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2020-02-15 22:15胡李强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0期
关键词:构配件装配式构件

胡李强

(山西昌兴致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实施方式是装配式结构,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设计、施工和生产等单位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质量控制高度重视,也出台很多相关的政策。在装配式构件的质量管理中,设计和建造师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想要控制施工质量,除了对工程进行高标准和精细管理,还需要对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深化和生产、安装施工以及验收进行全过程管理。本文总结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控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出建议。

1 工程质量管理规划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先论证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实施的方案以及基础条件,技术经济性以及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相关的政策、预制构件生产厂商的能力与质量、相关运输的距离和道路情况、经济性等,为立项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对于不同的工程、实施主体,控制的要点也不同。建设单位在建设之前应当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将质量控制的要点落实到人,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建设单位作为实施主体之一,应当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落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督促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落实质量管理,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提出处理建议。

2 当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存在如下问题:①构配件在生产、堆放、运输和检验、保养中均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预制构配件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坏,构配件的损坏对整个装配式结构造成一定的质量影响;②施工单位对构配件的施工缺乏相关的预见性,没有科学的质量规划和管理,施工方案没有经过细化而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相关的机械设备准备不充分等都会影响构配件的生产的速度和质量;③人员对构配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缺乏重视,会导致构配件的节点连接质量不过关、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足、钢筋的连接强度不够和搭接不规范、保护层厚度不足耐久性差,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差,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④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协调工作不到位,构配件生产条件差,缺乏对分包的管控,导致构配件的生产质量不过关,制约装配式结构质量的发展。

3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管理

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管理可以分规划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构件深化设计三个阶段,设计单位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体控制和审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当做好现场控制工作,派驻现场设计代表,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实时掌握,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比如对图纸设计进行解释,施工具体情况与图纸设计不符应当如何处理、设计变更等,做好设计服务。

设计单位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除了考虑结合建筑的功能和造型外,还应当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工程,对不同部位的构件尺寸、型式等进行反复确认,实现构配件生产的流水化、标准化。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之后施工的水电暖等工程,预埋件和管线等的预留,实现一次到位。检查相关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图应当在平面、剖面图上准确表达预制构件的使用范围、编号以及位置、明确节点施工要求,对于预制构件的图样、配件标准化和选型、性能设计也应当进行规定,满足后期深化的需求,减少图纸的变更和修改。图纸设计完毕之后需要对图纸进行审查。

施工图完成后,施工单位还可以聘请相关的深化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单位应当有丰富的实际生化经验,能够优化结构,在控制施工质量的条件下节约成本。在深化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当仔细审核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图纸,补足遗漏和矛盾的问题,提出深化设计规划,与预制构件厂和施工单位紧密配合,保证设计成果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然后通过设计单位的审核。

4 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

构件的生产应当有严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计划,以保证生产的质量,质量管理应当涵盖构件的全过程和特点,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存放和运输等相关,因此需要明确相关要求,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4.1 生产管理控制

生产单位应当安排合适的技术方法,对整个构件的生产流程进行组织,保证预制构配件的生产顺畅,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安排。在生产之前工厂的总工程师应当带领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对生产中存在问题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议,考虑到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预案。工厂负责人应当根据生产的规模安排好生产方案,并提前编制需要的资源计划,落实工期,并做好质量和安全保证方案。再次制定生产管理的工作流程与职责分工,制定成本与环境管理的方案,提出生产目标。最后制定与落实构件的试生产方案。

4.2 生产质量控制

工厂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现在首先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软硬件设施条件,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其次在生产的过程中自身具备检验的手段,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详细的技术参数进行试生产,然后检测合格后,标记好相关的质量信息。在前期生产准备工作中,设计单位首先对工厂进行交底,明确技术要求,生产工厂提出技术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由施工单位审核,组织首件验收。生产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派人参与监造。生产中对模具、钢筋和混凝土、预配件、构件的成品堆放和运输应当进行检验,每一道工序都应当有相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和方案,规定好每一位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保证不合格情况的处理,检验记录的形成等。

模具和原材一般都是按批抽样,遇到不合格的情况可以重新检验,不合格的集中退货,检验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质量检验的资料要保留并能够追溯原材料的性能。原材料中的钢筋套筒必须符合相关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而且套筒进场应当检测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接头型式等,还应当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然后制作三个连接接头试件,养护28d 后进行抗拉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应当有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对构件的安装方法和施工方法进行落实。装配式构件的重点控制环节有构件进场验收、施工验算、构件的安装、节点的施工等,必须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5.1 构配件的进场验收

装配式构件进场时应当检查合格证,并检查相关的尺寸、强度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构的性能和其他性能检验报告进行检查,现场采用仪器对构配件的尺寸、预埋件的规格、数量等进行检查,对接触面的质量、键槽的质量、构配件的标识进行检验,保证构配件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5.2 构配件施工验算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对现场施工需要的临时支撑和吊装器具进行深化设计,并进行相关的计算,讨论计算书。保证临时支撑的承载能力满足相关施工荷载和支撑条件的要求。对预埋的吊具根据构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等进行参数配置和受力安全性计算,对吊索的水平夹角进行测量与计算,夹角较大的可以增设分配梁或者桁架。

5.3 节点后浇混凝土质量控制

节点的后浇混凝土通常浇筑在现浇、预制混凝土接缝处或者预制、预制混凝土接缝处,在质量控制中应当注重钢筋的直径、规格、材质等,对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和类别等进行检测,箍筋的间距、数量以及预留管线和预埋件的数量、规格和位置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做好固定和成品保护。

6 结语

装配式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方便、环保、规模大成本低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具有对构件质量要求高、需要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等特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管理贯穿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构配件的生产制作、施工安装和验收的全过程中,实现工程质量需要各个实施主体的高度协调配合,通过工程质量的总体管理、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和重点环节的质量重点控制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工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专业人员和施工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标准的理解不足,也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因此需要具备丰富施工设计经验的公司参与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有效控制施工的质量与成本。随着技术的提升,工业化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试点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和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会进一步提升,实现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做好装配式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构配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于发布《工业化建筑标准化部品和构配件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