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明医指掌》学术成就举要

2020-02-15 00:45黄斯博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皇甫病证医家

黄斯博 沈 强 黄 斌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3.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香港999077)

《明医指掌》是一部论述临床证治为主的综合性医书,为明代医家皇甫中所撰。全书共10卷,不但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内容,而且更多地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疾病的证治,堪称一部将中医学诊疗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之作。该书在疾病分类上采用以科类病的分类方式,以歌、论、脉、证治四部分相贯的写作体例,论述具体疾病的诊疗理论和治疗方法。特别是其证治部分每按病因病机不同分成若干类型,再依具体的病证分列诸方,凸显了论病析机、以证统方的特点,成为中医临床诊疗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集大成者。

皇甫中(1368—1644),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家世业医,幼承家学,潜心苦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历时数年,终于著成《明医指掌》10卷,既参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博采古方,又不拘泥于古说,善于灵活变通,对一些病证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尤擅以歌赋括百病,巧妙地将中医诊疗与临床实践整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初学者记诵。关于本书的学术成就一直未见有研究报道,今笔者不揣浅陋,探析如下。

1 私淑朱李之说,补土滋阴并重

金元时期的学术气氛比较活跃,各种不同的医学思想都有其生存的空间与土壤,于是逐渐形成了以刘河间、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为代表的金元四大家,从此也就有了医学流派,医史上有“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说,其影响之深远,时至今日仍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皇甫中生活在明朝初年的浙江杭州,由于受到金元医家学术思想影响,所以在《明医指掌》一书中也处处体现出他对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的推崇或赞同。如果从书中反复引用李东垣、朱丹溪的原文来推断,作者似乎更加倾向于补土派和滋阴派,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千百年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医学流派如何发展和演变,每个时代的中医都尊奉中医经典理论这个始终就没有动摇过。皇甫中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著作中汇集了经典理论和各家学说,尽管引用朱、李之论比较多,但是他的持论还是比较公允、平正的,并不是像有人所说,他是丹溪学派的传人。在丹溪滋阴学说大行其道的那个年代,他能做到这样不盲从、不偏倚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南宋史嵩曰:“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犹毒于梃刃。”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古时读书人往往都有很深的家国情怀思想,他们的人文素养比较好,人生境界也很高,所以,很多仕途失意之士纷纷降志于医,抱着一腔热血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终也成就了一番事业。皇甫中和邵氏父子都是典型的读书人,从《明医指掌》序、自记和凡例可以看出,他们所涉猎的医书十分广博,不仅有经典的岐黄诸书,而且有晋唐、宋元明等各家著作,尤其金元医家对他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明医指掌·卷八杂科目证四》中,除了实热、虚眼、障翳之外,还有“养阳”与其并列,彰显了其重视扶助阳气的治疗思想。此外,皇甫中还有一些自己的学术主张和理论创新,譬如“肺为五脏华盖”论就由他率先提出,“夫肺为五脏华盖,主持诸气,所以通荣卫,统脉络,合阴阳,升降出入,营运不息,循环无端”,这些认识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基础理论內涵,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突出脾胃病证,治中辨析详备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兴起之后,历代中医都非常重视脾胃,皇甫中也不例外,他在《明医指掌》中对脾胃病证不仅辨析详备,而且方药齐全,几乎就是李东垣《脾胃论》的翻版,他强调:“劳形过食中州损,怠惰贪眠面色焦。土不营运生痞胀,食难克化肉潜消。脾胃既病如何疗,要适寒温饮食调。”同样也非常强调脾胃生化气血,滋荣脉络、四肢百骸,且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他创造性地将脾胃病证分为脾胃不和、脾胃虚损、脾胃停食、脾胃虚寒、脾胃伏火、脾胃中湿六种类型,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实用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昌明,人类疾病谱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但是,中医脾胃病的辨证分型似乎很难跳出原有窠臼。

譬如治脾胃不和的第一方“治中汤”就颇有特点,它原本出自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同名方(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后被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但方名仍未变,仅增加了陈皮、青皮。明清时期很多医书均有引录此方,比较有影响的就是《景岳全书》,其中一句点睛之笔亦即“如呕加半夏”,似乎更应该引起后世的高度重视。半夏能降逆止呕几乎人人皆知,但是治脾胃病必用半夏调理气机则未必都会认可。关于半夏善治脾胃病,虽然历代医家皆有述及,但只有黄元御对半夏的阐述最合法度,影响至深[1],云:“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皇甫中在治脾胃病证时,则恰恰应用了含有半夏的二陈汤、枳缩二陈汤、枳桔二陈汤等,其用意似与黄元御理论不谋而合,只不过他还没有上升到像黄氏气机升降那样的理论高度。

3 强调抓住病本,阴阳辨证入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夫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明·张景岳指出:“本者,原也,始也,万事万物之所以然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无非求本之道”,他还引用同时代医家所总结出的歌诀来阐明这个道理:“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识气,治法从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此真知本之言也,学人当知省之。”皇甫氏非常赞同丹溪“六郁”说,云:“故人之诸病,多生于六郁。盖郁者,结聚而不发越之谓。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六郁之病生焉。”他认为六郁之病,实际上就是传化失常所导致的。他的这个推断至今仍未过时,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纵观当今内伤杂病之成因无不与六郁息息相关。他还进一步总结出郁证脉象沉的特点为“盖诸郁之脉皆沉,沉则为郁故也,但其兼芤、涩、数、紧、滑、缓之不同耳”。

火证是中医经常会遇到的病症,如何处置这个“火”也最能考验一个中医的辨证论治水平。皇甫氏堪称医林高手,曰:“治火之法非一端,补虚泻实发郁滞。”他认为君相二火出于天成,五志之火出于人为,一水不能胜七火,所以火之为病甚多。“当审其虚实之候,究其受病之由,随其阴阳之性,委曲调治,则火易伏。否则,激薄其性,反致燔灼,莫能御也。”在治君火炽盛时,苦寒直折其火是正治之法,但如果其火转烈该怎么办,皇甫氏在此提出“须用姜汁或酒制炒,则火自伏,此寒因热用之法也”。此外,我们都知道郁火是可发的,但隶属不同经之郁火,其发法却是不一样的,如四肢发热、肌痹热、骨髓中发热如燎且扪之烙手,此血虚而得之,可用升阳散火汤;手心热,属热郁,用火郁汤;若因醇酒厚味,膏粱积热者,清胃散主之。由此可见,皇甫氏对于任何病证的论述都是强调抓住病本,阴阳辨证入微,力求使人明白易懂,学以致用,以便最终都能接受临床疗效的检验。

4 倡导论病析机,善于以证统方

中医辨证论治时总会强调对病因病机的讨论,所谓“先议病后议药”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里所说的病是中医范畴的病,而非现代医学所谓的病。在《明医指掌》每个病证的“歌”下紧接着就是“论”病,对该病证的原委进行详细的分析,引经据典,透彻明晰,力图使读者从医理上有一个完整的脉络,从而为后面相应的证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其实所谓的病证相关、方证相应也是如此,都是需要反复地论病析机,然后再以证统方的。如《明医指掌·卷六头眩证下论病》曰:“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旋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虚极乘寒得之,故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懊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晕也。酒色过度,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使气逆本而上,气虚而眩晕也。吐衄、崩漏或产后失血,脾虚不能收摄营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晕也。”诸如此类的论病析机颇多,不但切中病机,丝丝入扣,而且言简意赅,以理服人。又如“丹溪云:头眩多挟痰,气虚并火及湿痰、火痰,盖无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动也。凡此之证,要参以脉症治之,随机应变,不可以一途而取轨也”,借助丹溪的论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反映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什么治虚眩和痰火眩晕都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而且古今临床医家治眩晕往往都会首先想到此方,当你读罢皇甫氏上述论证之后,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由此也进一步体悟到中医传承过程中读书与临证的重要性。再如《卷六腰痛证下》论病曰:“血气不行,风、寒、暑、湿气相干,则沉痛不能转侧。然老人肾虚多腰痛,亦有寒湿者、挫闪者、气滞者、血瘀者、肾着者、冲风蓄热者、水极者、劳伤者之不同也。”其中肾虚腰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个病症,他所列举的六个处方也各具特点,既有赫赫有名的青娥丸、独活寄生汤,又有名不见经传的安肾丸、立安丸。这些处方从药物组成到主治功效都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体现了方证相应、药症相关的思想,所以对今天临床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经方时方兼收,验方创立有据

考察一部医书的学术成就如何,关键是要看它的理法方药是否能一致,这也是最能反映出作者辨证论治真实水平的着眼点。《明医指掌》的歌论部分对医理的阐述堪称上乘,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模板,其后的分类细说也具有现代中医内科学之雏形。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所收录的数百首处方,或出于经典,或来自名家,基本上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药方。由于皇甫中是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所以他对每个病症后所收录处方的审核把关也很严苛,既崇经方,又不薄时方,只要是他认为对证而有效的处方,就一并纳入囊中,为我所用。同时,如果是较为错综复杂的病症,他也会亲自创立经验方,以备参考借鉴。如治肾虚腰疼的立安丸,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自拟方,虽然药仅牛膝、杜仲、补骨脂、黄柏、大茴香五味,但切中病机,力专而效宏,故有补肾止腰疼之良效。又如治血痛腹痛的通经散,其组方思路是气行则血行,故以陈皮、甘遂配合当归尾、川芎、红花、桃仁,旨在活血定痛。再如治湿热气痰的中和丸(苍术、黄芩、半夏、香附),方中苍术燥湿运脾,与半夏配伍重在治生痰之源,也体现了其重视脾胃的用药风格,正如明代孙志宏《简明医彀》[2]所说:“医有成法有活法,成法师不可悖,活法因时不可拘。”由此可见,皇甫中广求古今名家治验,所用方药当守则守,当变则变,已经达到圆机活法的一种境界了。

综上所述,《明医指掌》是明代医家皇甫中在临证之余所编写的一部综合性医书。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博而不杂,而且有歌有论,方药兼收,对中医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无怪乎订补者邵达对其赞誉有加,其云“抉秘钩玄,远绍诸家之说;分治标本,阐明运气之宜”,明代医家徐春甫也称赞本书“有谓审八脉以明八要,可为后学之指南”[3],诚哉斯言。

猜你喜欢
皇甫病证医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