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成为一种乐趣

2020-02-21 08:52王新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50期
关键词:手抄报版块写日记

王新亮

一大批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把写作视为畏途,把写作看作最苦的差事。一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觉得作文就是为了交作业,就是为了考試、得分。所以好不容易写了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老师发下来以后拿起来一看,多少分,看完就放下了,再也不看它了。二则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三则学生过分看重了“怎么写”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写人物外貌,怎么情景交融等等,而教师呢,注重指导技法,忽略了孩子们能写什么。怎么启发他去写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成了无源之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就让孩子去作文能不难吗?因此我认为小学生不会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老师命题没内容写,自命题更是大海捞针不知道写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游戏引路,快乐作文

小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我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自己寻找或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作文的素材,从而有话说,而且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通过证明,这种方法是孩子最为喜欢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这样的课也有弊端,就是作文易雷同。我想比起学生无话可说可好很多了,尤其对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二、日记引路,生活作文

我们语文老师知道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天天写日记,日久天长,孩子有了一定的素材积淀,不怕没话说。另一方面,我又是一名班主任,从日记中掌握了孩子的思想脉搏,有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方便了我的班主任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要求孩子写日记。尤为注意要引导孩子对写日记的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一开始不要规定字数、内容、形式,随意而作,但有一个最起码的原则:一定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浏览孩子的日记时我总是喜欢给他们写点什么,心里受委屈的安慰安慰;有烦恼的同情同情;有要求的尽量满足;做事成功的祝贺祝贺……几句话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学生想得到的不是答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时间长了孩子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只要孩子喜欢,下面的事就好办了。同时,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尽量做到每天读一篇优秀日记,树立榜样,选出的优秀日记给小组加分;小组内用一个日记本写循环日记……

三、手抄报引路,创作作文

这个方法是从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学到的,起先引用到我班主要是针对班主任工作。我给孩子们编好学号,从一号开始每人每天编辑一张手抄报。版面自行设计,但规定手抄报的版块,我们共设计了七大版块:1.自我介绍;2.出勤情况;3.纪律情况;4.我的学习方法;5.好人好事;6.上期手抄报中的错字病句;7.对手抄报的评价。每个版块可以自己设计名字,如“自我介绍”这个版块有的孩子起名为“活泼的我”,有的叫“聪明的我” 等等。办手抄报的孩子当天的日记不用写,但必须在第二天的中午12点之前将手抄报张贴到班级宣传栏中。手抄报中的内容要来自班级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学生就得在平时注意观察班级状况,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素材还得编辑、排版,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学期结束,孩子们人人收获颇丰,这真是“有心插柳柳成荫”。

四、课内课外积累,积淀作文

我们都了解注意积累对写作的帮助很大,积累得多了,孩子有话能写出来,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尴尬。我是这样做的:除了课内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还要求孩子背诵其他的优美的段落。课外的积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课前一分钟演讲,课前一个成语故事,每天五条歇后语,每天一条名言……不管哪种形式都贵在坚持。

五、教师读书,引领作文

曾听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过,语文老师并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得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积淀,这样上课对不起孩子。这句话听得我是心惊肉跳,忙里偷闲读点书,弥补一下专业的不对口。上面的方法都是我从书中学来的,结合本班孩子情况加以修改利用,认真做,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每个孩子的各种潜能得以实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让孩子们收获追求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习作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猜你喜欢
手抄报版块写日记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手抄报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办手抄报
写日记
机器狗可以说话、写日记啦