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 在肝细胞癌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0-02-17 10:57邵晓南叶钧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低密度门静脉造影剂

邵晓南,叶钧(通信作者)

武汉市第七医院放射科 (湖北武汉 43007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属于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多见于男性,临床常采取早期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病症,但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至中晚期才出现乏力、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易导致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严重可导致门静脉癌栓,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进而影响预后[1],因此,为提高HCC 患者的生命质量,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及治疗,寻求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诊断HCC,其中,CT 因检查时间短,密度分辨力高,诊断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动态增强CT 在HCC 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33~75岁,平均(51.35±5.67)岁;体质量指数20.3~29.4 kg/m2,平均(24.16±1.37)kg/m2;经病理证实共83个病灶,肝左叶22个,右叶61个。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接受动态增强CT 扫描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检查前接受介入治疗、开放性手术等治疗的患者;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碘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仪器为双源CT 扫描仪(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型),患者先行1.5 mm 层厚薄层扫描,再行动态四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100 ml 碘海醇(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321),注射流率为3.0 ml/s,触发扫描通过智能追踪技术将靶血管定位在腹主动脉,经小剂量同层动态测试法获取密度曲线,CT 值为150 Hu 时启动扫描出发点,在造影剂注射后约20、30、60、120 s 获取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将所得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择病灶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不同时相上进行测量,并由2 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经研究讨论后获得一致结果。

1.3 临床评价

记录动态增强CT 扫描结果,并分析检测效能。

2 结果

2.1 四期增强扫描结果

83个HCC 病灶,在动脉早期,35个(42.17%)呈高密度,平均CT 值为(75.73±19.84)Hu;在动脉晚期,68个(81.93%)呈高密度,平均CT 值为(92.87±15.34)Hu;在门静脉期,71个(85.54%)呈低密度,平均CT 值为(58.05±10.51)Hu;在延迟期,78个(93.98%)呈低密度,平均CT 值为(60.39±12.35)Hu。

2.2 薄层CT 扫描结果

薄层CT 扫描共检出53个病灶,检出率为63.86%(53/83)。

3 讨论

HCC 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由肝细胞引起,发病原因与遗传、酒精性脂肪肝、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晚期伴有消瘦、腹水、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3]。临床研究发现,HCC 早期生存率较高,而晚期生存期较短,且治疗难度较高,预后较差[4],因此,为提高HCC 患者的生存率,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采用CT诊断HCC,包括薄扫、动态增强扫描等方式,空间与时间分辨力均较高,扫描时间较短,检测费用较低,患者接受度较高[5]。薄扫是通过设置较薄的扫描层厚,使各层间隙缩小甚至无间隔扫描,有助于清晰显示较小的病灶,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提高病灶检出率;而增强扫描是应用造影剂清晰显示病灶及周围组织,利于医师准确评估病情,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传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呈现病变及肝区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区分门静脉及肝动脉血供成分,但该种检查方式以经验为主,诊断符合率较低;同时,因不恰当的时间点选择,定性诊断难度较高[6]。本研究采用双源CT行四期增强扫描,仅需注射一次造影剂,并从造影剂注射后随时间推移的总进出剂量变化进行观察,可准确显示病灶及肝脏血流动力学(适用于定性诊断),进而准确判断病灶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增强CT扫描可有效提高HCC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分析原因在于,肝动脉及门静脉对肝脏进行双重供血,其中超过90%的HCC为肝动脉供血,而门静脉为肝实质的主要供血途径,在进行四期增强扫描时,在肝动脉期,肝实质与肿瘤成像差异显著,以肝动脉期显著强化为典型表现,且呈高密度,而肝实质强化的峰值在门静脉期,会降低病灶密度,呈等、低密度,并进一步下降至延迟期,呈低密度,强化曲线特征为“速升速降”[7-8];此外,动态四期增强扫描的采集时间点较为准确,可准确反映病灶血供,有助于早期确诊小肝癌,并及时进行治疗。但是,动态增强CT扫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不适用于部分碘过敏的患者,且造影剂需在短时间内团注,部分患者不耐受。

综上所述,HCC 患者应用动态增强CT 扫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提高病灶检出率。

猜你喜欢
低密度门静脉造影剂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