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视角下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0-02-18 06:26周劲波宋站阳
重庆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度环境

周劲波 宋站阳

摘 要:影响创业者众筹创业模式的因素众多。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从制度环境(规制制度、规范制度和认知制度环境)的视角出发,探究个人特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和创新性)对创业者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个人特质中的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和创新性均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成就需求和创新性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最显著,且不同个人特质的创业者选择不同的众筹创业模式;(2)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中规范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更为明显;先前工作经历在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创业态度在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制度环境;个人特质;创业态度;众筹创业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BJA140060)。

[中图分类号] F279.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1-0054-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01.006

在“互联网+双创”背景下,企业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众筹在我国已发展一段时间,尽管发展时间较短,但是速度较快,众筹融资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创业类型,众筹创业和其他创业形式一样,都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模式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方法及途径[1],在创业过程中,创业模式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2],影响创业模式的因素众多,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追溯,发现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影响创业模式的因素主要分为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两种类型。对于创业者特质来说,只是对创业意愿、创业倾向进行研究;对于制度环境来说,大部分研究仅从管制制度环境入手研究,并未探究规范制度环境和认知制度环境对创业模式的影响,尽管一些学者以制度环境的三维度进行研究,但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并未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等完善度不够。另外,以上研究仅仅针对一般创业而言,对于创业者特质、制度环境和众筹创业模式关系的研究,以往研究鲜有涉及。因此,本研究基于行为计划理论,从制度环境视角出发,研究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相关文献追溯,相关理论模型的整理和总结,构建众筹创业模式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运用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探究制度环境视角下众筹创业模式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分析原因,提供相关建议,进而为众筹创业模式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关支持,有利于创业者进行众筹创业模式的选择。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众筹创业是社会公众以互联网为渠道,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按照一定的方式投向其他个人或社会组织,帮助被投资者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并且自己获得相应回报的社会活动[3-4]。众筹创业的实质就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募集,进而实现创业,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创业行为。众筹创业模式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利用众筹平台将各种创业因素整合配置,如创业组织的确定、创业方式和行业的选择等。影响众筹创业模式的因素众多,本研究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探究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

(一)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

个人特质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特征[5],会对人的行为和经历及创业模式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6]。博伊德和贝格利(Boyd & Begley)将创业者特质分为风险承担性、创造性、独立性、成就需求、控制源、积极性六大方面[7]。国内外研究表明,个人特质和创业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创业与非创业两个群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个人特质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并且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与一般个体的个人特质具有差异,应关注明显影响创业者的个人特质[8],如成就需求[9-11]、风险承担[12-13]、心理控制源、模糊容忍度、创新性、自信等个人特质[14-15]。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会影响创业模式的选择[16]。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创业者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的特点,本研究选取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进行研究。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和创新性均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个人特质和创业态度

个人特质是产生创业意向及行为的内在动力,创业态度是创业者对创业的具体看法和偏好程度,是由个人价值观决定的。因此,个人特质和创业态度对创业具有相互交叉作用,风险承担能力强、成就需求高的创业者对创业持积极的态度[17-18],希望得到支持和认同[19],渴望成功,积极个人特性的培养有助于创业态度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20]。创业的原动力来自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态度[21],创业态度是个人特质中最稳定的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更为紧密[22],这种影响是正向促进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人特质对其创业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3-24],并且与创业意愿密切相关[25]。创業者优秀个人特质越多,就会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偏爱,创业态度就会执着和坚定,坚持自我想法,更会持续地进行创业。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和创新性均对创业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创业态度和众筹创业模式

创业态度是创业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创业态度是指创业者对创业的具体看法和偏好程度,创业态度是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前因变量。国外学者克罗克特和布雷菲尔德(Crockett & Brayfield)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将行为与态度之间建立联系[26]。其后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如创业态度和新创企业员工行为[27-28],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29-30],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联系[26]等。创业态度又包含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30-31],内生态度主要是创业者的内在品质,外生态度来自外部环境刺激性因素[32]。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都会对创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本研究注重研究创业者的内在品质,因此本研究的创业态度为内生创业态度。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创业态度的中介作用

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会对创业活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可能不是直接作用的,而是间接地通过其他变量起作用[33]。以往研究表明,创业态度就是连接人格特质和创业行为的间接变量[30]。创业态度是个体人格特质内化的过程,是创业者最稳定的心理特质,创业者的成就动机通过影响其创业态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创业意愿及行为的变化[24]。高静等通过对438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在个人背景和创业意向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个人特质和创业意向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4]。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创业态度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创新性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中介作用

(五)先前工作经历的调节作用

个人特质所包含的积极特质,可以促进创业者创业态度的内化过程,个人经历则能够调节这种机制。个人经历的内容宽泛,如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35]、成长环境[36]、创业竞赛经历及获奖情况、创业活动经历[37]、父母职业、成长地域等,本研究主要探究先前工作经历的调节作用。钱德勒(Chandler)从产业相关性和职能相关性出发,分析了先前工作经历对新创企业的影响[38]。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所积累的经验,会通过创业态度影响创业企业的绩效[39],具有产业相关性的创业者具有更好的创业偏好和态度,从而更快地开展创业活动[40]。先前工作经验和先前工作经历对创业态度和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1-42]。基于以上分析和相关研究,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先前工作经历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创新性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六)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创业环境的实质是一种制度环境[43]。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对于众筹创业亦是如此。斯科特(Scott)认为制度环境是社会结构的范例[44]。基于斯科特的研究,科斯托瓦(Kostova)提出了制度环境的维度:政府政策(管制制度环境)、共享行为、社会广泛认知(认知制度环境)和价值观和标准(规范制度环境)[45]。张雅通过比较国内外股权众筹法律制度环境,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初创企业的发展[46]。制度环境对创业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7]。管制制度环境是指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44-45,48]。创业者进行众筹创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以及平台监管问题,而管制制度环境可以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资源,并且降低创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众筹创业环境,从而激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选择不同的创业模式。认知制度环境是一种对创新的认知和理解框架,创新技能,知识的共享以及广泛的社会认知[44-45,49],有助于创业者感知风险[50],获取资源,识别机会[51]。当创业者认知到当地众筹创业资源、技能等较易获取时,进而会依据不同的资源,选择不同的创业模式。规范制度环境是指处于社会中的创业者对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动及思想的认可度,创业者所持有的价值观[44],对人类行为的判断[52],不同价值观的创业者会选择不同的创业模式。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以三维创业制度环境为基础,探讨制度环境与创业者众筹创业模式的关系。因此,基于以上综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6: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H6a:管制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H6b:认知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H6c:规范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七)研究概念模型

在上述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菲利普(Phillip)[31]以及范巍和王重鸣[35]的创业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制度环境视角下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模型(图1):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样本与数据以及变量测量两部分。

(一)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以有意向进行众筹创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来探究制度环境视角下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获取。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32份,其中经整理发现有效问卷为311份,无效问卷为21份,有效率为93%,调查时完全随机抽样,因而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采访20名已通过众筹融资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对于制度環境、个人特质、创业态度等的测量,基于国内外广泛运用的测量量表法,设计了模型中各因素需要观测的具体范畴,即根据模型潜变量确定相应的观测变量。本研究在问卷发放之前,对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预先调查,根据相关问题反馈,对问卷和量表进行修改,使问卷的结构良好,调查更有效。本研究对于制度环境的测量根据社会学类型的制度环境测量,采用布森尼茨(Busenitz)、蒋春燕和赵曙明关于创业制度环境的测量量表[53-54],即管制制度环境、认知制度环境及规范制度环境三个维度;对个人特质的测量,本研究基于凯(Keh)等对创业者个人特质的研究[8],选取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对于创业态度的测量,本研究基于菲利普(Phillip)、高日光等开发的大学生创业态度量表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31,55];对于众筹创业模式的测量,基于马君和郭敏的研究,从积累演化型、连锁复制型、技术驱动型和概念创新型四种类型探究创业模式[56]。以上变量测量采用1~5级的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概念模型构建的合适性,验证提出研究假设的正确性,本研究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

(一)数据处理

本研究对于获取的数据首先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待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后,再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拟合度,并进行同源误差检验。

1.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评价本研究的各维度题项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整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3,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7~1之间,反映出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其次,描述性统计量Kmo的值为0.869,大于0.8,巴特利特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则拒绝虚无假设,表明各观测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采用SPSS 24.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并且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对影响因素量表提取5个公因子,这5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解释量均大于50%。并且观测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表明潜在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如表2所示。

2.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对上述潜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个人特质、创业机会识别、先前工作经历、制度环境和众筹创业模式之间的区分效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Amos软件对模型拟合进行检验,较四因子、三因子、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相比,五因子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显然优于其他模型(x2/df=1.721,RMR=0.036,RMSEA=0.041,GFI=0.913,CFI=0.927,IFI=0.931)。这表明本研究构建的五因子模型效度良好(表3)。

3.同源误差检验

为验证各变量是否存在同源性误差,即共同方法偏误,本研究使用Harman单因素检测来验证。对本研究中的所有题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且不做任何旋转,在影响因素量表提取了5个公因子,转置后最小因子贡献率为17.239%,小于30%,最大因子贡献率为61.233%,大于60%。由此可知,本次研究不存在较大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假设检验

在数据分析处理合格后,本研究从主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以及调节效应检验三方面来进行研究假设的验证。

1.主效应检验

由表4可知,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8,对应的P值为0.007,在0.01水平上显著,则可知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又因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个人特质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3、0.41、0.37、0.52,均在0.05水平上显著,则可知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1得到验证。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6,对应的P值为0.000,在0.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成就需求(0.63)、风险承担(0.41)、模糊容忍度(0.37)以及创新性(0.52)对个人特质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创业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2得到验证;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对应的P值为0.000,在0.001水平上显著,则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则假设3得到验证。

由个人特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和创新性)对创业态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效应值的路径系数为0.161(0.46×0.35),基本可以说明创业态度在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为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创业态度的中介作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2.中介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创业态度在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Bootstrap法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即创业态度与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和众筹创业之间的中介作用。如表5所示,可知对于创业态度而言,在Total Effects标准下,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众筹创业的Lower Bounds分别为0.332、0.127、0.102、0.291;Upper Bounds分别为0.737、0.625、0.577、0.687;在Direct Effects标准下,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众筹创业模式的Lower Bounds分别为0.031、0.026、-0.011、-0.016,Upper Bounds分别为0.662、0.416、0.359、0.579;而在Indirect Effects的标准下,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对众筹创业的Lower Bounds分别为0.043、0.045、0.076、0.078,Upper Bounds分别为0.563、0.387、0.581、0.672,结果表明创业态度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模糊容忍度以及创新性和众筹创业模式之间起中介作用,又结合上述路径系数可知,这种中介作用是部分中介作用,这和上述路径系数所显示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可知,创业态度在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则假设4得到验证。

3.调节效应检验

为检验先前工作经历和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来进行检验。

(1)先前工作经历的调节效应检验

由表6中模型1可知,先前工作经历对创业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276,P<0.01);又由模型2可知先前工作经历和成就需求、风险承担以及创新性的交互项对创业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481,P<0.001;β= 0.263,P<0.01;β= 0.368,P<0.01),模糊容忍度对创业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 - 0.126,P<0.01),表明先前工作经历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创新性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模糊容忍度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则假设5得到验证。研究采用简单坡度分析,进一步解释先前工作经历的调节效应(如图3所示),这表明随着先前工作经历次数的增加,创业者的成就需求、風险承担、创新性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强;而模糊容忍度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不断下降。

(2)制度環境的调节效应检验

由表7中模型3可知,管制制度环境、认知制度环境和规范制度环境对众筹创业模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362,P<0.01;β= 0.417,P<0.001;β= 0.386,P<0.01),又由模型4可知创业态度和管制制度环境的交互项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432,P<0.01),创业态度和认知制度环境的交互项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371,P<0.01),创业态度和规范制度环境的交互项对众筹创业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560,P<0.001),则管制制度环境、认知制度环境、规范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中规范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更为明显,则可知假设6得到验证。研究采用简单坡度分析,进一步解释管制制度环境、认知制度环境和规范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如图4、5、6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研究检验了制度环境视角下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并且探究了先前工作经历和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得出了研究结论,对众筹创业实践有着实际的管理启示。

(一)研究结论

第一,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成就需求和创新性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最大,不同个人特质的创业者会选择不同的众筹创业模式,如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和创新性高的创业者较多选择概念创新型和技术驱动型的创业模式,而模糊容忍度低的创业者则喜欢选择连锁复制型和积累演化型的创业模式;第二,创业态度在个人特质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先前工作经历在个人特质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先前工作经历次数的增加,创业者的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和创新性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强;而模糊容忍度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则不断下降;第四,制度环境在创业态度对众筹创业模式的影响作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规范、认知及管制制度环境与创业态度的交互项对众筹创业模式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其中规范制度环境与创业态度的交互项对众筹创业模式的预测作用更为明显,这主要因为和管制、认知制度环境相比,以价值观为主的规范制度会内化影响创业者的思想,形成独特的创业价值观从而选择与之匹配的创业模式。

(二)管理启示

第一,创业者应注重个人特质和众筹创业模式的匹配。不同个人特质的创业者应选择不同的众筹创业模式,正如本研究所证实的,成就需求高、风险承担能力强、模糊容忍度高及创新性高的创业者较喜欢选择概念创新型和技术驱动型的创业模式,而成就需求低、风险承担能力弱、模糊容忍度低及创新性低的创业者较多选择积累演化型和连锁复制型的创业模式。因此,创业者应分析自我人格特质,从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创业模式。第二,创业者应选择合适的众筹创业模式。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应选择已有品牌或者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连锁复制,这有助于创业者迅速创办企业,进入商业化市场。但是,由于连锁复制同质化严重和利润较低,在创业后期会遇到市场份额等资源的制约,这需要创业者格外重视;积累演化型创业模式的创业门槛低,可以很好地满足创业者的成就需求,锻炼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等;技术驱动型之所以被选择的次数少,是因为技术驱动型的创业模式的技术性较强,创业者应该具有专业的技术,这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概念创新型比较适合成就需求和创新性较高的创业者,通过超前的预测性和新颖的创新性,实现创新向创业的转化,确保创业企业稳步发展。第三,政府应营造良好的众筹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创业者众筹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和发现创业机会,从而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进行众筹创业。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控创业宏观环境,出台相关创业政策,完善众筹融资法律和支持体系,提供便捷的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众筹创业环境,为创业者众筹创业模式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完善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美玉.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3(5):62-70.

[2]  姜忠辉,罗均梅.基于组织情境要素的内部创业模式分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9):141-158.

[3]  Ordanin A, Miceli L, Pizzetti M, Parasuraman A. Crowdfunding: transforming customers into investors through innovative service platforms[J].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 2011,22(04):443-470.

[4]  Mollick E.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1): 2-18.

[5]  唐炎钊,张印轩.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高教探索,2018(4):89-98.

[6]  Llewellyn  D  J, Wilson K  M. The controversial role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y[J]. Education & Training, 2003, 45(6):341-345.

[7]  Boyd N G, Vozikis G S. 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18(04):63-77.

[8]  Keh H T, Foo M D, Lim B C. Opportunity evaluation under risky conditions: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of entrepreneur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27(2):125–148.

[9]  Johnson M A, Mullins P. Community competence in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0, 18(2):259-276.

[10]  周劲波,汤潇,Wing Lam. 人口统计学因素、心理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一项来自中国各高校的实证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3):143-150.

[11]  范巍,王重鸣.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5(1):33-35.

[12]  Zhao H, Seibert S E.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status: A meta-analytical review[J]. 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 2006, 91(2): 259-271.

[13]  Zhao H, Seibert S E, Lumpkin G T.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o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36(2): 381-404.

[14]  Kazlauskiene E , Zitkiene R. Insight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trait necessity on youth entrepreneurship[J].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Society,2014, 7(02):33-41

[15]  Young D R, Kim C. Can social enterprises remain sustainable and mission -focused? Applying resiliency theory[J]. SocialEnterprise Journal, 2015, 11(3): 233-259.

[16]  董金秋,贾志科.大学生选择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0所高校2827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29-136.

[17]  Al L H, Alrajabi O, Albarmawi M. Explor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midwifery in Jordan: Measuring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newly developed tool.[J].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8, 29:219-224.

[18]  李彥娅,谢庆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三次返乡创业高潮的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19(7):99-110.

[19]  Heckhausen, Heinz. The Anatom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M]. 1967.

[20]  Santos F M. 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 111(3):335-351.

[21]  Shaver K G, Gartner W B.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uccess at getting into business[A].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Boston,MA:Babson College. 1996:77-90.

[22]  西凤茹,代凤美,唐志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3):89-92.

[23]  陶金国,廖莉莉.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校创业教育分类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8(6):67-70.

[24]  孙跃,胡蓓,杨天中.基于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130-134.

[25]  Karimi S , Biemans H J A , Mahdei K N .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extual Factors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52(3):227-240.

[26]  Brayfield A H, Crockett W H. Employee Attitudes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55, 52(05):415-422.

[27]  Arribas, Iván, Hernández, Penélope, Urbano A. Are social and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compatible? A behavioral and self-perceptional analysis[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2, 50(10):1739 - 1757.

[28]  Stevens F, Diederiks J, Philipsen H. Physician satisfacti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formalization in hospital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2, 35(3):295-303.

[29]  Helen H, James. 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 Its infiuence upon teach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6, 8(4):351-355.

[30]  陳文娟,姚冠新,徐占东.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6-90.

[31]  Phan P H, Wong P K, Wang C K. 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beliefs, attitudes and background [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2002, 10(2):151-174.

[32]  李广培,吴金华.个体视角的绿色创新行为路径:知识共享的调节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2):100-114.

[33]  Lee D Y, Tsang E W K.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background and network activities on venture growth[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1, 38(4):583–602.

[34]  高静,贺昌政,刘娇.基于SEM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重庆的实证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14(1):57-62.

[35]  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5):1087-1090.

[36]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 江苏高教, 2005(2):103-105.

[37]  向春,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清华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5):116-124.

[38]  Chandler G N. Business Similarity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wnership Expe-rience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6,20(3):51-65.

[39]  Almu S M, Nerlinger E A. Growth of NewTechnology-based Firms:Which Factors Matter[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9,13(2):141-154.

[40]  Wiklund.J,Shepherd.A.Knowledge-basedRe-sources,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J]. StrategicManageent Journal. 2003, 24(13):1307–1314.

[41]  周立新.家族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来自微型企业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9):87-91.

[42]  杨俊,薛红志,牛芳.先前工作经验、创业机会与新技术企业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启示[J].管理学报,2011(1):116-125.

[43]  李华晶.制度环境、绿色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5(2):92-99.

[44]  Scott W 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eory and research[M].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95.

[45]  Kostova T. Country institutional profiles: Concept and measurement[C]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Academy of Management, 1997, (1): 180-184.

[46]  张雅.股权众筹法律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J].西南金融,2014(11):47-50.

[47]  周劲波,黄胜.制度环境、创业能力对国际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5(3);393-399.

[48]  黄胜,周劲波.制度环境、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际创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4(2):54-61.

[49]  倪嘉成,李华晶.制度环境对科技人员创业认知与创业行为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7(4):585-592+624.

[50]  Dickson P H, Weaver K M. 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determining firm orientations  toward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4(4): 467-483.

[51]  Baron R A. Cognitive mechanisms in entrepreneurship -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1990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13):275-294.

[52]  Kostova T, Roth K. Adoption of a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stitutional and Relational Effec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1):215-233.

[53]  Busenitz L W, Gomez C, Spencer J W. Country institutional profiles: Unlocking entrepreneurial phenomena[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5): 994 -1003.

[54]  蒋春燕,赵曙明.公司企业家精神制度环境的地区差异——1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0(6):101-114.

[55]  高日光,孙健敏,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68-75+112.

[56]  马君,郭敏,张昊民.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其动态演化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 2012(3):59-64.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rowd-funded Entrepreneurship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 Empirical Analysis of Model Based on Double Regulatory Effect

Zhou Jinbo    Song Zhanyang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crowdfun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chievement demand, risk-taking, fuzzy tolerance and innovation) on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crowdfu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egulatory system, regulatory system and cognitiv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achievement demand, risk-taking, fuzzy tolerance and innovation i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ship model. Among them, achievement demand and innovation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ial model, and entrepreneur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choose different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ial model; (2)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plays a posi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on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ial model, among which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regulat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s more obvious;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mpact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3)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ial model.

Key  Word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Personal Traits;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Crowdfunding Entrepreneurship Model

作者簡介:周劲波(1970—),男,汉族,广西桂林人,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英国切斯特大学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宋站阳(1994—),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制度环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产学研演进态势析论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关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国家制度环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外部制度环境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
产权性质、制度环境与高管隐性腐败
技术高管、制度环境与技术效率
基于东道国环境技术创新的FDI绿色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