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2-18 08:16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6
石河子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6) 夏 敏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高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较为乐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所表现出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尚未建设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陆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上出现的压力,进而强化其心理素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均衡现象。个别高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课程的安排上偏重专业课,忽视基础课程,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很少;部分学校在教学课时中没有做到有效落实,存在用专题讲座形式替代了课堂教学的情况,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许多问题。虽然所有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还存在硬件设备落后,办公场地不足问题;还有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少数大学生身上,忽视了主要群体的心理疾病预防,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产生一定滞后性。

另外,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还未成熟起来,有许多教育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基本都存在专业师资缺乏的情况,多数教师都是处于兼职状态,既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又要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坐班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面临较大工作量,精力不足的问题,他们自身往往有极其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上都消耗较大,无法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帮助。还有一些专职的心理教师不是心理学本专业出身,接受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培训较少,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只能根据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取得显著效果。这些都直接造成了高校“专职者精力有限,兼职者能力不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 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迷失方向,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自身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概率在逐渐上升,并成为其退学、休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另外精神疾病和神经症在高校学生中出现的情况也较多。心理上的不良症状集中体现为疑症、恐惧症、强迫症、情感危机、焦虑症和神经性抑郁症六种。与此同时,违纪行为、学业紧张、就业压力、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和情感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六大重要因素。

3 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对策

3.1 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首先要做到党政共同配合,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校应委派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预防与教育工作,设计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第二要建立设备设施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第三还应做到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学校主要的基础课程,对高校全体就读学生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

3.2 全员育人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特别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学生的问题。专业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心和呵护,帮助和引导学生。同时,可以借助学生会、学生党员、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等学生组织的力量,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老师。构建学校、系部和班级的三级心理健康的防控体系,高校只有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做到全员育人,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

3.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多样性。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步伐,提高工作实效性。如,通过以个别和团体的形式展开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讲座、组织心理科研活动等等。同时,借助校内的网络平台、广播、板报等宣传渠道和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定期举行相关活动,把“每周一讲座,一月一咨询”进行有效落实,即每周展开一次专题讲座,每个月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每月刊登一份心理学相关科普知识。

3.4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各大高校应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稳定性强,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对于专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高校不仅要坚持高效、精英的原则,而且要保证师资数量的充足,每学期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高校应该对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能手。

3.5 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高校还可以从每个班级中选出积极向上、工作负责、品行兼优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也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侦察兵”。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及时发现本班级中学生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班主任和辅导员,将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问题及时化解。高校应对班级心理委员设立一定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工作开展情况给学生的素质学分进行适当加分,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心理委员给予物质奖励。

4 总结

高校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大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还应给每个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做好预防和跟踪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困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使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心理小测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