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融合职业精神的实践育人教学改革研究

2020-02-19 07:48
山东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精神

孙 巍

(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4)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层面,在专业教学中融合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人的职业精神已提上了日程。而且通过大量的调查也发现,当前劳动者最缺乏的并非是知识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在内的职业精神。因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度融合职业精神的实践育人教学方法与途径,通过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专业教学实施的革新以及实践育人实施的各项保障等,实现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1 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是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所在[2]。

1.1 专业教师思政素质能力提升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愈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呈多样化,因此教师更应该正确把握方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执教者,要有先进的思想,培养发展创新思维,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以致用,用先进的思想指导教学岗位实践工作。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具有强烈责任感,能够为国家赢得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教师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思想上育人,指导学生乐于学、精于学。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贯彻良好的职业精神,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实现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的常态化模式。

1.2 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提升

在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所必需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即培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的教师。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企业的工作实践,再加之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对于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引进来,走出去”又将被作为教师技能水平提升的捷径。

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提升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教师顶岗实习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研究,服务企业考评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教师精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打造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最终实现职业院校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引进企业技术能手、专家进课堂授课,指导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2 专业教学实施的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提到“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培养工匠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校和企业单位携手搭建共同教书育人的平台,将专业课程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合在一起,学校和企业单位进行文化的融合,将职业精神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2.1 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精神相融合

(1)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要紧跟产业变革发展,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依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首先应该改革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紧密结合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标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贴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注重实践环节的企业化模式设计,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利于提升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课程教材的整合要充分融入职业精神元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育思想提升的培养。

(2)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在校企深入合作下,研究制定适于专业教学开展实施、评价的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标准也是十分必要的。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考核,加大比例提升学生实践环节过程中职业精神的考核评价。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使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满足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意识,树立爱岗敬业、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专业教学模式与职业精神相融合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将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以实践育人理念为内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分别从“专业基础实践、服务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实践”三个层面上逐步开展、设计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实践。根据人才培养标准中制定的学生能力要求,重新整合、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创新专业教学的授课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统一,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职业精神有机结合。专业基础的实践环节设置,主要是体现在理论教学实践化的设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聘请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执教,优化“理实一体化”,“体验式教学”,“讲练结合”等方式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习,获取知识,体会职业精神理念,最终实现专业基础实践育人的教学任务。

(2)服务社会实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升技能水平为目标。合理安排学校对外检验服务项目,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和产品技术参数指标检验等校内实践;通过组织社团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宣讲生活中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常识,演示食品、药品等常见生活品的初步质量检验方法。使学生在服务实践中深刻体验学以致用,感悟提升职业精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实践经历。

(3)企业生产实践。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后,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学习,从认识实践到顶岗实践。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按照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真务实、追求科学真理的欲望,使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升社会、企业对本专业培养人才的认可度。

2.3 专业教学环境与职业精神相融合

将实践育人理念贯穿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是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的主要元素[3]。在学校和企业的支持下,校内专业教学实训环境的建设,应贴合企业实际工作的标准要求,适于校内实践教学实施的环境要求,满足对外社会服务分析检验实验环境标准。同时,对于开发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本专业相关,企业的文化理念具有先进性,企业的现有资源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实施的需求等方面,切实做到校企互通,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源共享。

3 优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育改革实施,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设想要求,紧贴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力求实现同类专业培养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此,在优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是保障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条件。

3.1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制度

根据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满足人员工作交流畅通。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校企合作专人专管、专事专管的无缝对接,提升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的责任意识,保障授课形式的灵活性和可实施性,人员安排和专业教学的衔接性,建立既适合于企业运营机制,又适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制度,是实现实践育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有效保障。

3.2 完善教师管理保障制度

建立考核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监督管理教师的行为准则,尤其是校企互通的环境下,更应加大力度的对教师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的补充完善,科学地优化管理教师的岗位工作和校企人员互通交流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师实施教学,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融会贯通,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实施监管。

3.3 完善学生管理保障制度

实现校企互通、合作教学固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迅速成长。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管理、学习制度作息的管理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等问题更是我们实践育人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隶属管理关系以及管理人员的设定是要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整个人才培养期间也需要采用班主任制来总体统筹管理学生的日常,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

总之,在新形势下,能够顺利实现实践育人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涉及到多方面努力和支持的。不忘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初心,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新时期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全面育人的总体目标。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拿出精神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