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医生APP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策略研究*

2020-02-21 07:15罗彬彧王秋颖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中医药

何 畅 罗彬彧 李 锐 李 晓 王秋颖 赵 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中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哈尔滨 150090)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我国医疗资源重心下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居民“签而不约”、“签而少约”现象非常普遍,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应大力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各地要加快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1]。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促进家庭医生基层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

2.1.1 服务内涵深挖不足 目前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深度不足,中医药服务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在社区居民治未病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连续化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做实做细。应充分利用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护理康复、养老服务等领域中的治疗康复作用[2]。

2.1.2 适宜技术应用不足 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法类、灸法类、按摩疗法、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内服法、中药炮制适宜技术等,在社区居民中的认同度和接受度较高。目前社区家庭医生基本以全科医生(即西医)为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率较低,虽然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中医科,但基本都以中医内服法为主,按摩、针灸、中医外治疗法应用率较低,制约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发展。

2.1.3 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首先,家庭医生数量不足,各区域签约率不平衡,距离国务院提出的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政府主管部门和社区应积极探索将中医医师、健康管理师等纳入家庭医生队伍,弥补家庭医生数量不足。其次,家庭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性不足,指标单一,未纳入签约数量、有效履约、签约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多维度考核指标,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的现象。

2.2 效率

2.2.1 签约双方互动渠道不畅 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签而少约”现象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医生和居民交流互动渠道有限,签约医生服务被动,家庭医生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基本条件不具备,仅通过患者来社区就医、电话或微信等交流。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社区医生一般对产妇进行产后入户随访,缺乏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尤其对患慢性病老年人的入户随访服务,中医药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作用发挥有限。

2.2.2 签约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家庭医生履约信息化手段应用有限,医患大都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沟通,建立专门家庭医生信息平台、手机客户端提供在线签约、诊疗预约、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服务较少,不利于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互动和健康管理,信息化助力作用亟待有效发挥。

3 智慧家庭医生APP功能及优势

3.1 居民端

3.1.1 健康档案电子化 从家庭医生签约、建档到每次诊疗过程以及入户随访都以电子化的形式记录在家庭医生APP平台,居民可在APP上了解个人健康档案、诊疗及处方情况。

3.1.2 签约服务可视化 实现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及健康管理过程全程可视化,居民可了解诊前、诊中、诊后医疗信息及个性化健康管理知识,通过APP平台掌握个人资料、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医学检查结果等。

3.1.3 养生保健信息推送[3]家庭医生APP服务模式具有创新性,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家庭医生APP推送的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愈后康复知识有利于居民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3.1.4 疫情信息公开化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规模暴发,网络上出现关于疫情的谣言及错误的预防措施,难辨真假。家庭医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通过智慧家庭医生APP可以发布权威的疫情动态追踪数据和正确的病毒防护措施,有利于提高疫情信息公开的权威性、透明性和高效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的网底作用,稳人心、抗疫情。

3.2 家庭医生端

3.2.1 履约服务高质化 目前家庭医生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感不高,究其原因,家庭医生和居民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家庭医生服务被动。智慧家庭医生APP具有在线签约、预约服务、远程医疗、用药指导、在线咨询、养生保健指导等多项功能,对于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3.2.2 履约服务高效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都依靠纸质表格记录居民个人信息和家庭医生履约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一低两难”(工作效率低、档案保存难、绩效考核难)的问题,影响签约服务质量。智慧家庭医生APP可以将签约、履约记录上传到电子平台上,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患者健康档案、诊疗记录、随访记录以及患者咨询等,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按需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3.2.3 绩效考核可追溯 APP上签约、履约、随访和咨询服务记录保证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数据来源真实性和可追溯,有利于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将服务数量和质量共同纳入到考核指标中,使绩效考核有据可依、有制可循。

3.3 APP功能管理集成端

3.3.1 数据采集便捷化 家庭医生管理集成端具有数据采集、实时统计功能,能够分类统计人群签约、履约和续约数据,减轻家庭医生反复统计、上报数据的压力,将更多时间用于履约和健康管理服务。

3.3.2 大数据互联互通 基于“互联网+”家庭医生APP管理集成功能能够将基层家庭医生工作过程中的数据自动同步至上级监管单位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调用、动态健康数据和健康档案的融合共享,从而形成医疗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3.3.3 绩效考核科学化 目前家庭医生绩效制度的设计不完善,应将管理集成端数据作为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依据,保证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将居民在APP上的满意度评价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4 智慧家庭医生APP助力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的策略

4.1 政府层面支持APP应用,提高服务质量

4.1.1 出台鼓励政策推动智慧家庭医生APP应用 家庭医生是居民疾病防控的守门人,家庭医生服务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政府应做好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家庭医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4],积极推动智慧家庭医生APP应用推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智慧家庭医生APP研发、更新和维护,派相关技术人员对家庭医生进行培训、指导,重点是利用家庭医生APP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推送化的中医药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水平。鼓励医联体之间利用物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强对智慧家庭医生APP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签约居民利用在线服务的积极性。

4.1.2 对家庭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2018年国家卫建委《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家庭医生团队应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在中医医师指导下提供健康教育、评估、干预等服务。中医疗效确切、作用独特且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广受社区居民欢迎[5],应成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家庭医生大都采用西医诊疗手段,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药覆盖率不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组织家庭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聘请中医药领域专家主讲,对家庭医生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进行结业考核。这不但有利于优化家庭医生知识结构,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而且有助于中医药深度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若条件允许,可将讲座内容和中医适宜技术如按摩手法等分享到智慧家庭医生APP,使居民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4.2 社区层面推动APP应用,提高服务效率

4.2.1 加强基于智慧家庭医生APP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家庭医生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由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拨出专项基金用于智慧家庭医生APP应用,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社区智慧家庭医生APP研发,相关软件企业参与APP运营维护。中医药院校应为对口社区内的家庭医生提供关于中医药理论、中医适宜技术及智慧家庭医生APP使用方面的培训或讲座,使家庭医生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又善于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中医药院校应输送专业人才充实到家庭医生队伍中,特别是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生,作为医学和信息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社区智慧家庭医生APP开发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必将大有作为。通过社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必将促进智慧家庭医生APP研发、应用和推广,提高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率。

4.2.2 基于智慧家庭医生APP完善家庭医生绩效管理 2018年国家卫建委《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应根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分配。目前家庭医生绩效管理机制不完善,重服务数量而轻服务质量,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规范,重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绩效考核制度以及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各地区和社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细则。智慧家庭医生APP相关数据可以作为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依据,保证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满意度、社区首诊率、双向转诊到位率等指标为主的科学考评体系,充分发挥智慧家庭医生APP在家庭医生服务和绩效考评中的信息化、智慧化、科技化作用,切实助力家庭医生服务提质增效。

5 结语

利用“互联网+”及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中医药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
中国家庭医生困局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