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考*

2020-02-21 07:15沈绍武吴小华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中医院中医药

肖 勇 沈绍武 吴小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 430065)

1 引言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主阵地,承担中医医疗任务,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中医医院传承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于2019年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收集的2 219家医院数据,研究分析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实际,结合智慧中医院建设要求,剖析存在不足与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对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例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移动、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任务中提出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加快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1]。上述政策为应用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智慧中医院建设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指明前进方向。调查数据显示98.65%的中医医院由院级领导直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构或部门。

2.2 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得以夯实

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智慧中医院、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的基础。各级中医医院依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业务需要建设和升级改造中心机房,设置完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信息设施,全面提升支撑能力和水平。2019年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数据显示,89.54%自建中心机房,0.63%和1.53%分别采用租用场地、租用云服务方式。中心机房平均面积为47.4m2,三级中医医院平均面积为84.77m2,面积50m2以上达到58.88%;二级中医医院平均面积为37.97m2,面积50m2以上为13.18%。计算资源方面,60.14%的中医医院拥有10C以上服务器CPU,7.36%的拥有100C以上CPU,其中三级中医医院拥有10~50C、50C以上服务器CPU的分别占比45.87%、43.18%;存储资源方面,93.6%的中医医院拥有存储设备,49.66%的医院存储设备容量在10T以上,6.5%的达到100T以上,其中18.99%的三级中医医院拥有100T以上存储设备容量;网络带宽方面,65.04%的中医医院外网出口带宽大于100M,39.09%的已搭建无线网络,其中77.89%的三级中医医院大于100M。

2.3 医院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得到应用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强集成平台建设,强化中医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智慧中药房,实现中药电子处方直接接入,提供在线中药药事服务。调查数据显示49.28%的建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开通业务协同、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数据质量、单点登录等功能,82.23%建立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3%建立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6%建立住院医生工作站,96.27%建立住院护士工作站,90%以上建立药库、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管理系统,84.34%建立病案管理系统,68.9%建立综合查询与分析系统。部分医院已研发和应用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体质辨识、辅助诊疗、临床研究分析以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等,但总体建设率不高,均在10%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建设率较高,如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达到20.17%,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达到15.18%。31.01%中医医院建立能够提供中医电子病历浏览与数据提取、直接数据访问、标准化数据存储等服务的中医临床数据中心,开展中医临床科研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

2.4 互联网中医医院发展迅速

“互联网+”正在与医疗健康、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服务平台、国医堂APP等一批“互联网+”应用。调查数据显示86.98%的三级中医医院、52.81%的二级中医医院能够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诊疗费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等便民服务,仅8.31%的三级中医医院、3.27%的二级中医医院能够提供线上常见病和慢性病康复诊服务。浙江在全省中医院开展“看中医减少跑”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智慧化改造中医医疗服务流程,通过线上服务畅通中医门诊诊前、诊间、诊后信息化环节,逐步减少挂号、缴费、取药、取单、检查检验等环节跑动,方便患者。湖北省中医院建成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图文咨询、视频/语音问诊、在线开方、诊后随访等线上服务,提供药品配送、病历质控、线上排班等管理功能,拓宽中医药服务半径,有效节约医护人力,提升门诊工作效率,减少复诊患者来院次数。截至2020年7月初在线开具处方8 000余张,累计咨询17 000余人次,患者随访好评率达99.85%。

2.5 信息化支撑体系得到强化

人才队伍、信息标准、网络安全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医院重视,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各项工作中。调查数据显示94.32%的医院专门设立信息化部门,负责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日常运维、病案统计、远程医疗等;51.13%的信息管理与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计算机及工科类、临床及医学类专业背景的占比分别为35.47%和37.57%,医学信息类专业占3.59%。中医医院主动实施应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ICD、HL7、DICOM3等信息标准,建立全院统一的患者主索引,积极参加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中医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等,部分医院研究探索全院主数据标准,建立主数据管理平台。积极落实《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主动引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组织开展安全性评测和等级测评,2018年27.58%的医院实施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3 存在的问题

3.1 中医医院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新技术应用有限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投入、医院自筹等,东、中、西部医院信息化理念、建设思路均有所区别,各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协调,地区之间建设与发展差异较大,基层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中医电子病历等建设相对滞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应用较为广泛,西部基层中医医院应用较少。

3.2 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加强

近年来国家投入近6亿元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建设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等,但中医医院信息化缺乏专项经费支持,主要依靠医院自身发展资金,存在资金投入能力较差、严重不足且不持续等问题。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与智慧中医院建设尚不适应,特别是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滞后,计算、存储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适应业务发展能力不足。

3.3 中医药特色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不足

中医医院在中医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核心业务方面建设率较高,但在中医辅助诊疗、中医特色治疗管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系统等方面建设不足,业务应用系统中体现中医药特色尚不充分,智慧化应用、互联互通程度较低,医疗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多头采集、多头管理、多系统并立问题依然存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水平不高。

3.4 信息化支撑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中医医院信息化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能够承担医院系统运行与需求分析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此外缺少具有敏感数据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医学信息复合型人才。信息化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得不到话语权,信息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仅从事维护性技术工作,不能充分挖掘和使用重要医疗信息。中医药信息标准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宣贯培训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中医医院不熟悉现有信息标准,23.12%的医院不了解主数据概念。网络安全存在漏洞,应用安全隐患凸显,内容级安全管理缺乏,中医医院网络与系统受攻击事件时有发生,应用态势感知、电子签名等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应用不到位,网络安全防护和监管能力与国家网络安全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强。

4 智慧中医院建设策略建议

4.1 规划发展智慧中医院,丰富应用场景

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据《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加强智慧中医院建设指导,明确不同级别中医医院建设智慧中医院的目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融合等技术推动智慧就医、智慧诊断、智慧治疗、智慧病房、智慧后勤和智慧管理建设。研究分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智慧中医院的建设要求,加强建设方案顶层规划和整体设计,推动中医医院与“互联网+”融合,大力推进试点建设,不断探索和丰富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具体应用场景,深入剖析、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4.2 强化智慧中医院内涵建设及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业务信息系统是智慧中医院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支撑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基础。加强就诊候诊、检查检验、治疗等预约服务,提供电子化就医引导、就诊候诊信息提醒、在线支付等智能化便民惠民服务,实现服务无人化、不中断,减少患者跑动。不断健全医院信息平台功能,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中医临床应用知识库,深挖电子病历中的中医药特色内容,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医疗质量监控系统等,研发应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名老中医传承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临床路径系统等,强化业务信息系统应用,建立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实现医院内部各系统信息高度共享和有效交换,支持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病案首页、诊断证明、检验结果、检查报告等院外转诊信息存储到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健康信息,持续提升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智慧中药房,提供统一规范的中药饮片煎煮、膏方制作、药品配送以及处方审核调配、用药指导等便捷、高效的药事服务。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三级中医医院达到4级、二级中医医院达到3级。

4.3 深化互联网技术融合,拓展服务空间

中医医院基于所在地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建立互联网中医医院、互联网中医诊疗平台,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体质辨识、健康咨询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等服务,开展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应用[2],实现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县域中医医共体,以及县域中医医疗服务中心、共享中药房,提供中医医疗远程会诊、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宏观微观舌相诊断、远程教育等服务和统一规范的药事服务。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支持双向转诊服务、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院内中药制剂共享、在线处方审核等,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基层,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3]。

4.4 实施医院数据治理行动,创造医疗数据价值

建立医院数据治理专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凝聚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信息中心人员,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质量、重业务轻增值现象,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构建医院数据标准体系,制定适用于医院业务应用和管理决策的数据标准,建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的数据模型,加强业务信息系统与数据分析系统协同。构建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目标、控制对象和指标、定义数据质量检验规则、执行数据质量检核,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可用性、增强数据可信度、创新数据应用能力,研究与应用中医药数据分析挖掘数字化技术与方法,建立面向医疗、科研、教学的中医病历数据分析共享平台,不断挖掘中医医院数据价值,提升中医药数据治理能力。

4.5 健全信息化支撑体系,优化建设环境

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为核心,将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医院信息化工作重点,注重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人员作用,同时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4]。中医药高等院校需大力建设中医药信息学科,构建满足智慧中医院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平台,重视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加快中医药名词术语、分类编码、医疗信息服务、系统整合共享、数据治理、网络安全等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医医院应强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智慧中医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应用,建立主数据标准服务平台[5]。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和医疗健康数据保密规定,做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测评和整改,完善网络安全设备、防护系统与防护策略,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信息通报、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6]。

5 结语

中医药振兴迎来发展机遇,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主阵地应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智慧中医院建设,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与融合,深化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7],抓好数据治理,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公众中医药健康服务获得感和体验感。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中医院中医药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赵县中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