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 蓉,王 会,梁永锋
(宁夏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一次强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明确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内容与水平。“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当中,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其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宏观上来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精神,从微观上来说是为了实现化学课程目标。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要做到 “目中有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灌输进去的,教师应该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这些理念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加快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让立德树人的任务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得以充分的落实,把我国的高中生早日培养成为一名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才[1-2]。
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对教学拥有最高决定权。“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这样的思想在人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升学的压力使得一部分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学校以班级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连家长也只关注学习成绩,此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等的养成。这种教学观念、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儿”,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将以情景教学为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融入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情景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且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好的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3]。
化学核心素养提出之后,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分数不再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学习要靠学生主动建构,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再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全能型人才。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熟悉相关的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把每节课都变成优质高效的课堂;其次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好学生遇到的情绪情感方面的困难,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同伴集体中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教师要具备课堂调节能力和掌控能力,例如,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容易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把小组讨论变成自由聊天,没有心思参与课堂学习,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高,教学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课堂控制能力,让学生的探究围绕化学知识进行,不能脱离主题,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个人素质[4]。
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利于指导教学的正确方向。为了使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在现实环境中能做什么,也就是真实情境中人的问题解决能力。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6]。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创造适宜的,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热爱化学,给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7]。例如,在学习“离子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问,拥有“百味之王”美誉的调味品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回答:食盐,“我们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同学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发问“那么氯化钠主要来自哪里?你们知道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吗”。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盐入手,引导学生说出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带给学生亲切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其中,流连忘返,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
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具有单一答案的封闭式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需要解释说明,这就要求学生对课堂提问必须积极参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弥补封闭性问题的不足,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适当的提高开放式问题的比例,合理设置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参与课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应该设置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在互动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专题,涉及到甲烷、乙烯、乙醇等有机化合物的学习,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在有机物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甲烷这节课的学习,甲烷结构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将会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了解,并最终影响他们对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
面对这种情景,教师要悉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牙签和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搭建有机物的分子空间构型。对模型结构的理解是认识物质结构的关键,通过反复的拆卸与组装模型能帮助学生对模型的空间结构有很好的认识,对模型进行制作的过程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模型结构的过程。直观形象的模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有机物的空间构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制作结构模型,可以培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翻开中学化学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化学基础知识总是有实验相伴。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发学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带来美好的体验,但是,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课本上的实验大多被教师演示实验和实验视频所替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只懂理论知识的书呆子,而是会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拥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核心思维与观念的渗透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体系比较庞大,而且素养本身又具有抽象性、隐蔽性和长期性,因此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唤起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