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

2020-02-18 11:54廖微
医疗装备 2020年16期
关键词:灭菌器手术器械过氧化氢

廖微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备受患者的青睐,腔镜手术器械在临床广泛应用,如何保证这些不耐热、不耐湿、精密复杂的腔镜手术器械灭菌合格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目前研究的重点[1]。只有根据器械物品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模式,采取严格的管理方式才可以确保灭菌效果,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无菌物品。我院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不耐热、耐湿的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灭菌,与之配套使用的医用耗材为特卫强纸塑包装袋、包内化学指示物、过氧化氢卡匣、生物指示物等,灭菌后的腔镜手术器械存放有效期为180 d。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的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鼻窦内镜、达芬奇机器人3D内镜、支撑喉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关节镜、摄像头、光纤、射频等腔镜手术器械410件,使用特卫强纸塑袋包装,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存放有效期为180 d,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1.2 腔镜器械的处理

(1)清洗与干燥:手术后1 h内将腔镜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污渍等残留物质;完成器械清洁预处理后,将器械拆卸到最小单位并放置在多酶清洗溶液中浸泡,按清洗流程完成器械清洗,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对腔镜器械进行彻底干燥。(2)包装:使用特卫强纸塑包装袋对彻底干燥后的腔镜器械进行包装,每件器械放入包装袋前要认真检查确认是否完全清洁干燥;在每个包装袋内于最难灭菌的位置放置化学指示物,用封口机封好,封口必须保证严密,避免保存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3)灭菌:器械装载及摆放符合规范要求,选择标准模式灭菌,采用化学及生物监测方式来监测灭菌效能,并做好灭菌运行质量的控制过程,详细记录灭菌运行参数。

1.3 灭菌效果监测

随机选取特卫强纸塑袋包装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后存放有效期为180 d的410件腔镜器械进行细菌培养,每一灭菌循环过程均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将无菌棉签于含10 ml采样液试管中蘸湿,对灭菌后的器械进行表面涂抹采样,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签采样端剪入营养肉汤培养皿内,送检验科细菌室培养7 d,观察最终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化学监测范围包括包内、包外,化学指示剂均由红色变为标准的黄色则判定为灭菌合格;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示物进行,对照管中的培养液变为黄色,实验管中的培养液仍为紫色则判定为灭菌合格。

2 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手术器械无细菌生长,且灭菌循环过程中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合格,灭菌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是一种新型的低温灭菌方法[3]。其灭菌原理是在负压条件下保证灭菌舱温度在45~55℃,通过过氧化氢汽化穿透、弥散,在灭菌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带电粒子作用于微生物膜脂、DNA及其他重要细胞结构,破坏其生命力;等离子过程协同杀菌,解离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离子化过程赋予灭菌舱内过氧化氢气体分子更大能量,使其更活跃,穿透力更强,最大限度发挥过氧化氢的灭菌效能。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尤其对不耐湿、不耐热的腔镜器械有着良好的灭菌效果,具有灭菌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灭菌效果可靠等优点;但不适用于吸收性材料和油类物品,这是因为上述产品会影响过氧化氢的扩散和穿透效果,导致灭菌失败。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后的腔镜器械必须按照清洗流程进行清洗,清洗质量合格是保障灭菌成功的关键。做好灭菌的各项监测管理及加强灭菌器的保养等是灭菌器发挥有效灭菌效能的保证[6]。为确保灭菌质量,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谨、认真按产品说明书选择兼容性物品,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功能作用[7]。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成功率,重视细节和环节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成功率。每一灭菌循环采用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对灭菌效能进行监测是非常有效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灭菌器手术器械过氧化氢
自带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灭菌器的检验要点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RBI在超期服役脉动真空灭菌器定检中的应用
快速评估过氧化氢酶的方法研究
压力蒸汽灭菌器安装与验证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HIRAYAMA HVE-50型医用高压灭菌器“ErL”报警故障维修
MgO部分替代NaOH对杨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