寅目的 对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不寐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进行评定,明确本法治疗失眠的优越性。方法 跟随王寅教授出诊,收集失眠患者37例,应用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结果 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计分、中医证候学指标计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的各项积分均下降明显,存在显著(P刺络拔罐;调理中焦;失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采集以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诊治的失眠患者40例,其中脱落3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3-22

  • 湿阻中焦证现代机制研究
    州5009)湿阻中焦证现代机制研究汪 滢1,孙宏文2*通信作者:孙宏文,女,教授,电子信箱-shw8101@163.com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9)湿阻中焦证的发生受到环境、气候、饮食、心理、脏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最为密切。现代医学从“湿阻中焦证”“湿困脾胃证”在水液代谢、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及机体活性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脾主运化”“湿邪”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与分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2-21

  • 浅析调畅中焦防治中风病
    ,整理归纳出调畅中焦法,即:和脾胃、畅肝气、通腑浊,同时结合辨证施治,提高了疗效,减少了中风病的复发。现就中焦在防治中风病中的作用机制初步探讨如下。1 中焦与营气血脉早在《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有记载:“营出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如沤。”该段经文详细论述了中焦的生理功能、循行路线及其与经脉营气的关系。中焦泌别津液糟粕,转化输布精微营养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02-20

  • 固护“中气”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之气分布在中焦的谓“中气”,贯通上下,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位于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难经》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丰生身……”并将中焦的功能概括为“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脾胃者,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2期2012-12-09

  • “治从中焦”在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中医采用“治从中焦”论治,常收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口疮病因复杂,外与风、火、燥邪及口腔不洁、口内破损,邪毒直入有关;内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导致阴虚火旺,热毒炽盛,内夹湿热,上蒸于口;情志不遂而损及心脾,均可致口腔溃疡[5]。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所以口腔溃疡的主要病位为脾胃心肾。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其分为[6]心脾(胃)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2 辨证论治2.1 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04-25

  • “中气”浅析*
    生理学名词: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②指脾气,脾气主升,脾虚下陷可致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治宜补中益气,即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③运气术语,指中见之气。《类经》:“中气,中见之气也。如少阳厥阴互为中气,阳明太阴互为中气,太阳少阴互为中气,以其相为表里,故其气互通也。”④病证名,类中风之一,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又名气中。《中国医学大词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版)对“中气“的解释:①正气之在人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12-08

  • 温病三焦辨治的动态思维观探讨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强调温病传变具有上焦传中焦,中焦传下焦的由上及下,由浅及深的规律,突出了温病病变过程中的“传”,即“变动”也。三焦所属脏腑不同,感邪不同,则证候各异,但各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1.1 三焦辨证 就是把温病按病变部位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上焦温病的脏腑定位首先是在肺,若手太阴肺的邪气不解,有两种传变形式[1]:1)上焦逆传于心包,即吴鞠通所说的“肺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3-16

  • 治疗慢性胃炎之经验
    属气滞;病位虽在中焦,但多累及肝气而致肝、胃、脾三脏俱病。一方面,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中焦运化失司,或浊阴在上或清阳下陷;另一方面,脾胃升降逆乱、气失调畅亦可致肝气郁滞,而终成肝胃不和、肝木乘脾或肝火犯胃。这类患者或有忧思、恼怒等情志致病史,或无明显七情内伤,可见胃脘胀满疼痛,或痛处走窜,或连及两胁,喜太息,嗳气,脉弦;或胃脘胁肋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反酸嘈杂,恶心呕吐,面红目赤,脉弦数。前证宜疏肝和胃,用白蒺藜、柴胡、香附、青皮、苏梗、佛手、香橼等;后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2期2011-02-11

  • 吴鞠通从湿辨治温病步骤与方法探析
    其在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则与少阴癸水合”(下焦篇43条),即定位在上焦时,病位在肺,定位在中焦时,病位在脾,定位在下焦时,病位在肾。并通过观察得出:“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中焦最多……以湿为阴邪故也”(上焦篇43条注文)。湿病定位在中焦太阴脾为最多,定位在上焦太阴肺为最少。治湿之法,在上宜轻宣透达,在中宜苦辛通降,在下宜淡渗分利。总是因势利导,就近逐邪,令湿邪分路而去。1.1 宣肺化气湿温、暑温、伏暑等外感湿热之邪初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2010-02-11

  • 中焦镜头专题
    在所有的镜头中,中焦镜头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也是各厂家生产最多,技术最为成熟的产品(相对其他焦段,本焦段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在综合性能上都有明显优势)。其实,在我们学习摄影之初,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中焦镜头,可见,它与我们实在是太为熟悉……中焦镜头专题寻常百态在所有的镜头中,中焦镜头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也是各厂家生产最多,技术最为成熟的产品(相对其他焦段,本焦段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在综合性能上都有明显优势)。其实,在我们学习摄影之初,最先接

    数码摄影 2009年7期2009-09-28

  • 亲切见长
    使用率为5%,而中焦则拍摄了80%的作品!中焦是每个摄影者最初接触到的焦段,我们购买相机时的套头就主要包含中焦,但要把这个常用焦段用好,让它变化无穷,创造佳品,则需要下一番工夫了!中焦镜头的特点所谓中焦,就是相当于135相机36-80mm焦距(其实摄影届对焦段的划分有多种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中焦是指40-80mm,我们在此以国外普遍的划分为准),相对于广角和长焦而言,这一焦段的镜头视角和我们人眼所见相近,拍摄出的图片更具亲切感。由于生产历史悠久,设计成熟,这

    数码 2009年6期2009-06-05

  • 浅谈三焦辨证
    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上焦病症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初起的外感风热证阶段;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居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吴鞠通所述温病的三

    中国医药学刊 2009年3期200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