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14 23:35马晓宁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体系实训

马晓宁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流”的专业。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创建高职“一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1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综述

1.1 问题提出的政策背景

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建设政策的演变有一个过程。1998年,我国“985工程”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04年,教育部《关于一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低;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15-2018)》指出,开展优质学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2 “一流”高职院校的概念与内涵

1.2.1 现阶段“一流”高职院校的概念与内涵

“一流”高职院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时期不同,其概念和内涵具有明显的差别。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处于职能完善阶段,“一流”高职院校即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是指办学质量一流,具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双高”职教师资、一流的技术研发能力、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一流的实习实训环境、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国家化水平、一流的管理文化、鲜明的市场辨识度的高职院校。一流高职,也指中国一流高职学校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此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属性特征非常明显,对高职院校的认识更加深入,研究领域宽而深,其基本内涵是,以专业为基础,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超群的教学水平和世界一流的社会声誉。

1.2.2 “一流”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

①在理念和制度方面,具有与时俱进又适度超前的办学理念和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②在投入方面,具有多元多能的师资队伍和充足的办学经费与先进的实训条件;③在产出与评价方面,具有一流的专业与课程、一流的生源与毕业生就业、一流的应用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

1.3 建设思路

1.3.1 “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思路

①建设一流的专业,让市场高度认可;②建设一流的“双高”职教师资,打造卓越的行业影响力;③建设一流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应用与服务的水平;④构建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做到因需而变;⑤营造一流的实习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⑥建设一流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⑦建设一流的国际化水平,质量和视野世界领先;⑧建设一流的管理文化,做到刚柔并济;⑨打造鲜明的市场辨识度,做到独树一帜。

1.3.2 “一流”专业的建设思路

深受市场认可和社会肯定的一流专业是一流高职院校的首要标志,一流专业建设应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配套开展师资、实训、平台和机制建设,不断促进各要素协调发展,进而在同频共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水平。①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③加强实训建设,为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条件;④构建现代校企合作教学平台,推动专业建设深入发展。

2 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与国际不对应,目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落后,难以满足专业建设的教学需求。①青年教师较多,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建筑企业工作的经历,既缺少专业实践技能,又没有教学经验;②中老年教师大多来自原来的中专学校,综合能力不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要求;③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陈旧、工程实践技能落后时代的问题。

(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一流建设的需要。①理论课程较多,删减或整合的空间大;②实践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较少,不但课时不足,而且内容陈旧,落后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③教材不科学,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教材设置没有结合就业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项目列入教学计划。此外,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合理。

(3)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①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没有保障。

3 创建“一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对策

创建“一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既要坚持原则,辩证地处理好各种,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创新。

(1)创建“一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四个”关系。

①要正确处理硬和软的关系,依靠健康的专业管理文化和先进的专业核心价值追求奠定专业建设的基础,培育优质的专业文化;②要正确处理全和专的关系,凸显专业建设特色;③要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凸显专业建设的质量;④要正确处理动和静的关系,对原来好的内容要坚持,对不好的要创新改革。

(2)要基于建筑行业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①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化课程体系;②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做好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③要结合建筑工程现行规范、行业标准,构建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科学的课程标准体系;④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力度,行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要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

①要加强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比如可以鼓励教师下到建筑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使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②要加强校企合作,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③加大教师队伍全员培训的力度,采取课堂听课、专家讲座、教学培训、骨干教师一对一帮扶等有效途径,实现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①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多元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既要建立自己专业的实验室,还要不断更新设备,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与时俱进;②要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优势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设备和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体系实训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