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化学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0-02-19 07:48张丽鹏柳玉英徐会君赵增典
山东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化学思政

艾 兵,张丽鹏,柳玉英,徐会君,赵增典

(山东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2017年,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要求我们把树立德业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并且能够做到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2004年,上海等地首先探索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课程改革。在后来的探索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依赖思政课,要将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分解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契机,将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效应[1]。

山东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大家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德育的思想根基历来扎实,并一直将高尚道德养成作为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之一。2016年,山东出台了《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2019年,山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推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紧密融合。同年,山东高校课程思政研讨会于齐鲁工业大学举行,齐鲁工业大学为德融教学、课程思政工作探索出了山东模式。

山东理工大学于2017年明确了“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五有”即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同年,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全力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思政元素,设立了“课程思政”教研专项,引导所有老师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涌现出了以网红思政课教师岳松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师”。

工程化学课程是针对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各工程类专业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必须开设的一门化学类课程,是一门实用化学课程。工程化学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涵盖化学史话、反应基本原理、水溶液的性质、电化学基础、物质的结构、材料中的化学、能源中的化学、环境中的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危化品管理与消防、生活中的化学、化工技术与经济、化学工程伦理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其中部分知识模块[2]。自2018年,山东理工大学部分专业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目前开设工程化学课程的专业涉及能源动力与工程等5个专业,学生数每学年超过1500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涉及面广泛的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在山东理工大学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构的背景下,考虑到工程化学课程具有较广的学生受益面,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充分挖掘工程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构了课程教学目标,着力培养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怀,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了结合课程思政的全新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道德水平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充分利用课程育人优势

工程化学课程作为机械、交通、建工等各学院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的必修课程,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存在交叉与渗透,关系密切,该课程的地位、内容、性质决定了其在育人方面具备显著特色和优势。

工程化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地位,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各领域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追求合二为一。

工程化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是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础知识,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对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学素养养成、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例如,分析测试技术知识模块,主要涉及定性、定量分析,在课程内容中可以灵活的渗透价值观教育,体现物质世界量和质的统一;电极电位的变化体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依据被测组分的含量选择不同测试方法等,体现了要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化学反应中的主、副反应体现的是内因与外因的制约关系;有效数字和误差则闪耀着哲学思维的光辉。

工程化学课程性质具有前沿性强、挑战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化学学科是本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领域等要求教师必须在授课时能够让学生了解最新成果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工程化学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联系密切,能源纷争、环境监测等,都与课程存在密切联系,对化学工作者提出新挑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以化学的视角审视社会热点问题。化学作为实验科学,实践环节必不可少,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规范基本操作、严谨记录实验数据并科学处理、客观如实表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诚信做事、做人。

2 重构课程素质目标和德育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始发站和目的地,它指导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开展。

融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工程化学教学团队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了修订,在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能力提升,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其次,重构了工程化学课程的素质、德育目标。将素质目标确定为,通过学习工程化学课程,使学生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扎实作风,具备团队协作、交流意识,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具有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理念;具有危化品管理及其防护的安全意识;具有化工生产全过程及规范化管理常识。将德育目标修订为,在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得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融合,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3]。

3 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情怀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政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程,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任课教师。教师要有高尚的育人情怀,传道、授业、解惑,缺一不可,要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外,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交流渠道,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课程问卷调查等,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工程化学教学团队历来重视高尚师德师风培养,结合目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主动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和精神,主动向身边榜样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发明人毕玉遂教授学习,努力学习他们献身教学与科研的崇高品德,努力提升自身的教书育人情怀,身先示范。

4 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内容

工程化学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全面设计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情感、价值观等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

例如,化学发展简史可以结合中国古代陶瓷烧制、青铜冶炼、药物制备等内容中的化学发展脉络,结合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化工技术的进步,直至近现代化学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学化工对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等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绿色化学可以结合环境保护、能源清洁使用、低毒无害新型材料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金属的腐蚀与防止可以结合辽宁舰防腐蚀技术所取得的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例如,通过实验教学,第一可以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切实理解实践和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探索精神;第三要求学生不能随意处理实验废液和废弃物,应按照要求进行科学回收和处理,帮助学生树立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5 突出化学工程伦理和安全教育

工程伦理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要求的必修知识模块,工程伦理涵盖工程本身的伦理和项目负责人的职业伦理两个方面内容。结合化学工程伦理、化工技术与经济等授课内容,以转基因技术滥用、食品不当添加等问题带来的伦理冲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伦理决策与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更多地造福社会,从而实现道德和利益追求的均衡发展[4]。以化工生产过程的爆炸、泄露事件为切入点,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危化品管理与消防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化工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至关重要、安全涉及你我。

6 适时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与展开,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中学阶段选修的化学类课程也不尽相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随着课程资源信息化和学习环境信息化的逐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探索并实践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截止目前课程访问数超过3万,教学效果良好[5]。团队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贴近工程实际,尤其是契合化工工程伦理和安全、化工技术经济等知识模块,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加频繁,不再受限于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做到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收获与教师分享,拉近了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师生之间更加亲近,更适合开展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7 持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经过近几年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的持续改进,工程化学课程考核体系基本上满足了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要求。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迫切要求,在原有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进行了改革、创新与完善。

首次尝试在定量评价的同时引入定性评价,探索了理工类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目标达成度的有效评价途径,比如发放课程目标达成度调查问卷等,重点考察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是否具有获得感、获得感是否强烈,并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结果处理、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同时,引入有学生参与的评价环节,比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习小组协作互评等[6]。学生可以对自己与同学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参与评价打破了由任课教师单方完成评价的传统评价模式,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8 结语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工程化学教学团队针对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了探索,并经历了四个教学班实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养高、亲和力强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对工程化学的各个知识模块进行了思政元素挖掘与有效融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得到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评价等环节反馈的信息来看,95%以上的学生认为依托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升课程思政的获得感,班级学风明显改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团日活动质量显著提升。另外,通过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体看来,理工类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以其为契机进行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创新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学院、教师、学生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在目前高校科研导向的现实情况下,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