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2022-08-26 07:16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泻心汤中焦张仲景

荣 兵

炎炎夏日,很多人会有上半身活在夏天,而下半身处在冬天的感觉,这就是中医学里“上热下寒”的现象,寒热症状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可想而知患者是有多痛苦。

1.上热下寒的病因

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思虑太过、总熬夜,或者暴饮暴食、贪食生冷、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再者宅家久坐,缺乏体育运动……种种常见的不良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黄帝内经》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的外在征兆就是水和火,中医五行理论中:心主火,肾主水,人体的水火就是肾和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心火要往下,温暖下身,肾水要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也称之为心肾相交。但当各种不良生活方式伤及人体脾胃中焦,中焦不通,使“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时,阴阳不相接续,就会出现病理性的心肾不交,心火向上并导致肾阳气不足,下身得不到温煦而倍感寒凉,心火得不到肾水滋润就会使心火亢盛,上身倍感燥热。

2.上热下寒的症状

首先,上热的症状,除了容易“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汗出、失眠和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舌疮、咽喉灼热以及目赤、青春痘等一派阳浮于上的表现。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冷、双腿怕凉怕风、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容易拉肚子以及尿频、痛经、阳痿等阴盛于下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3.上热下寒的调理

对于心肾不交的上热下寒现象,《灵枢·刺节真邪》提道:“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可简单理解为当身体出现上热下寒现象时,选取适当的穴位,用针刺的方法,将热引向下,达到寒热平衡的状态。这是使用针灸的方法来解决上热下寒的症状。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方药半夏泻心汤解决上热下寒的病情,具体思路是:打通中焦脾胃,再把浮越的心火往下引来制约肾水的寒凉。

4.半夏泻心汤处方分析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固护脾胃的正气,对于脾胃不足,张仲景用了炙甘草、干姜、大枣、人参这组药物益气健脾,养胃和中。对于中焦有邪,如湿阻中焦、中焦痞满或气机不畅,医圣用了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而对于上焦火盛,下焦寒凉,又用了黄连、黄芩两味清热泻火的药物,二药合用,可以清上焦火热,又可以除中焦痞满,另外半夏降逆止呕,有导热下行的功效。诸药合用,上焦火清了,中焦气畅了,下焦肾水也能得到心火的温煦,身体水火交济,上热下寒症状就可以很好地解除了。当然,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还需要对药物进行临症加减,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医圣张仲景对于治疗上热下寒病症的这种平调寒热的思路值得致敬与学习。

猜你喜欢
泻心汤中焦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浅析半夏泻心汤古今应用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善良的打劫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