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改进措施

2020-02-17 10:57王荣香朱俊峰
医疗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条形码科室资产

王荣香,朱俊峰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设备科 (江苏扬州 211400)

医疗设备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比较大,是医院资金投入和产出的重点[1]。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使用率体现了医院的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医疗设备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强管理,提高配置效率,可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医疗设备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医院传统设备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端和改进措施,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1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设备种类、数量繁多,管理困难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由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科、后勤部等)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3个部门均设有资产台账,在盘点固定资产时较困难;同时,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在职责权限及交接工作方面分工不明确,常出现“管理脱节”现象,造成账实不符;且设备资产的清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出现错点、漏点情况,信息数据不能共享[2]。随着医院的发展,占固定资产重要部分的医疗设备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多,信息量快速增加,而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保证医疗设备相关管理部门的实时、系统联系,避免形成信息孤岛[3]。

1.2 医疗设备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医疗设备的购置应与医疗业务的开展相适应,通过医疗活动取得收入,弥补购置、使用和管理成本,但目前大多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性较大,且医院缺乏医疗设备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之间的全成本补偿机制,导致各科室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盲目申请购置不常使用的医疗设备[4-5]。各科室医疗设备“自管自用”的管理模式,加之科室之间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完善,造成科室重复购置一些常用设备(如输液泵、注射泵、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当患者数较少时,该类设备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下。

1.3 医疗设备资产报废管理不严

(1)医疗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部分,而目前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均未充分重视报废管理工作,如一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尚未达到报废标准时即提前进行人为报废,甚至进行私下转让;一些科室一味地追求高新尖技术,为更新设备弄虚作假,在尚未达到报废标准时即盲目报废,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6]。(2)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疏于对报废设备的资产管理处置或处置过于简单,缺乏相应的设备残值评估制度,未区分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报废设备和无再利用价值的报废设备的处置方式,导致资产使用效益降低,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

2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完善措施与改进方法

2.1 引入条形码技术

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一种趋势,可通过引入条形码技术,对设备资产进行“身份证”式管理,利用条形码介质内的信息,对设备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包括从资产的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到科室的维修报废等)内的跟踪[7-8];以信息化的集中管理代替传统手工式的分散管理,使医院财务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使用条形码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设备资产的使用情况,为医院的资产评估、成本核算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当医院新增医疗设备时,资产管理部门可根据发票内容录入供应商、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单价等信息,生成条形码,贴于设备表面后交于使用部门;利用条形码识别器(即手持终端)逐一识别、阅读待盘点的资产,资产设备信息会逐一储存到条形码识别器中[9]。条形码识别器小巧且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对设备资产进行盘查,操作方便简洁,极大地减少了重复劳动,避免了漏盘或错盘现象,优化了资产管理。

2.2 设备互相调配和租用

为降低设备购置率,提高设备使用率,针对“1.2”描述的医疗设备资源在各科室之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考虑在设备处设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对有些科室不常使用的设备,采用“专管共用”的管理模式;同时,为防止临床科室长期占用,通过租赁的形式将闲置的设备提供给有需要的科室有偿使用,资源共享,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提高全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具体的日常工作由设备处负责,派专职工程师管理调配设备的借用、归还、消毒、维护、核算等工作,租赁的佣金每月汇报给相关部门进行结算。前期,无论设备是否使用,临床科室都要负担设备全部的折旧费,启用调配中心后,临床科室只需负担借用时间内的设备折旧费[10]。通过以上对设备的调配管理,既解决了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减少了临床科室的支出,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2.3 报废设备的残值利用

医疗设备的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设备处进行鉴别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满足下列3个条件之一即可准予报废:(1)医疗设备已丧失使用价值,反复维修仍不能恢复性能或质量不可靠;(2)短期内多次维修,维修成本超过设备原值的1/2,损坏过度,无更新零配件;(3)设备临床应用落后,无诊疗效果,现已被新型设备替代[11-12]。报废最终由设备处、分管院长、院长分级审批。大型医疗设备因结构复杂,使用安全性要求严格,应严格按照报废流程履行报废手续,杜绝随意处置行为。

达到报废标准的医疗设备可从设备功能、安全性、成本经济型3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再利用价值评估。对通过评估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更换老旧部件,对精度安全性进行测试与调整后,方可转入下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医院再使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已报废医疗设备尚能使用的零部件,可进行拆除,在需要时用于同型号的设备维修更换[13]。

总之,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除以上提出的问题外,固定资产管理者还应增强管理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的设备资产管理与使用责任制[14];同时,重视设备资产信息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及管理软件相关应用的人员培训与考核,真正做到让医院的设备资产物尽其用,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条形码科室资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创意条形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爱紧张的猫大夫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有趣的条形码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